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股市。1989年开始作为试点,本着试得好就上、试不好就停的理念建立。所以在1995年之前的股市运作中,最大的利空通常是中国股市试点要停、股市要关门这类消息。后受“3.27国债期货事件”影响,中国期货市场于1995年进行全面的整顿清理,中国股市成为扶持的对象,这样股市才由此迎来了真正的利好,转而进入了大发展的时期。中国股市最大的特点是国有股、法人股上市时承诺不流通,因此各股票只有流通股在市场中按照股价进行交易,然而指数却是依照总股本加权计算,从而形成操盘上的“以少控多”的特点。
交易规则
T+1交割,T+1交收:交易双方在交易次日完成与交易有关的证券、款项收付,即买方收到证券、卖方收到款项。我国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对A股均实行T+1交收。
涨跌幅限制:证券交易所为了抑制过度投机行为,防止市场出现过分的暴涨暴跌,而在每天的交易中规定当日的证券交易价格在前一个交易日收盘价的基础上下波动的幅度。如今,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实行10%的涨跌幅限制。(ST股和未完成股改的S股涨跌幅限制为5%)
股市特点
中国股市最大的特点是国有股、法人股上市时承诺不流通,因此各股票只有流通股在市场中按照股价进行交易,然而指数却是依照总股本加权计算,从而形成操盘上的“以少控多”的特点。例如比较显著的是1997年以前的东北电气、吉林化工,由于其总股本较大而流通股数较少,因此只动用少量的资金影响这两只股票,就能形成对指数的部分控制。
到了2001年后,中国证监会逐渐提出要解决国有股的不能流通问题,要盘活国有资产,曾先后出台了一些方案。但由于在当初的上市发行环节,流通股东以超高市盈率购买了流通股,而出台的这些方案都或多或少地损害了流通股东的利益,因此市场以走熊而对“国有股减持”的改革作出市场反应。后迫于市场的压力,中国证监会宣布暂停“国有股减持”的改革。
然而在2005年,中国证监会再次提出“股权分置改革”,其实质仍然是国有股减持,不同的是,这一改革以消除股权分置为目标,连法人股的流通都包括了进来,由此引发了市场极大的不认同。
市场对股权分置改革的分歧仍然是巨大的。
因而在2011年,中国股市走入大熊市,可以列为冠为全球最熊,一路的下跌,跌倒几年前的原点2228点。
股市阶段论
成长阶段论
证券市场发展的道路不完全一样,但一般都要经历5个阶段。
休眠阶段:此阶段了解证券市场的人并不多,股票公开上市的公司也少,但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投资者发现,即便不算潜在的资本增值,获得的股利都超过其它投资形式得到的收益,于是他们就买进股票,但开始还是小心谨慎。
操纵阶段:一些证券经纪商和交易商发现,由于股票不多,流动性有限,只要买进一小部分股票就能哄抬价格。只要价格持续高涨,就会吸引其他人购买,这时操纵者抛售股票就能获取暴利。因此,他们开始哄压市价,操纵市场,获取暴利。
投资阶段:有些人通过买卖股票得到了大量的资本增值,不管已经实现了的或还只是帐面上的,这些暴利的示范作用都会吸引更多的人加入投机行列,投机阶段就开始了,股价大大超过实际的价值,交易量扶摇直上。新发行的股票往往被超额急购,吸引了许多公司都来发行股票,原来惜售的持股者也出售股票以获利,于是扩大了上市股票的供应。
崩溃阶段:到一定时机,用来投机的资金来源会枯竭,认购新发的股票越来越少,而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头脑静下来,开始认识到股票的价格被抬得太高了,与本来的价值脱节得太厉害。这时只要外界一有风吹草动,股价就会动摇,然后价格开始下降。
成熟阶段:在股市下跌之后,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使公众对股票市场重新恢复信心。这个时间的长短视价格跌落的幅度,购买新股票的刺激,机构投资者的行为等因素而定。跌市使有这些人亏了大本。他们只留着作长期投资,寄望于将来价格的回升,一些私人投资者变得谨慎了,一些没有经历过崩溃阶段的新的投资者加入进来,机构投资者的队伍也扩大了,这样成熟阶段就开始了这里股票供应增加,流动性更大,投资者更有经验,交易量更稳定,虽然股价还是会波动,但不像以前那样激烈了,而是随着经济和企业的发展上下波动。
周期循环论
构成股价涨跌变化的因素颇多,除了政治、财经、业绩等实质因素之外,人为因素等的变化,往往是促成股价涨跌的主要原因。虽说影响股价的因素颇多,但一些精明的操作者,在长期统计和归纳之后,发现了有规则的周期性。聪明的投资人,把这些周期循环的原则应用到股票的买卖操作上来,经常是无往而不利。
循环性周期,可分为下述几个阶段:
(1)低迷期:行情持续屡创低价,此时投资意愿甚低,一般市场人士对于远景大多持悲观的看法,不论主力或中散户都是亏损累累。做短线交易不易获利时,部分中散户暂时停止买卖,以待股市反弹时再予低价套现伏空;没有耐性的投资人在失望之余,纷纷认赔抛出手中的股票,退出市场观望。低迷期为真正具有实力的大户默默进货的时候,少数较具长期投资眼光的精明投资者多在此时按计划买入。该期盘旋整理的时间越久,表示筹码换手的整理越彻底,而此期的成交量往往最低。
(2)青年涨升期:此时的景气尚未好,但由于前段低迷期的长期盘跌已久,股价大多已经跌至不合理的低价,市场浮股亦已大为减少,在此时买进的人因成本极低再跌有限,大多不轻易卖出,而高价套牢未卖的人,因亏损已多,也不再追价求售,市场卖压大为减轻。此时的成交量大多呈现着不规则的递增状态,平均成交量比低迷时期多出一半以上,少数领导股的价格大幅上涨,多数股价呈现着盘坚局面,冷门股票也已略有成交并蠢蠢欲动。大部分的内行人及半内行人开始较积极的买进股票进行短线操作,但也有不少自认精明的人士及尝到未跌段做空小甜头的投资者,仍予套现卖出。该期多数股票上涨的速度虽嫌缓慢,但却是真正可买进作长期投资的时候,即为一般所称的“初升段”。
(3)反动期:即为一般所称多头市场的回档期,而第二阶段所称的青年涨升期,即称作初升段。股价在初升段的末期,由于不少股票亦已持续涨升,经过长期空头市场亏损的投资者,在好不容易略有获利之余,多数采取“落袋为安”的观念,获利了结改为观望;而未及搭上车的有心人,及抱股甚多主力大户,为求摆脱坐车浮额,大多趁着投资大众的信心尚未稳定之际,乃以转帐冲销或掼压甚多,而多数股价在盘软之余,市场上大户出货的传言特别多,此时空头又再呈活跃,但股价下跌至某一程度时,即让人有着跌不下去的感觉。反动期是大户真正进货的时期,也是真正买卖股票的精明投资人,所乐于大量介入投资的时期,但该期真正到来时,中散户的两手大多空空,甚至有少数在低迷期尝到作空小甜头的散户们,还有融券尚未补回的。
(4)壮年涨升期:即为一般所称的“主升段”,由于景气亦已步入繁荣阶段,发行公司有盈余大增。此时大户手上的股票特别多,市场的浮动筹码已大量的减少,有心人利用各种利多消息将股价持续拉高,甚至于重复的利多消息一再公布,炒冷饭也在所不惜,该期反应在股票市场的是人头攒动到处客满。由于股价节节上涨,不管内行外行,只要买进股票便能获利,做空头的信心已经动摇,并逐渐由空翻多,形成抢购的风潮,而股价会在此种越涨越抢,越抢越涨的循环,甚至形成全面暴涨的局面。市场充满着一片欢笑声,从来不知道股票为何物的外行人,在时常听到“股票赚了多少”的鼓动下,也开始产生兴趣,买进几张试试。该阶段的特性,大多为成交量持续大量的增加,发行公司趁着此时大量增资扩股及推出新股,上涨的股票也逐渐地强势门股延伸到冷门股票,冷门股票并又逐渐转势而列居于热门榜中,“轮做”的风气特盛,有心大户的动态到处可闻。此期为有心大户操作甚久之后,逐渐获利了结的时期,他们所卖的虽非最高价,但结算获利已不少,精明的投资人也趁此机会了结观望,只有中散户被乐观气氛冲昏了头而越买越多。
(5)老年涨升期:即一般所称的未升段。此时景气十分繁荣,发行公司的盈余均为大增,反映在证券市场上的,除了人气一片沸腾之外,新股亦为大量发行,而上涨的股票多为以前少有成交的冷门股,原为热门的股票反而开始有着步履沉重的感觉。该期的成交量常破记录地暴增,暴涨暴跌的现象屡有可见,投资大众手中大多拥有股票,以期待着股价进一步上升,但是股价的涨升却显得步履蹒跚,而反映在成交量上面的,便常有:股价上升但成交量减少,股价下跌 但成交量反而增加。该阶段行情的操作犹如刀口舐血,如果短线操作成功的话会大有斩获但是一般投资人大多在此阶段惨遭亏损,甚至落得倾家荡产的局面。
(6)下跌幼年期:即为K线理论上的渐落期,也称初跌期,由于多数股价都已偏高,欲涨乏力的结果,不少投资人于较难获利之余已开始反省。此时大主力多头均已出货不少,精明的投资人见利渐减少,套得饱饱的中散户们心里虽然产生犹豫,但还是期望着行情仅是回档,期待着另一段涨升的到来,甚至买进摊平的实例也到处可见,只有冷门股已开始大幅下跌,此为该段行情的重要指标之一。
(7)中间反弹期:即称新多头进场或术语上所称的逃命期。该期由于成交量的暴减,再加上部分浮额的赔本抛售,使得多数股价的跌幅已深。高价卖出者和企图摊平高档套牢的多头们相继进场,企图挽回市场的颓势,加上部分短空的补货,使得股价止跌而转向坚挺,但由于反弹后抢高价者已具戒心,再加上部分短线者的获利回吐,使得股价欲涨乏力,于弹升之后又再度滑落。少数精明的投资人纷纷趁此机会将手上的股票卖出以求“逃命”,而部分空头趁此机会介入卖出。
(8)下跌的壮年期:一般称为主跌段行情,此时大部分股价的跌幅渐深,利空的消息满天飞,股价下跌的速度甚快,甚至有连续几个停板都卖不掉的。以前套牢持股不卖的人信心也已动摇,成交量逐渐缩小,不少多头于失望之余纷纷卖光股票退出市场,而做多的中散户也已逐渐试着做点小空。
(9)下跌的老年期:即称未跌段,有以沉衰期称之。此时股价跌幅已深,高价套牢要卖的已经卖光了,未卖的也因赔得太多,而宁愿抱股等待。该阶段的成交量很少是其特色之一,股价的跌幅已经缩小,散户浮空到处可见,多数股票只要一笔买进较多股票的话,便可涨上好几档,但不再有支撑续进的话,不久则又将回跌还原。股市投资大众手上大多已无股票,真真有眼光的投资人及大户们,往往利用此期大量买进。
大波段的周期循环为上述九大阶段,只要我们能够适时将现段的行情性质予以分析,明确区分属哪一时期,再确立做多,做空,长线,短线等操作原则,获利机会便可增加许多。
中国股市吸引力越来越大吗?
一直以来,中国股市被赋予“重融资轻回报”的形象,而多年来,上市公司频现“铁公鸡”的现象,股市整体平均股息率水平未有获得实质性的提升。
另一方面,随着上市公司数量的大幅增长,随之而至的,则是股市融资需求的加大、上市公司再融资压力的剧增以及限售股解禁减持现象的增多等。由此一来,在股市投资与融资功能失衡发展的背景下,中国股市已然成为了一个抽血机器,而多年来股市财富再度分配也显得不那么合理、不那么公平。
长期“重融资轻回报”的格局,似乎为过去多年中国股市的发展定了调,而在过度融资的压力下,股市却呈现出快牛慢熊的局面,而长期下来,真真正正能够从股市中获得长期实质性投资回报率的投资者却为数不多。相反,因股市快牛慢熊的状况逐渐成为了市场的共识,投资者的投机性也明显增强,股市波动率也持续维系在高居不下的状态之中。
然而,随着新任证监会主席刘士余的上任,却给中国股市释放出不少积极性的因素,对股市的运行走势构成了深刻性的影响。
其中, 积极总结前期股灾风波的冲击影响,进一步强化市场的监管处罚能力,大幅提升整个市场的违法违规成本,对降低股市波动率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实际上,自刘士余上任之后,中国股市的整体波动率出现了骤然下降的迹象,而近一两年股市的波动率也创出了多年来的新低水平,股市系统性风险骤然降低。
再者, A 股 IPO 显著提速,加快为股市 IPO 堰塞湖泄洪,但另一方面,再融资新政的落地,结合减持规则进一步完善的预期,却大大减缓了股市抽血的压力。纵观过去多年的时间,中国股市年均融资与再融资规模逾万亿,而再融资新政的趋严,也从一定程度上约束了上市公司的任性圈钱行为。至于 IPO 发行节奏的提速,虽然会对股市存量资金起到了一定的分流影响,但考虑到 IPO 新规的模式,取消了之前预缴款的申购模式,只要 IPO 符合适度适量的发行节奏,则对股市存量资金的分流压力还是处于可控的范围之内。
除此以外, 从近段时期来看,中国股市进一步加大现金分红的力度,而此前中国神华的高分红动作,也起到了良好的引领作用,促进上市公司的高分红热情。
值得一提的是,从此前国资委的表态来看,拟推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进一步完善分红机制,并表态上市公司要关心股价,更关心分红,要建立完善分红机制等。由此可见,无论从上市公司自身的积极性,还是从政策层面上的支持与鼓励,都对上市公司加大现金分红起到了重要性的影响作用。
随着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力度的提升, A 股市场上市公司平均股息率水平也有望获得实质性的提升。纵观过去多年的市场表现,部分长期实行持续性现金分红的上市公司基本上获得了市场的认可,而持续性现金分红的动作,不仅体现出上市公司自身良好的财务能力,而且也能够为投资者创造出稳定的投资回报预期,增加投资者的持股投资热情,利于市场投资吸引力的持续提升,对中国股市的走势带来中长期的利好。
从 5178 高点回调至今,中国股市的泡沫风险基本上获得了释放,而随着股市价值运行中枢的逐步抬升,实际上也为市场底部的抬升创造了积极性的影响。然而,在现金分红持续发力的影响下,股市潜在吸引力有逐步抬升的预期,这为股市中长期的持续向好带来了良好的预期。
不过,在抑制资产泡沫的定调下,股市大涨大跌概率逐步降低,但股市投资与融资功能得以获得持续性的维系,则利于市场“慢牛”的持续推进。很显然,对于时下的市场运行状态,并不利于短期投机者的投机交易,却利于提升中长期稳健投资者的投资信心。
中国股市为什么这么烂?
笔者曾经指出中国股市其实是世界上最差的股市。这是因为中国股市有以下的十大缺陷:
第一,中国股市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不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
全世界股市都是,中国不是。中国实体经济在前二十年一度非常好,有时也有调整,但股市总是跟跌不跟涨。1977年GDP是3221亿元,1990年上交所、深交所成立时GDP是1.87万亿元。现在GDP是52万亿元,是1977年的161.4倍,是1990年的27.8倍。尽管经济现在正在调整,但是搞实体经济的人还是有相当一部分是成功的。但是,股市就不同了,1992年5月26号,上证指数曾经到过1429点,1993年2月16号,到过1558点。现在是2007点,仅仅是当时的1.4倍左右。在这种很差的情况下,85%以上的投资者亏损,苦不堪言,就可以理解了。
现在我们可以这样说,中国股民在股市中摸打滚爬,亏损累累,痴心不改,虽然本意也是为了赚钱,但客观上对中国股市和经济贡献极大,他们现在实际上是中国最可爱的人。
第二,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中,中国股市多数企业是国有企业,产权不清,责、权、利益相分离,效益低下。
目前全国的上市公司有2491家,20多万亿市值,其中国有企业1000多家,占了45%,但国有企业的股份占总市值的80%以上。
第三,由于相当多上市企业效益低下,所以不肯分红,分不出红,也不想分红。
改革开放30年来,每年GDP增长9.5%,而大部分公司不分红,这在西方发达国家成熟市场是难以想象的。例如南航,它有一年的利润达到58亿元,但它当时就是不肯分红,其它还有爱建、广钢、比亚迪(002594,股吧)、TCL、长城汽车、航天通讯等等。最近这些年来,A股累计分红2万亿元左右,分到老百姓、公众投资者手里的不到30%,而且近年的融资规模已经达到4.5万亿元左右。到2011年,上市5年的不分红的公司有400多家,10年来从不分红的极品铁公鸡有30多家,真是不可思议。
第四,无论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还是中外合资企业都有强烈的“投资饥渴症”,不论牛市、熊市,都非常渴望圈钱,在这里圈到的钱都比搞实业挣得的要快、要多。
在2013年,我国的上市公司已达到2491家。美国股市100年时候上市了800家公司。中国股市从1990年到1998年8年上了800多家。2011年,我国一年发新股240多家,其中有70多家当天跌破发行价,破发率达30%。正如大经济学家亚努什所说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企业、机关、地方领导都存在着严重的投资饥渴症。在中国股市里面,它表现得更加充分、更加淋漓尽致,无论是牛市、熊市,它都要不停地圈钱。
第五,中国股市没有实质上的做空机制。
中国股市虽然有了股指期货,但对几千万中小散户投资者来说,其实是很难做空的。个人投资者只能买进,或者离场(抛掉),很难卖空,这样就很糟糕。在美国等其它国家,股市下跌,就可以做空,有一部分人就可以盈利,一部分人亏损,而中国是一下跌就全国人民都套牢,特别痛。为什么没有做空机制呢?起初,中国股票市场的一大宗旨是为国有企业服务,让国有企业的股价高一点,对发新股有利,现在情况依然没有大变。
第六,没有合法的做市商制度。
在美国纳斯达克等市场每个股票有几个合法的庄家,也叫做市商,这样中小投资者就可以通过做市商高抛低买,也稳定了市场。但是在中国股市中,没有合法的做市商,但始终有非法的、半明半暗的大批庄家。其中最典型的是当年的中科创、银广夏,不停地上涨,不停地填权,但是后来东窗事发,几十个跌停板跌倒1元钱,对中小投资者伤害极大。
第七,国家一度的调控能力极强。
但现在市场太大了,国家的调控影响正在减小。例如汇金公司最近买进四大行,作用就不大。 在股市中基本分析大大重于技术分析,基本分析与技术分析都很重要,但我认为基本分析要占到70%,技术分析占30%。
第八,中国股市与货币政策关系极其密切。
利息涨,股市跌;利息跌,股市涨。实行宽松货币政策,股市可以直上6000点,实行从紧货币政策,股市可以从6100点跌到1660点。
第九,中国证券市场过去有“两化”。
上市公司国有化,证券交易所行政化。现在,世界上大多数证券交易所是公司制,整体上是向公司制方向改革、发展;而我国是会员制,交易所总经理等都是管理层任命的,都是国家干部,因此,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会员制,即行政会员制,它有点像国有企业。最典型的例子是,深交所的总经理庄心一曾经担任深圳市管金融的副市长,现在是中国证监会副主席。他的能力还是很强的,但从总经理到政府官员,身份大变,这在国外是难以看到的。
第十,中国证券市场的最大特点是股权分置。
所谓股权分置,是中国股票市场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和政治原因,从1990年成立中国股市的那天起,中国的所有上市公司都实行股权分置,国家股、法人股不可以流通,允许流通的只是占33%左右的公众流通股。经过2005年以来的股价分置改革,现在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但还是有20%的国家股、法人股没有完全流通。现在还在不断地有非流通股被放出来兑现,它们的成本极低,有的仅几毛钱、一元钱,但上来兑现几元,十几元,几十元,收益达到几十倍。现在创业板、中小企业板的原始股东们实际上做的事情也是一样,不停地逢高套现、套现,他们放弃了创业精神,抛弃股票,抛弃企业,逃离股东,这样下去中国股市怎么会好呢?
中国股市有这么烂吗?
中国A股--全世界最垃圾的股市
中国股市已经成为国家和企业圈钱的场所
过去一年来欧美外盘市场,以及包括港股在内的亚太股市频频走强,刷新高点的时间,而这个时期A股是没有太多表现的,只是一个2660~3100点的窄幅箱体走势,而且期间经历了权重股熊市
A股并没有真正分红 中石油等股票在海外持续分红能力令海外投资者获利不匪,但这些国内投资者反而无法享受
解禁规模的快速扩大
频繁密集高价发行新股 没有退市制度
美国股市一二百年才3600只股票,日本六七十年才2000只股票,而中国股市仅20年就有2530只股票,现在仍以每周八只新股的高速发行,并且中小板三年就有580只股票,创业板一年多就有了221只股票。中国股市的股票,发得实在太多、太快、太滥了,已经不堪承受。在去年中国股市表现全球倒数第二基础上,今年前五个月又是全军覆没,满盘皆绿;70%新股破发,普遍低于发行价30~40%;创业板、中小板股股价普遍跌掉60%,指数重回半年线和年线之下,这是中国股市扩容过度所导致的人为股灾。
李志林在文章中表示, B股、A股、中小板、创业板都搞得一团糟、成为一个个“豆腐渣工程”。尤其是创业板,搞了一年就惨遭失败,普遭腰斩,跌入深渊。政府还将要推出国际板。鉴于此,市场只能用连续的暴跌来宣泄对国际板强烈不满,抗议不顾实际、一意孤行、好大喜功、滥用公权的专断决策行为。
中国股市为什么频繁上演极端行情?
对于中国股市而言,几乎离不开“成也资金,败也资金”的特性。换言之,在市场逐渐形成赚钱效应的环境下,各路资金容易迅速聚集起来,并给股市带来强有力的助推效应。与此同时,在此基础上,若进一步激活部分高杠杆资金工具,则市场的资金利用率就会被瞬间提升,而牛市的上涨步伐也会随之提速。
面对牛市运行节奏的加快,实际上也在一定程度上考验监管机构的治市智慧。在此期间,如何灵活借助市场化手段或者是市场工具来调节股市上涨节奏的快慢,就直接影响到股市的最终命运。换一种角度来分析,当股市处于“牛转熊”的局面之前,如何能够借助相关工具来合理提升市场的投资信心,又是一种巧妙的技能。
遗憾的是,在整体治市水平与治市智慧欠佳的环境下,中国股市的牛市行情也最终匆匆落幕。或许,这也是中国股市长期“牛短熊长”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在此环境之下,无论是机构投资者,还是中小投资者,都必须抓紧短暂的时间实现利润的最大化。相反,当股市陷入熊市行情之际,仅能够依靠于单向做多的中小投资者,他们的赚钱难度却会大幅提高了。
谈及这里,就必须提到市场制度的不规范不完善问题。
自2009年以来,多项创新型工具先后出现,其中包括了融资融券、股指期货、股指期权等工具。然而,在这些创新型市场工具诞生之后,却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市场的游戏玩法。
“单向做多”是以往投资者实现盈利的唯一方式。但是,自相应的创新型工具出现之后,具备资金优势、信息优势乃至技术等优势的大资金大机构,却完全凭借制度的漏洞来扭转以往单向做多的模式。相反,对于更多的大资金大机构而言,虽然市场处于单边下跌的行情,但他们依旧可以借助套期保值等手段减少亏损,甚至顺势做空牟取更大的利润。
然而,遗憾的是,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因中小投资者缺乏资金、信息等优势,却基本不符合相应的准入门槛。在面对股市极端的市场行情,却只能够依靠于单向做多,或者是逢低补仓来弥补亏损。但是,在最近半年的股市下跌行情中,绝大多数的投资者基本是难逃一劫。
索罗斯看空中国,成为近期备受热议的主要话题之一。同时,亦有不少观点把近期股市的暴跌原因归咎于索罗斯的身上。不过,在笔者看来,索罗斯并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还是市场的内部出现了漏洞。
因此,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下,救活人心才是关键。但是,救活市场人心的前提,必须先把潜藏已久的市场内部漏洞规范好、完善好,让中小投资者也能够真正感受到市场平等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