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红漫看股市]布局者小米 破局者美团?
2018年7月9日,小米在港交所敲钟上市。这周,刚好是他的上市一周年。去年,以小米、美团等为代表的新商业公司,演绎了风起云涌的资本故事,上市永远不是终点,只是一家公司全新出发的起点,资本如同一面镜子,照出企业最真实、本质的一面。他们的创始人是能力与争议齐飞的话题人物,从布局到破局,创新永不止步。
创始人基因决定了企业基因
小米的创始人雷军,美团的创始人王兴,一位毕业于武汉大学,一位毕业于清华大学。
今年48岁雷军是互联网圈的老司机了,大学期间就开始摸索创业,在金山软件工作了16年,期间完成了金山IPO上市。雷军还是天使投资人,投过20余家新消费的创新型企业。
王兴算是不断突破的互联网连续创业者,在成立美团之前,就做过校内网、饭否网。很多人对王兴的评价,他兼备了传教士般的领导力和杀手般的执行力。
历史总是会发生惊人的巧合:两家企业都诞生于2010年,都上市于2018年。从成立到上市,他们都只用了8年的时间。
小米在上市招股书上就可以看出,他的企业基因是布局型,一家以手机、智能硬件、人工智能 物联网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公司,通过最初的手机业务获取用户,再通过互联网服务获得利润。小米手机业务对整体营收的贡献从未低于55%,这样的结构没有改变过。
美团由团购到外卖,由酒店到出行。二年时间,美团的三大战役,合并大众点评、纳入钱袋宝和入主摩拜单车,让美团声名鹊起。王兴强烈的个人风格,也使得美团成为一家破局型的企业,“eat better,live better”不只是停留在蓝图之上。一步一个脚印,一路破开一个个万亿级市场,不断攻城拓池,拓展边界。
雷军是小米的方向盘,有初创期的七大金刚进阶过来的团队,上市后,进行了组织大调整,推进系统大战略。王兴是美团的大脑枢纽,下面有两个手脚,王慧文和穆荣均,不仅有很强的思考力,也有超强的执行力。
那么上市一年左右的时间,小米和美团都经历了哪些酸甜苦辣?
美团被高估,小米被低估?
小米上市这一年的时间内,雷军经历了诸多的不顺。
上市时,香港资本市场始终认为小米是一家硬件公司,说得再普遍点,就是家卖手机的公司,上市时估值为543亿美元。今年7月8日,小米股价收报9.61港元,相比17元的发行价跌去了43.5%,相比22元的峰值已经腰斩。以7月8日收盘价计,小米市值为296亿美元。也就是说,上市一年,小米市值蒸发了247亿美元。
营收利润持续却上升:小米上市后发布了四次季报,从2018年二季度到2019年一季度,期间小米收入1842.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1%。经调整利润89.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0%。
这组看似反常的数据,折射出小米上市后曲折的一年。资本市场并不认可小米互联网公司的定位,PE不断下滑。手机市场竞争加剧,小米全球出货量和中国出货量增长低迷,让小米核心业务陷入挣扎。与此同时,小米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战略调整。
智能手机仍然是小米盈利的生命线,这很无奈也很危险。手机曾经为小米一举打响了知名度,创造了无数辉煌和荣耀。但2018年开始,智能手机的销量就呈下滑态势,而小米还一直在国内手机排名第4、5名左右徘徊,可想而知大环境下的增长压力。雷军肯定比我们先一步感知到巨大的风险,就如鸡蛋装在一个菜篮子里,由市场阴晴决定,迟早会出事。在维稳手机业务,缓新机,去库存之余,主打“手机 AIoT”,在智慧家居场景下通过移动互联网控制数据中台,连接生活消费品与互联网服务。将AI IoT发展到与手机同样的高度时,小米就有了平衡的新菜篮子。这样的动态平衡,仍然在“硬件 互联网服务 新零售”的“铁人三项”框架之内,对小米而言尤为重要。
再看美团,作为2018年在港股上市最受关注的两大科技股之一,美团上市后,虽然一度破发,股价跌至大约40港元,破发大约42%,现在基本涨至发行价左右,用网络游戏中的俗语,就是“满血复活”。而美团与小米的差异在于,小米处于盈利状态,而美团却在亏损。但亏损的美团市值却比小米更被资本认可。
2019年一季度小米实现收入为438亿元,同比增长26%;季度实现净利润超过31亿元,同比增长145%。作为对比,美团一季度实现收入为194亿元,同比增长70%,然而亏损也高达14.32亿元。但这并不影响美团的估值。原因在于:目前,美团点评在餐饮外卖、在线电影票出售、酒店预定、旅游景点票务等领域均有所布局,涉及业务范围广,且各个业务板块之间具有较大联动性,能有机地相互推动,实现价值1 1>2。就拿移动出行业务来说,出行与到店餐饮的联合能助力美团的移动出行业务更快地在市场上抢占一席之地,还能进一步推动到店餐饮消费的增长速度,更为重要的是,业务之间的联动能为企业市值带来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
但是,上市后的美团面临的挑战并不少,前文我们提到美团的亏损,还是因为他过分倚重外卖餐饮业务。另外,美团在网约车也主打烧钱模式,是否能真正实现生态闭环,未来的投产比如何,仍然存在不确定性。
频繁调整,小米为销量,美团为集权?
众所众知,频繁调整自己的组织架构,无非是以下两大问题:一是公司发展速度太快,二是公司发展陷入了困境,只有这两种情况之下,一家公司才会频繁的做出调整,以此来应对市场的竞争。
上市后,小米经历了7次架构调整,构建6大互联网事业部:包括负责中国市场商业化的互联网商业部,以及电视部、笔记本电脑部、智能硬件部、人工智能部、大数据部、云平台部等AIoT相关的部门。成立4个集团层面的委员会:分别是质量委员会、技术委员会和采购委员会。
这些调整,都是为了适应小米不断庞大的身躯,从组织架构层面完成创业公司到上市公司的转变。而雷军亲任中国区总裁,则是为了拯救中国市场的手机业务。小米当前正处于内部业务调整的关键期,尤其是在小米手机国内销量下行、雷军亲抓中国区的情况下,对人员架构进行调整也实属小米积极求变的合理之举。
无独有偶,美团也在上市后进行了多次组织架构调整。相比小米的手机 AIoT双篮子战略,美团就显得更聚焦核心“吃”,从而围绕着“吃”升级布局。通过组织升级,提升一站式超级平台的用户体验,建设和提升平台综合能力,推动生活服务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
而今年二月美团新组建的用户平台有黄海和王慧文共同负责;任命张川为到店事业群总裁;任命王莆中为到家事业群总裁;快驴事业部,由陈旭东负责;象事业部,由陈亮负责;成立的LBS平台由王慧文负责。
不难发现以上这些是事业群的负责人基本都是原美团方面的人员,而大众点评原高管没有接管任何事业群,根据美团几次并购案的最终结果来分析,“既往不恋,纵情向前”是其一贯的风格。美团此次组织架构升级主要目的就是在于加强控制,进一步强化王兴对美团的掌控。
作为2018最受关注的两支港股上市的科技公司,你更看好小米还是美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