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机票比其他平台贵700多元。”近日,知名作家王小山在其微博炮轰飞猪旅行APP称,自己遭遇平台利用大数据杀熟,损害消费者利益。随后飞猪立即进行了否认。随着互联网消费激增,尤其是电商、旅游消费增长,平台不断搜集用户画像,专挑“软柿子捏”的杀熟情况越发普遍,消费者如何避免杀熟陷阱,对此商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人士。
大数据杀熟频发
商报记者采访了解到,前不久作家王小山在一个旅行达人的提醒下,发现自己从利马到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机票比同一航班的人贵了700多元。愤怒之下,王小山微博炮轰飞猪,并表示“都是泪啊,亲”。不过,该消息立即得到飞猪的否认:“飞猪敢于承认:从来没有,也永远不会利用大数据损害消费者利益。”
据了解,诸如此类的“杀熟”现象如今已经越来越普遍,就连某著名电商平台,前些日子也被爆出对用户进行“杀熟”行为。有市民向媒体爆料,该平台里同样一款手表,新用户的价格竟比plus会员的价格还要便宜500元。同时滴滴、携程、美团等知名互联网企业也不断被爆出“杀熟”,刺激着大众的神经。
OTA旅行平台被曝问题严重
越是信任平台,同样的东西越是比别人买得贵,如今,利用大数据杀熟似乎已经成为互联网圈的潜规则。互联网公司为何频频利用大数据,背弃用户的信任呢?天使投资人、互联网专家郭涛告诉商报记者,大数据杀熟是科技带来的双刃剑,因为数据的累积,平台会生成众多用户画像,那些消费额度高,对价格不敏感的用户,自然成为杀熟对象。而往往新用户对价格比较敏感,用户粘性不强,平台不仅不杀熟,甚至还进行补贴,相比之下,这样的落差让老用户不能接受。同时,他还指出,OTA旅行平台是被曝大数据杀熟的“重灾区”,因为机票、酒店的成本上涨,为了获取一定的利润空间,对有支付能力、支付意愿的老客户,杀熟成了一种潜规则。
北京华讯律师事务所主任张韬向记者表示,通过法律规定避免电子商务经营者作出对消费者不利的差别待遇,有利于保障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比如我经常通过网络平台订某一家酒店,成为其忠实消费者后,当我再次下单时,不应根据我以前的选项,给我高于其他人同一时间段内的交易价格。这种问题具有隐蔽性,消费者往往不易发现。”
杀熟暴露产业不透明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生活服务电商分析师陈礼腾在接受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所谓大数据杀熟,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不同平台针对不同的消费者制定出了不同的价格。由于我国大部分商品和服务都是实行的市场调节价,对于不同平台设定不同的价格,其不涉及法律,因此消费者维权的意义不大。第二种情况是同一平台针对不同的消费者制定了不同的价格。这种方式的大数据杀熟属于违法行为,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规定公平诚实信用原则,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有可能还涉嫌一个价格欺诈。
陈礼腾表示,对于价格差异,原因不全是杀熟产生的。航空公司根据收益管理原则,根据季节、运力变化、流量波动等因素,制定不同航线不同舱位的价格;然后,航空公司会将运价数据,录入GDS系统;之后,在线旅游平台会从GDS系统查询舱位及价格,并将结果展示在用户面前。在线旅游平台作为机票销售渠道,并不参与机票价格的制定。机票价格的唯一制定方是航空公司,在线旅游平台只是将接收的数据如实在平台展示。在这一链条中,数据会经过至少两个传输步骤:航空公司上传GDS系统、再由GDS系统传输给在线旅游平台。航空公司的舱位及其对应的价格在实时变动,而这些数据在二次传递的过程中存在时间差。所以就会导致每次查询会有这类问题。
“大数据杀熟暴露出大数据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非对称以及不透明。”陈礼腾表示,平台根据大数据来杀熟,背后的技术来源是电商销售“千人千面”的技术,其源头在于平台根据搜集用户的个人资料、流量轨迹、购买习惯等行为信息通过平台大数据模型建立用户画像,然后根据这个画像来给用户推荐相应的产品、服务和相应定价。
提醒
消费者应货比三家
大数据杀熟日趋猖獗,消费者在网购消费时如何避免?互联网专家郭涛表示,消费者还是要货比三家,不要太过信任平台,“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不用长期登录平台账号,在非登录的情况下查看价格,然后再登录账号进行对比。同时,可以申请不同账号登录同一平台比价,避免遭遇杀熟。”
除了消费端行为,对于整个市场监管,国家相关法律也在不断完善。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生活服务电商分析师陈礼腾介绍,针对大数据杀熟,将于2019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电子商务法》有明确规定,一是在针对消费者个人特征提供商品、服务搜索结果的同时,要一并提供非针对性选项,通过提供可选信息,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二是电子商务经营者发送广告的,还应遵守《广告法》规定。三是明确违反本条规定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罚款。此外,由于数据掌握在平台手中,对于数据的处理方式外人不得而知,对于杀熟现象的规避主要还是要依靠企业的自觉,只有平台正视大数据的价值,对其进行合理的管理与应用,才能更好地服务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