12月13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看点很多,但在我们看来,“要辩证看待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的变化,增强忧患意识,继续抓住并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坚定信心,把握主动,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这句话将是贯穿明年中国经济工作的主基调,是全部经济工作的关键所在。
“辩证看待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的变化,增强忧患意识”,这句话告诉我们,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都在发生变化,但绝不能极端看待。换句话说,就是既要看到坏的一面,也要看到好的一面。其实,中国面临国际环境最大的变数就是中美关系问题,这其中,我们既要看到美国通过贸易战压制中国、通过技术战封锁中国、通过军事战搅局中国,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美国自身的危机,比如美国最为在意的美元霸权,现在出现剧烈晃动,极易导致新的、比2008年更为惨烈的危机,而且几乎无解。这是全球百年不遇的大格局演变,是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正因如此,无论如何中国首先“要保持战略定力,注重稳扎稳打,加强协调配合,聚焦主要矛盾,把握好节奏和力度,努力实现最优政策组合和最大整体效果”。
“坚定信心,把握主动,坚定不移地办好自己事”,这是特别需要强调的。这件“自己事”内涵应当是丰富的,意义是应当是深刻的。从国际看,维护规则之下的多边贸易体制发展和改革,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旗帜之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让世界更多国家理解中国,接受中国,引领全球经济一体化新趋势,这些显然应当被包括在“自己事”范畴;再比如,加快实施“高水平开放”战略,以全新的姿态向世界展示一个胸怀天下的中国,把心存友好、善意、开放的各国企业迎进中国市场,为中国人民带来更多的福祉,这显然也是“自己事”。
当然,中国的国内事务更是“自己事”。2019年对中国而言,具有特殊意义:不仅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大日子,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2021年建党100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在这一年里,中国必须“进一步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有效“提振市场信心”,以此“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打下决定性基础”,并借此“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总体要求是“四个坚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进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具体要求是:第一,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第二,着力激发微观主体活力;第三,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第四,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目标是: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2019年,中国需要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而且要按照已确定的行动方案,针对突出问题,打好重点战役。实际上,突出问题,重点战役不是“三大攻坚战”厚此薄彼,而且是“三大攻坚战”的三个方面当中都存在突出问题,都需精准确定重点战役。
2019年,中国需要着力激发微观主体活力。所谓微观主体活力显然应当包括企业创新投入、生产销售的活力;同时还应包括个人主体增加收入、拓展消费的活力。这一点非常重要,它是中国经济总体活跃的力量源泉,应当说,过去许多年,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显然与微观经济主体活力不断降低密切相关。那为什么中国微观经济主体的活力不济?这势必需要深究下一个环节的问题。
2019年中国必须“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这是个本源问题,我们认为,这些年中国货币政策操作问题比较大。我们已经大量、多次论述过这个问题,这里就不多说了。核心问题是金融短期化,金融背离实体经济需求。这个问题不能彻底解决,微观经济主体就不可能恢复活力。
2019年中国需要“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这必须是个统筹推进的过程,绝不能顾此失彼。过去一点时间,为了防范金融风险而大力度去杠杆,结果经济出现了大问题。我们说,经济问题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牵一发动全身,单兵突进只会顾此失彼,而迫使突进部分倒退,这就是中国改革总是在拉抽屉过程中循环往复的关键所在。
所以,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更需要系统性思维,更需要各方面协调推进,这恐怕也是未来中国经济工作必须严格遵从的基本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