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股指的是业绩较差的公司的股票,与绩优股相对应。这类上中公司或者由于行业前景不好,或者由于经营不善等,有的甚至进入亏损行列。其股票在市场上的表现萎靡不振,股价走低,交投不活跃,年终分红也差。 56、A股 A股的正式名称是人民币普通股票。它是由我同境内的公司发行,供境内机构、组织或个人(不含台、港、澳投资者)以人民币认购和交易的普通股股票 ST股是沪深证券交易所在1998年4月22日宣布,根据1998年实施的股票上市规则,将对财务状况或其它状况出现异常的上市公司的股票交易进行特别处理,由于 “特别处理”的英文是Special treatment(缩写是“ST”),因此这些股票就简称为ST股。
垃圾股概指业绩差的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缺乏投资价值;
ST各股可是说其中典型代表.之所以冠以ST的帽子,是因其过去曾连续二年出现亏损,且尚未摆脱经营不良现状!
但市场也出现一些ST个股 通过资产重组等一系列资产运营方式,面貌换然一新,乌鸡变凤凰的!所以这些个股又具有未来爆发行情!在我们当前市场上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 要投资ST类个股,关键是把握是否存在真实重组题材!
*ST柳化(600423)近期连续阳线,查阅其股东名册我震惊了,专业潜伏ST股闻名的牛散陈庆桃在二季度竟然买了它,持有900多万股。不仅如此,还有一大咖级牛散也潜伏其中,那就是徐开东,他早在一季度就介入了,果然姜还是老的辣啊。
ST股=垃圾股?知道这些你会被打脸
柳化的实际控制人为柳州国资委,该公司连续两年业绩大幅亏损,控股股东柳化集团所持股权被司法轮候冻结。从基本面以及股本和市值看,比较符合陈庆桃的胃口。
从往年的规律来分析,中报公告时间早的公司,往往后续启动重组转型的机会概率大,并且时间会快。想想也是,既然已经是公开的秘密,索性就搞早点。
除了柳化外,潜在的重组同时公司中报的还有:民生控股、ST南化,都是重组预期非常高的品种。
估计很多人对这两位大散不是很熟,放心,他们对我们也不是很熟,所以想说他们鸡贼或者是牛人都可以,反正他们也看不见。但是,不得不服的是,这两位想要钱的话总是能在股市中找到,而且还是成沓的钱。陈庆桃7月5日就通过某平台表达了他的观点:中低价、部分ST已经超跌和错杀。而从他发表至今,ST概念指数也已水涨船高。
而随着中报披露进入密集期,牛散徐开东的持仓情况也逐渐曝光。
根据目前披露的中搜寻到,有5家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出现牛散徐开东的身影。其中, 南风化工为徐开东新进持有品种,*ST柳化、 漳州发展、 乐山电力、安阳钢铁等4家公司均为徐开东在二季度增持标的,耐人寻味的是,这5只个股均属于国企改革概念。
具体来看,南风化工是徐开东在二季度寻觅到的新宠,公司中报显示,二季度徐开东新进持有南风化工328.48万股,占流通股比例为0.6%,位列南风化工第四大流通股股东。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处于亏损的状态,为-15997.41万元,该股具有重组预期。
增持方面,截至目前,徐开东在二季度对*ST柳化、漳州发展、乐山电力、安阳钢铁等4只个股进一步加仓,增持数量分别为213.54万股、161.95万股、20.84万股和0.12万股,增持后持股总数量分别为356.04万股、555.88万股、320.87万股和2428.83万股。
其实,经过梳理和总结徐开东二季度所持有5只个股的情况,能看到他选股有自己的选股技巧的,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偏爱周期类股票。
上述5只个股主要分布在化工、汽车、钢铁等周期类行业。
第二、喜欢低价股。
看那5只股票的价格就能一目了然了。
第三、押宝重组预期品种。
事实上,从历史数据来看,徐开东经常投资ST股或者业绩相对较差的标的,此时这些标的股价相对较低,正是布局的时机,这些标的一旦重组成功,股价也会跟随暴涨。
徐开东的战绩简直能用“战神”来形容,自2013年以来,他一共操作了30多只个股。数据可是骗不了人的,徐开东的选股成功率非常高,平均成功率84.4%,2016年更是高达惊人的100%。即使在出现大跌的2015年,也只有2只股票亏损,显示出了极强的选股能力,连我都想拜师去学习学习,但是奈何人家不收。
而陈庆桃也不是个省油的灯,他在A股江湖课有个响亮的名号:“ST股摘桃高手”, 因为据说这人押ST股百分之百赚。
在已披露的半年报中,除了7月恢复上市的ST常林,陈庆桃在今年二季度新进的ST股只有*ST柳化一家。
最近政策面对重组太度有所宽松,加之进入四季度,重组摘帽股受欢迎是有其内在原因的,ST板块爆发已在路上,ST妖股已然成形。
上海证券交易所出台了《风险警示股票交易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将设立上市公司股票风险警示板。按照上证所《上市规则》被实施风险警示的股票及被作出终止上市决定但处于退市整理期尚未摘牌的股票,将进入风险警示板交易。
值得注意的是,《细则》将风险警示股票价格的涨幅限制为1%,跌幅限制为5%;退市整理股票价格的涨跌幅限制均为10%。这种“跌易涨难”的制度设计“吓倒”了一大批ST股。
正常交易的ST股中,仅有*ST领先、ST合臣、ST长信和*ST广钢等4只个股没有跌停,其余107只上演全线跌停的奇观。低价的ST个股更是被巨额的抛单死死压在跌停板上,“1元股”*ST长油跌停板上挂的未成交卖单高达43万多手,ST梅雁有37万手抛单。已经进入重组的部分高价ST股也惨遭跌停抛售,*ST领先、ST高陶、*ST东碳等个股均未能幸免。
低价的ST股扩容。截至昨日收盘,*ST长油、*ST东电、ST梅雁三只个股跌至2元以下,其中*ST长油的股价为1.31元,这也意味着再经过三个跌停板,*ST长油面值将跌至1元以下,直接走到退市边缘。而按照*ST长油跌停板上堆的抛单来看,未来该股非常可能步闽灿坤B的后尘,出现持续跌停。“紧箍咒”套牢 炒ST股基本等于找死
根据上交所设立风险警示板征求意见稿,今后*ST股和ST股个股的股价涨幅限制由现行的5%缩小至1%,而跌幅限制仍为5%。这种不对称涨跌限制体现了交易所鼓励这类股票下跌而不希望其上涨的监管思路。
除此之外,还对这些股份的买入者设置了多项限制。可以认为,新规实施后,炒作*ST股和ST股基本等于找死。上交所风险警示板意见征集至8月3日。
“只准跌,不许涨,ST股真的悲催了”,上交所公告刚出来,就引发了热烈的讨论,“最活跃的投机资金或许会离开市场,这或许会拖累A股短期走势。”
最坏的情况下,后续大批ST股和*ST股沦为“仙股”或者“死股”,跌破1元面值后退市的情形,不久之后就或将集体上演。
用心良苦遏制垃圾股炒作 避免无谓损失
事实上,伴随未来风险警示板的正式实施,资本市场的退市制度进一步趋于完善。包括不对称涨跌停板等在内的相关制度,目的在于抑制资本市场“根深蒂固”的垃圾股炒作恶习,让投资者“用脚投票”,尽可能选择远离垃圾股炒作的“毒害”。
有投行人士认为,在我国这样的“新兴加转轨”市场,风险警示规则出台难免引起讨论,但市场亦应理解其良苦用心,希望经过讨论,能够对最终规则出台形成共识。
从历史情况看,一些中小投资者的确容易被ST股的短期恶炒所吸引,加入炒作行列,最终形成严重亏损。
因此,“上交所此次发布的《征求意见稿》,正是从保护广大中小投资者利益出发,通过交易机制的调整,让广大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散户,能够充分意识到ST股和*ST股炒作的风险,避免遭受无谓的损失。”上述人士表示。
ST股出路在哪里?新老划断不会一刀切
业内人士分析,昨日ST股的大跌部分亦缘于对引发市场“一刀切”的担忧。但事实上,因为风险警示板与退市方案存在高度关联,退市新规遵循的“不溯及既往”原则在风险警示板中应部分沿用,以保证两者相关部分的衔接。
“投资者可以根据ST股的具体情况把握其进入风险警示板的可能性,”有关专家分析说,“首先,2011年报已经扭亏为盈的ST公司,符合条件的将 摘帽 ,可能不会进入风险警示板;而随着2012年年报的发布,又存在两种可能的情况:一是2011年首亏的公司如能在2012年扭亏为盈且未出现新《股票上市规则》规定的其他风险警示情形,则将避免 戴帽 ,目前的*ST公司通过重组、改善主营等方法如能在2012年实现盈利的同样将得以 摘帽 ,二是2011年首次亏损的公司中一些公司如继续亏损则将加入*ST股阵列并进入风险警示板进行交易。”
专家认为,由于退市新规“不溯及过往”的原则已经明确,风险警示板亦将“新老划断”,因此目前哪些公司将进入风险警示板尚不得而知,市场因误读产生的反应可能有些过度。
“老调”不能重弹 加速重组步伐
自《征求意见稿》推出后,一位资深股民认为,“不能按照高标准进行重组借壳的ST公司全部进入风险警示板,这里有几方面制约。首先是鼓励卖不鼓励买,跌幅最大5%,涨幅最大却只有1%,政策严控炒作的意图很明显,没有足够利润,资金也不愿意进入炒作。其次是从闽灿坤B退市到ST股退市,完善退市制度已经箭在弦上,垃圾股直接进入退市的可能性非常大。”他表示,重仓股一旦打开跌停他就全部清仓,从此不再碰ST股票,“风险太大,收益太小。”
为什么垃圾股总能“起死回生”
为什么我们这里新股上市那么容易而密集,老股退市却又那么艰难而稀罕?关键还在烂公司重组大大有利可图。
你信不信,中国股市的垃圾股将永不退市!自从2007年12月13日*ST联宣布退市之后,三年半来,沪深两市发行新股近千家,可除了承德钒钛、邯郸钢铁、上海航空一类被吸收合并而丧失上市资格的主动退市公司外,再也没有出现过一家公司因连续三年亏损、财务造假和重大违法行为而退市,披“星”戴帽的,暂停上市的,破产重整的,一个个都可以化腐朽为神奇,不死鸟越来越多,越飞越高!
俗话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像这样只进不出的市场绝对不是一个正常的市场。君不见如今很多蓝筹股股价才2~3元,可ST和*ST们却高达20-30元。三年半来,涨幅最大的前十名大牛股:天安光电(原S*ST天颐)涨1661%,国中水务(原S*ST黑龙)涨1544%,中福实业(原S*ST昌源)涨1387%,顺发恒业(原S*ST兰宝)涨1226%,广晟有色(原S*ST聚酯)涨982%,广弘控股(原S*ST美雅)涨831%,华映科技(原*ST闽东)涨633%,鱼跃医疗(涨508%),荣安地产(原S*ST成功)涨443%,中航电子(原*ST昌河)涨442%。除鱼跃医疗外,全是披“星”戴帽一族,*ST闽东甚至还戴过PT的帽子。本末倒置、越烂越涨的奇迹是怎么出现的?一言以蔽之曰:“借壳上市”。
近期,随着大盘逐级走低,借壳上市的活剧愈演愈烈。端午节刚过,不死鸟*ST圣方就公布了《非公开发行股票发行情况报告书》。根据报告书,*ST圣方已向新华联置地的全体股东定向增发128634.36万股,发行价2.27元,涉及金额29.2亿元。*ST圣方随之变身为地产股。同日,停牌四年之久的S*ST北亚重组方案出台。重组方还是央企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中航集团将旗下中航投资100%股权注入S*ST北亚,中航投资的主要资产就是持有中航证券、中航期货、中航租赁、中航财务的股权,重组完成后S*ST北亚将变身为金融股。次日,*ST兰光宣布新股东宁波银亿集团已注入银亿地产100%股权,涉及房地产资产金额33亿多元。必须强调指出的是,证监会已多次重申,暂缓涉及房地产业务的上市公司的重组申请,可是,*ST圣方、*ST兰光们却能独享“绿色通道”,华丽转身成地产股,市场还有什么三公原则可言?
据有关媒体统计,目前带“S”标记的股改钉子户尚剩17户,除S上石化、S仪化、S前锋和S佳通外,其他均为ST公司,其中大部分已推出重组式股改方案。例如,S*ST光明已正式启动股改程序,重组完成后将变身为珠宝公司;S*ST鑫安已确定由中原出版借壳上市;S*ST生化将变身为振兴生化;等等。据说有关方面正在施压,将尽快督促股改收官,如无意外,所有“S*ST”一族,均将成为弱市中怒放的奇葩。
2017年6月6日,ST新梅(600732)迎来恢复上市“首秀”,因盘中交易出现异常被暂停交易,不过恢复交易后涨幅扩大至27.77%再度被临停。截至6月6日收盘,ST新梅跳水下跌,其恢复上市“首秀”未能如期“暴涨”。对此有私募人士指出,在IPO加速发行的背景下,市场对退市政策出台的预期明显加深,市场加速优胜劣汰,“壳价值”或许将不复存在。
恢复上市股收益逐年走低
此前被暂停上市的*ST超日在经过重整之后变身为*ST集成,其停牌时的价格(前复权)为0.64元,在复牌首日便暴涨1970%,可谓是浴火重生。实际上A股市场上,这样的摇身变成“凤凰”的事情不在少数,但是目前时过境迁,那些经历过暂停上市后,再度恢复上市的公司也并不能像以前那样股价暴涨了。
ST新梅就是典型,6月6日ST新梅恢复上市,在两次暂停交易后,ST新梅在恢复交易的最后的5分钟内,公司股价从停牌前上涨的27.77%直线下跌,收盘翻绿。
在监管层对退市日趋常态化,暂停上市的“垃圾股”想要恢复上市将变得越来越难,这也极大地加剧了投资者的风险。从历史数据不难发现,一些暂停上市的公司恢复上市后的首日涨幅已越来越小,从*ST超日恢复上市首日涨近1970%到目前的ST新梅恢复上市首日从暴涨到下跌,整体收益已是一路走低。
之前ST个股重组后恢复上市,能有10倍、20倍的上涨,是因为之前IPO进程较慢,排队时间较长,中间又有过暂缓IPO的情况,才使一些急于上市的企业寻求ST个股进行重组。还有就是当时中小创的估值正处在上升期,小盘股整体估值都比较高,才导致ST个股恢复上市后被爆炒。但是现在IPO持续快速进行,目前看不到任何暂缓的迹象,而中小创个股整体估值近半年来又已经大幅下降,“壳股”价值自然会回落,所以收益也随之缩水。
押注ST股风险越来越大
有部分投资者青睐于押注暂停上市公司的股票,期待在公司起死回生后获得超额投资收益。“牛散”陈庆桃就以善于投资ST股而被称为“ST专业户”,自2008年以来,陈庆桃先后投资过长油、凤凰、国创、珠江等十余只*ST股,其中*ST凤凰2013年12月27日被暂停上市,停牌前的价格为1.69元(前复权),在2015年12月18日恢复上市,当天收盘价格为21.2元,上涨超1154%。陈庆桃在停牌前以不到3元/股的价格买入1019.32万股,若以3元的成本计算,*ST凤凰带给他的收益就超亿元。
此外*ST金泰因连续三年亏损自2013年5月14日起暂停上市,截至2014年一季度末,陈庆桃持有192.36万股。2014年8月完成向黄金珠宝贸易转型并恢复上市的*ST金泰受到市场爆炒,复牌后首个交易日股价报收于16.53元,单日涨幅达94.47%,而其暂停上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股价仅为8.5元。粗略推断陈庆桃显然获利不菲。
但目前暂停上市的公司恢复上市后,首日暴涨的幅度越来越小,收益也逐渐走低。
押注ST新梅的投资者在惋惜,而押注ST新都的投资者却是欲哭无泪。资本大佬宋晓明在新都退(000033)上就损失惨重。2014年开始宋晓明就布局ST新都,将4.82%的股权收入囊中,停牌前ST新都因有“借壳”消息股价出现连续15个涨停,但是重组失败之后,ST新都进入退市整理期,目前已经遭遇11个连续跌停,截至6月9日,股价下跌到2.5元。
北京清和泉资本告诉编者,自去年监管层不断加强监管以来,“壳股”的价值不断加速下滑,市场的关注度越来越低。尤其是在IPO加速发行的背景下,市场显然对退市制度出台的预期明显加深,投资者参与炒作的情绪大打折扣,今年首例退市的*ST新令市场情绪雪上加霜。特别是当退市制度完善起来,市场加速优胜劣汰,“壳价值”或许将不复存在。
壳股交易
买壳”者逾半陷浮亏 中介哀叹“壳股”信息无人问津
自2016年以来,出现大股东变更的50多家公司中,新任大股东出现账面浮亏的占半数,有10多家公司接盘方浮亏幅度超30%。此外由于A股市场监管趋严,易主后实施重组的公司寥寥无几。编者在投行并购圈也发现,目前的“卖壳”信息中,“卖壳”条件越来越低,而且“壳费”也是一降再降,有的甚至还采取了首付分期的措施,但还是无人问津。
买壳方大面积深套
由于监管趋严,大股东变更后实施重组的上市公司寥寥无几,而减持新规出台,也使得大股东股权流动性趋于下降。据编者初步统计,2016年以来实施大股东变更的50多家上市公司中,新任大股东出现账面浮亏的占半数,有10多家上市公司的接盘方浮亏幅度超30%。如浔兴股份(002098)新任控股股东汇泽丰,去年11月豪掷25亿元入主,收购成本价27.93元/股,而浔兴股份最新股价仅为14.09元/股,浮亏近50%。
浮亏严重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收购人给予了超高溢价,就是业内所谓的“壳费”。如日海通讯(002313)、深圳惠程(002168)等公司的收购溢价超100%,栋梁新材(002082)溢价则超过200%。而奥维通信(002231)在5月31日宣告易主并复牌,6月9日最新股价为11.77元,这宗16.77亿元的股权转让交易,折算单价约16.81元/股,比停牌前股价溢价68%,目前接盘方的账面浮亏已约30%。
值得注意的是,从去年9月以来,重组新规实施,“类借壳”遭严管。从去年四季度开始,监管机构加大了对杠杆收购的监管力度,而今年以来,四川金顶(600678)、鑫科材料(600255)等公司陆续易主,溢价幅度都在10%以内。此外共达电声(002655)控股股东潍坊高科的股东拟将潍坊高科100%股权作价5亿元转让给于荣强,同时承继2.91亿元的债务,折算共达电声股价为14.39元/股,而共达电声目前的价格仅为9.19元,今年以来已下跌34.45%。
对此,宁波乔戈理资本牛晓涛告诉编者,近半年中小创被持续压低估值,ST股曾经的“壳价值”就逐渐被扼杀。而IPO扩容持续进行,加上价值股崛起,市场投资逻辑已经彻底改变。伴随着越来越多的新股上市,一些“壳股”可能会慢慢成为“仙股”,这也倒逼“壳股”加快并购重组步伐,尤其是最近IPO发行数量减少,并购重组审核有放宽趋势,为“壳股”迎来了一些机会。
壳股信息久久无人问津
在IPO提速及重组新规抑制“炒壳”热情的背景下,“壳资源”的地位已大不如前。回顾A股“炒壳”历程,从早期的押注垃圾股重组,到反向收购“壳公司”上市,再就是产业资本跨界并购及目前各路资本井喷式“囤壳”,“壳”生意已经成为A股市场各大参与主体绕不开的一个话题。而近期有私募在朋友圈表示,此前布局的一只“壳”股在复牌后大跌,使得旗下产品净值出现大幅回撤。
在一个投行并购重组群也发现,有投行人士发布“卖壳”信息,中小板公司的大股东25%的股份卖18亿元,而且还可以分期付款,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一位资深投行人士告诉编者,随着“壳股”热度降温,收购溢价也开始下降。不少“壳股”复牌股价不涨反跌,此外“壳交易”的成交数量明显较少了,“壳费”也在下降,买方更多选择了观望。在前几个月发布了几条“卖壳”信息,至今无人问津。编者也发现,部分壳公司的报价甚至比高峰时减了一半,和目前市场价格差不多,而且条件也不再那么苛刻。而从近期市场几起大股东转让股权案例来看,基本上都没有什么溢价了,市场也对此基本没有反应。
保壳压力
今超百只个股终止并购重组 ST股“保壳”压力渐增
逾百家公司今年终止重组
据不完全统计,年内已经有超100家的上市公司发布公告终止并购重组事项。据统计显示,5月份以来就有10多家公司终止重组,包括双良节能(600481)、扬子新材(002652)、国际医学(000516)、王府井(600859)等。其中双良节能、国际医学复牌后连续3个交易日跌停。而大部分上市公司失败的原因,主要在于交易双方对标的估值、业绩承诺等条款未达成一致,此外,监管部门加大监管力度也是主要原因。
对此北京清和泉资本指出,实际上市场对于并购重组存在误解,当前监管态度并不是“一刀切”,不断深化改革并购重组的市场化体制才是重中之重。监管层对重大资产重组的方案审核不断趋严,一方面大幅降低了市场套利行为,另一方面是各项审核指标均表现良好的,无疑是优质资产,监管层对于优质资产合法合规的重组行为是不排斥的。
另据数据统计显示,A股75家ST公司中,有30多家公司发布了重组公告,其中有3家公司的重组处于暂停中止状态,3家公司重组未通过,15家公司停止实施,13家公司重组实施完成。虽说ST公司都在积极地为“保壳”而战,但是从目前公司的动作来看,不少公司的“保壳”困难重重。
ST股的“保壳术”渐趋失灵
过往上市公司有各种“保壳术”,如“卖子求生”、政府补贴等常用外,如今又出现了卖房扭亏、高价出售应收账款、债务豁免等新手段。但随着监管机构对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高度重视,在监管严格的趋势下,一些上市公司的“保壳术”逐渐失效,交易所约谈、对重组方案的问询函接踵而至,这都对ST公司的“保壳”增加了难度。
如从2016年11月22日停牌至今的*ST中绒(000982),在5月31日收到问询函,深交所关注的问题主要是其此次重组的交易作价。根据公司此前重组预案显示,标的资产的预估值约为5.59亿元,而双方初步确定的交易价格为6.3亿元,深交所要求*ST中绒补充披露标的资产评估值和交易作价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以及公允性。而*ST中绒则表示,由于工作量大申请延期回复。
对此长城证券收购兼并部总经理尹中余告诉编者,针对“壳股”,监管层的一系列监管新规力度明显加大,未来上市公司的“壳价值”会逐渐走低,这样将有利于上市公司间的重组、产业间的整合。尤其是在IPO扩容的背景下,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再融资和“借壳”难度增加,以及对大股东减持的约束,以ST股为代表的“壳股”生态也面临巨变。
壳股策略
今年股价跌惨了 ST股仍存投资路径
近期市场随着IPO降速以及监管层欲放松并购重组政策,使得前期大幅超跌的“壳股”短期受到市场关注。实际上自今年以来,在政策压制及IPO扩容加速等因素影响下,A股有41只ST股股价下跌超30%,有24只下跌超40%。而此时,ST股也只有通过三大路径展开“自我救赎”了。
ST股今年股价下跌较惨
A股市场中有不少投资者对ST股格外热衷,不过随着监管趋严,ST公司不再是投资者的“香馍馍”,反而ST股成为大跌的“重灾区”。编者统计显示,74只ST股(B股除外)中,今年内仅有*ST天仪(000710)的股价走势最好,涨幅达34.97%,其他大部分公司股价年内走势可以用一个“惨”字来形容。
投资ST股仍有路径
值得注意的是,*ST新梅是ST公司走上“自救”之路的代表之一,公司是通过化解控制权之争,才为恢复上市创造了有利条件。而ST云维(600725)在6月5日晚间发布公告,公司拟作价48.15亿元收购新三板公司深装总98.27%股权,本次交易构成借壳上市。这也是在时隔7个月之后,A股市场终于又浮现出借壳上市预案。
此外,证监会副主席姜洋在中投论坛2017暨“一带一路”与跨境投资CEO峰会上发表演讲称,继续深化并购重组的市场化改革。
对此宁波乔戈理资本牛晓涛告诉编者,并购重组是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有效手段,通过并购重组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退市制度的不足。很多“壳股”通过并购重组实现了优胜劣汰和市场出清,在相关问题没有解决之前,并购重组不会彻底放开,审核依然会比较严厉。
投资者如果要博弈ST股的机会,那么首先要选择大股东是央企背景或有整合资源实现行业集中度的个股,目前央企及地方国企是目前ST板块中的主力,尤其是在国有资产保值的压力下,也有望获得更多的重组可能。
其次是大股东的一级资产或二级市场运作,如*ST沈机(000410),其大股东沈机集团6月2日出具了承诺函,拟在2018年末之前将i5在机床领域的全部资产注入*ST沈机。
第三是在进行“壳股”的投资时,投资一批大集团旗下小公司,冀望未来的资产注入和重组,而大股东持股比例较低的,为了更强地控制上市公司,其重组的概率也相对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