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张投研:光伏大决战!
通威这件事
今天通威股份弱势跌停,三天市值跌去400亿,昨天机构卖出近20亿,导致今天恐慌情绪加重。
通过梳理市场信息,目前影响通威的主要有三个因素,并且一个比一个面广。
第一,就是为了应对多晶硅价格上涨形势,中环股份将通过减薄硅片厚度缓解下游电池、组件客户的成本压力。如果产业链内全规格单晶硅片全面转换到160μm厚度,预计可节省6.8%的硅使用量,这也会减少对硅料的用量,对通威造成一定打击。
第二,就是最近的颗粒硅事件。
近期保利协鑫颗粒硅扩产项目加速推进,近期公司公告称,公司颗粒硅扩产计划分别在四川和内蒙古地区取得实质性进展。并且公司预计21年上半年3万吨,年底将达到5.4万吨,2022年完成20万吨,扩产节奏较快。
3月2日,上机数控公告称,将与保利协鑫合作修建30万吨的颗粒硅项目,首期建设6万吨产能。
硅料目前的主流技术是西门子法,国内主流企业就是通威股份,能占到市场份额的一半左右。但是最新的颗粒硅较西门子法更省成本,碳排放更少,这也正好和现在提倡的“碳中和”理念相吻合。
所以,市场担忧颗粒硅的出现会加速硅料市场的产能过剩以及对老技术的替代,通威的市场份额遭受打击。
第三,空间被限制。
近日,《关于2021年风电、光伏发电开发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发布,其中指出,2021年能源局将通过非水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权重来指导各省的年度新增并网规模,不再下发具体指标,省级部门自行计算年度新增风、光伏装机规模,合理确定本地区2021年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年度新增并网规模和新增核准(备案)规模。
同时,各省级能源主管部门应按照国家明确的本地消纳责任权重,测算确定2021、2022年年度保障性并网规模;组织2021年拟并网的存量项目纳入2021年度保障性并网规模。
简单的来说,就是各个地方要合理确定风光发电的消纳指标,不是所有的项目都会消纳,造成了市场对空间的预期下降。
从以上消息中,我们可以感知到,尽管空间上有下降预期,但大趋势在,只不过是增长快慢的问题,长期上看,光伏行业的投资机会依然值得跟踪。技术的更新或许会给行业带来巨变,但技术适应加上扩产至少要一到两年的时间,还不足担忧。
我国光伏行业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2012年以前粗放式经营,简单的就是来料加工再出口,原材料是国外的,加工完再卖到国外去,当时通过赚差价涌现了不少光伏首富出来。
2013到2018年,政策方面推出一些补贴政策,推动了国内光伏行业的需求,在此情况下,存活下来的国内不少光伏企业开始重视技术和产品,隆基、通威等开始崛起。
2018年后,“531新政”降低了光伏的补贴标准,再到2021年,由于光伏度电成本的大幅下降,平价上网开始全面推开。
从整全球光伏产业链来看,我国已经具备了高纯度晶硅、太阳能电池片生产、光伏电站等的全产业链,并且这些细分领域的产品在全球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60%。
现在来看,光伏行业也出现一些大的变化。
第一,就是扩产、扩产、再扩产!
2020年光伏大热下,众多光伏企业开始扩张产能。数据显示,2020年国内上市光伏企业公布的40个扩产项目,高达2000亿的总投资金额中,通威股份在扩产方面投资便高达近500亿元;隆基股份在扩产方面投资金额达到363亿元。
中环股份近期也进行史上最大投资计划,硅片产能直逼隆基股份。
就拿硅片来说,2021年国内硅片产能超过300GW已是大概率事件,但根据光伏行业协会的预测,2021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仅在150GW~170GW之间。
第二,光伏企业的业务扩张。
为了应对市场变化,光伏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开始加速涉及产业链上下游,期望来抵御市场风险。
2020年以来会发现,很多光伏企业开始大手笔投建项目,大多是公司主业以外的产业链项目,比如晶澳科技开始向上游布局单晶硅片、电池片业务,中环进军下游组件市场。
还有就是隆基和通威这两个好基友也开始各怀鬼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