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退市制度出台,主板退市制度改革呼之欲出;新规不支持通过“借壳”恢复上市,壳资源将失去价值;近日监管层再次释放研究上市公司当期收益将剔除“政府补贴等非正常收益”信息……种种利空打击之下,两市垃圾板块昨天集体杀跌,近30只ST股跌停。
驱逐垃圾股
ST板块近30只个股跌停
深交所出台的“创业板退市规则”本周一令创业板遭受重创,板块跌幅惨重,昨天,退市规则重压传导至主板。业内普遍认为,创业板退市制度出台之后,必将对主板退市制度改革产生推动,30余家资不抵债的主板公司或将成为首批退市公司,因此,两市垃圾板块昨天集体杀跌。
昨日早盘,ST板块领跌两市,之后加速下滑,盘中一度除ST罗顿之外其余尽数飘绿。午后,沪指勉力收红,但ST股无力回天,大面积跌停。至收盘,除ST罗顿一枝独秀上涨4.8%,ST金材、ST国药等7只个股微涨之外,其余个股悉数告跌,其中ST中葡、ST精伦、等近30只个股封死跌停。
驱逐垃圾股·公司
败家子公司”退市风险骤增
根据深交所新的退市规则,颇具杀伤力的一点是,在暂停上市情形的规定中,将原“连续两年净资产为负”改为“最近一个年度的财务会计报告显示当年年末经审计净资产为负”。
虽然年轻的创业板迄今没有出现“净资产为负”的公司,但在两市主板,“净资产为负”也就是说已然将家底败光、资不抵债的上市公司并不少见。
依据去年三季报数据,两市资不抵债公司达到34家。以和讯网2011年年报数据计算,截至目前已披露年报的公司中,资不抵债的公司有28家。
据媒体报道,近日随同郭树清在广东调研的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证监会正在研究是否可以剔除政府补贴等非常因素作为衡量盈利的新口径,确保退市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每年年底,上市公司收受地方财政以“财政补贴”、“政策优惠”等各种名目发放的红包几成惯例。对于那些连年亏损、微利的垃圾公司而言,财政红包不光能使报表变得好看,更有扭亏、保壳、起死回生之妙用。
而一旦将“政府补贴等非正常收益”从当期收益中剔除,对于ST公司的打击不言而喻
垃圾股永不退市,是A股市场迄今为止的“传奇”之一。每年年末岁初,寄望于这些垃圾股有朝一日通过重组实现涅槃,市场一轮接一轮地上演爆炒垃圾股大戏。众多公司虽然资质垃圾,但股价高企。
统计数据显示,中国股市自开门营业21年来,退市制度仅在2001—2003年间曾被付诸行动,并有一批超级垃圾股在此期间集中退市。而自2004年以来,几乎少有垃圾股退市。
学者董登新总结A股遍地“不死鸟”的症结,直言目前主板退市制度“形同虚设”。按照目前证交所的股票上市规则,退市的情形可以有多种,但其中最有代表性且最易于量化执行的标准就只有一条:凡是连续两年亏损的上市公司,就要戴上*ST的帽子;如果连续3年亏损,则自第三个亏损年度报告披露之日起,该股票将被“暂停上市”。由此,众多垃圾公司踩着政策底线大搞“报表重组”,为了规避“连续3年亏损”而“暂停上市”的厄运,大玩“二一二”不死游戏:即连续两年亏损,再想方设法整出一个微利,接着再连续两年亏损,又来一个扭亏为盈。
而创业板退市制度出台,新增“资不抵债退市法”,无疑将重创劣质公司;《规则》充分体现不支持通过“借壳”恢复上市,壳资源也将失去炒作价值;近日监管层再次释放研究上市公司当期收益将剔除“政府补贴等非正常收益”信息。重重围堵,两市垃圾股永不退市的传奇故事或再难续写。
而人民日报也在题为《必须把垃圾公司赶出股市》的文章中说,在主板退市制度健全之前,对于长期无法提供回报的绩差股,投资者唯有“用脚投票”。随着制度改革步伐的加快,人们已经可以期待,严厉的“生死线”或将还他们一个“干净的市场”。
深交所发布《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2012年修订版)》,意味着创业板退市闸门正式打开,退市风险不再是空喊 “狼来了”。赶走垃圾股,体现优胜劣汰,有利于倡导蓝筹股价值投资。
创业板退市新规,对暂停上市情形的要求更为严格。例如,将原“连续两年净资产为负”改为“最近一个年度的财务会计报告显示当年年末经审计净资产为负”,新增“因财务会计报告存在重要的前期差错或者虚假记载,对以前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进行追溯调整,导致最近一年年末净资产为负”的情形。首批创业板公司上市于2009年10月,由于其IPO融资提高了公司净资产规模,若没有遇到特殊风险,净资产为负的现象在短期难以出现。以创业板首亏的当升科技为例,2011年三季度的每股净资产为5.19元。就基本面而言,另一个触发暂停上市的情形是最近三年连续亏损。创业板刚刚有了第一家年报业绩亏损的公司,诞生首家连亏3年的暂停上市公司还有过程。
然而,创业板退市风险看似遥远,对业绩变脸的创业板股票仍具有相当的威慑力。该政策公布后的首个交易日(23日),创业板指重挫5.25%,9只创业板个股跌停。 24日,创业板指再跌1.29%。其中,当升科技23日停牌,24日跌停。
此次公布的创业板退市新规,称得上A股市场史上最严格的退市制度。该制度的出台,给主板市场垃圾股同样带来震动。有报道称,近日随同郭树清在广东调研的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证监会正在研究是否可以剔除政府补贴等非经常因素作为衡量盈利的新口径,确保退市制度得到有效执行。面对管理层对退市制度动真格的态度,亏损股“死而不僵”的状况或有改变,垃圾股的炒作之风势必得到收敛。
2011年年报扭亏的ST零七,是“死不退市”的一个典型。该公司的前身是深达声A,上市20年来的多数时间亏损,一直徘徊在退市边缘。历经多次重组,出现过两年亏损一年盈利再两年亏损的现象。虽然2011年每股收益只有0.0269元,2012年一季报0.0021元,但凭借着题材的炒作,ST零七从去年12月19日的5.69元,爆炒至今年3月20日的最高12.79元,4月24日收盘价为10.43元。 ST股票被爆炒,在A股市场上并不稀罕。 “投注”重组股比投资蓝筹股更有收益,致使A股市场的投资行为难以理性。由此,A股市场也无法改变 “熊长牛短”的特征。
此次在广东与郭树清座谈的投资者提出,“这几年退市制度好像不再实行了,一些业绩很差的公司既不破产也不摘牌”。证监会相关负责人承认,“2007年实行新的会计制度后,一次性收入也可以算作盈利,有的企业通过政府补贴或非经常性收入等措施使公司账面盈利,规避了退市标准”。2007年12月ST联谊退市之后没有其他公司退市,反映出A股市场的现有退市制度形同虚设。如此“死赖不走”,在全球资本市场也算一大“创举”,令价值投资的长期资金为之悲哀。
倘若主板市场收紧退市标准,面临“下课”风险的公司更多。一项统计显示,主板市场目前至少有35只垃圾股的净资产为负数。其中,ST炎黄、ST嘉瑞、SST聚友等连续三年以上净资产为负。退市制度的严格实施,使重组股、绩差股的炒作价值看跌,对蓝筹股来说是利好。已披露的基金一季报显示,金融保险业继续保持了去年年末基金头号重仓板块的位置。此外,金融板块在近期表现强势,宁波银行24日一度涨停,表明长期资金把目光更多投向价值投资。尽管蓝筹股尚未真正意义上受宠,但到了该中小投资者转变看法的时候。继续参与绩差股炒作,“猝死”的可能性将显著增大。
近日,沪深交易所发布“新版”退市制度,在旧版基础上新增了净资产、营业收入等多个退市标准,意在打击ST股“亏而不退”的A股怪象,遏制对绩差公司股票的过度炒作。
但有市场人士表示新退市制度虽从多个指标下手“查漏补缺”但也并非无懈可击,ST股的“保壳运动”仍有政策漏洞可钻,只是较之前的“运作”成本更高。上市公司与监管层究竟谁是“魔高一尺”谁是“道高一丈”,新退市制度会否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下再一次流于形式?退市制度为何在中国总是遭遇执行难?
事实上,纵观全球各大资本市场退市制度,欧美等成熟股市退市条件并不比A股严苛多少。以香港联交所退市制度为例,联交所上市公司出现下列情形的,将被暂停上市:(1)公司出现财务困难,严重损害其持续经营能力,或导致其部分或全部业务终止经营;(2)公司资不抵债。终止上市的情形包括:(1)公司被清算或被勒令停业;(2)公司资产的接收人或管理人已被任命;(3)公司已经停止营业;(4)公司应缴纳的费用未如数上交;(5)公司与其债权人达成妥协或计划安排;(6)公司董事被判定触犯法律,且判决中提及该人有贪污或欺诈行为;(7)公司董事违反证券法;(8)董事、董秘及其他高管依据证券法进行的登记未获批准,或者被撤销或暂停。
类似的制度安排若放在A股,一定会被冠以“无实质内容”的评价,政策流于形式几乎无悬念,但香港主板市场自1996年迄今共有退市公司134家,GEM市场迄今共有退市公司66家,反观制度安排较严格的A股市场诞生21年来,却鲜有上市公司退市。自2001年4月PT水仙被终止上市后,10余年间沪深两市因连续亏损而被迫“退场”的上市公司不足50家。
造成这一差别的根本原因正在于两地市场的壳资源价值迥异。A股市场新股发行由于采用核准制造成壳资源稀缺,最新数据显示排队IPO的企业数量已达717家,上市竞争激烈程度可见一斑,依靠并购重组“借壳上市”成为企业不得不考虑的选择之一,这就为那些已上市的企业带来了“壳资源”价值。上市越难,壳资源价值也就越高。炒作壳资源因此成了A股市场的一道独特“风景”。2012年上半年最牛股被涨幅244%的海润光伏夺得,依靠的正是ST股并购重组。最牛基金经理王亚伟以押宝“重组”的高成功率而著称,影星陈好和央视主持人张羽,也通过潜伏ST黑龙,三年获得10倍收益(两人总获利近5000万),一时间成为股民谈论的焦点话题。
打击壳资源炒作是否只有收紧政策一条出路?其实,成功的制度安排并不需要面面俱到无懈可击,只需要将违规成本提高到违规收益之上,任何一个理智人就会选择遵守规定。A股退市制度难点正是在于壳资源利益巨大,“保壳”收益高,即使制度安排趋向严苛也难以将违规成本提高到收益之上,进而导致上市公司不惜代价千方百计规避退市“大棒” 。
因此,解决ST股退市难不仅需要靠退市政策“堵”,也须政策“疏”。一方面,新股发行逐步市场化可以使壳资源价值回归正常,减少ST股“保壳”冲动。另一方面,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可以使退市不再“一退到底”,降低退市“惩罚”。以资本市场发达的美国市场为例,纳斯达克市场在1985年初拥有4097家上市公司,到2008年底上市公司为2952家,1985年至2008年共计11820家公司上市,12965家公司退市。流动性如此充裕的资本市场,不仅得益于完善细致的退市制度,也与其上市公司退市后可以到美国OTCBB市场、粉单市场等OTC市场继续交易的制度安排有关。
从政策上看,A股无疑走在正确的道路上。7月7日,沪深交易所新上市规则正式实施,对原规则中的退市、停复牌等内容进行了修订,新股发行改革与新三板建设也在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力促下稳步推进中。而检验政策“落地”效果的最好标准,便是看下一只垃圾股退市离我们还有多远。
一是「上市难」导致「退市更难」;二是地方保护、本位主义。这导致退市制度形同虚设,垃圾股死不退市,炒壳重组游戏愈演愈烈,进而严重扭曲了股价信号及股市资源配置功能。更重耍的是中国的文化是建立在家族血缘关系上而不是建立在一个理性的社会基础之上,徇私枉法、有法不依、不作为等等早已成为中国人的传统。
退市制度明确规定:凡是连续三年亏损的公司,将被“暂停上市”,并给予一年期的“死缓”机会。一年死缓期结束,应该只有两种结果:要么退市,要么恢复上市。然而,在2008-2012年这5年间,A股市场却上演了一场退市制度的闹剧,令人难以置信:大批超级垃圾股暂停上市时间远超1年,却不退市,其中,有15家超级垃圾公司在已经连续3年亏损的基础上,暂停上市的时间居然长达5年以上,甚至有3家公司暂停上市时间竟长达7年,这是公然违背退市法则的现象,这也是A股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重大事故。
更不可思议的是,这批超级垃圾股居然只有3家公司(*ST炎黄、*ST创智、*ST武锅B)退市,其他12只超级垃圾股却在2012年底、2013年初分两批、全部集中“恢复上市”,这是闻所未闻的怪事与荒诞!
怎么让垃圾股不退出市场 ?
只要坚持在正确的股票上,你不用害怕市场调整,其实调整才是加仓买进的好时机。我鼓励大家要形成这样的思维,就是坚决在调整的时候再买进股票,恪守永远不追涨的原则。不追涨就不会失败,投资的好机会都是跌出来的。
今年首批垃圾股退市,5月22日晚,上交所发布公告称,根据上市委员会的审核意见决定ST吉恩和*ST昆机终止上市。与此同时*ST上普、*ST海润被暂停上市。这一下子炸雷了,令到市场束手无策。也许正是这则利空引发了这两天的回调。
管理层是铁了心,垃圾股退市绝不容姑息了。今年首批垃圾股退市给了市场警示,今后只有业绩才是王道。一直以来,A股就是炒题材,抓热点,追概念,赌博气氛浓郁。也正是这种氛围导致了A股无法健康发展。现在已经到了要改观的时候了,必须有进有退市场才能健康发展。
跌破净资产一向是我们的买进标准。认识我的人都知道,我从不忌讳谈论自己的失败,巴菲特投资了那么多年,还经常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多不断的修正和学习,何况我们。其实在投资的过程中,就是在不断的学习和修正错误的过程。
自从我在投资湖北宜化失败后,就更加要重视到业绩上了。接受失败教训,我把我的投资原则再加限制条件,就是跌破净资产的同时还得达到银行的基准利率1.5%以上的股息才可以布局,要求越严苛投资才会越安全。其实湖北宜化历年就没有像样的分红过,即使有分红也是一股几分钱的毛毛细雨,几乎忽略不计。
业绩才是王道,退市是为了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今后还会有越来越多的垃圾股票退市,所以投资者一定要谨慎小心,一定要注重业绩。今后将是价值投资的时代,你不价值投资你将很难生存了!我很幸运,十多年价值投资之路让我累积了不少经验。
把垃圾股赶出市场应怎样做?
中国证监会拟对《关于改革完善并严格实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见》进行修改。近日,证监会就修改内容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进一步改革与完善退市制度,目的在于形成优胜劣汰的上市公司退市机制。这将有助于夯实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也是注册制改革必不可少的重要配套改革。从实践来看,国内上市公司退市率与成熟市场相比明显偏低,常态化的退市机制尚未真正形成。主动退市与重大违法退市的公司数量占少数,退市率的提高及优胜劣汰机制更加有效,须迫使垃圾股无法再“险象环生”。
投资者注意到,此次退市制度的修订,在完善重大违法行为退市制度的同时,将进一步加大对财务状况严重不良、长期亏损、“僵尸企业”等符合退市财务指标企业的退市执行力度。这类企业基本属于垃圾股,屡屡保壳成功并非好现象。正如有的专家所指出:上市公司对财务报表的操纵,不少公司会用非经常性损益粉饰业绩,这是不少ST公司迟迟不用退市的主因。
按现行退市制度,股票被暂停上市后,公司披露的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财务会计报告显示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的净利润孰低者为负值,属于强制退市的情形之一。不过,ST公司“摘帽”仍可“借助”非经常性损益。由此,有的公司甚至成了“老赖”,连续多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亏损,但靠着非经常性损益“摘掉”ST帽子。例如,恒立实业2012年保壳依赖于非经常性损益,即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免除公司1500万元借款利息。若看扣非的净利润,恒立实业迄今已连续亏损超过10年。其中,恒立实业2014年至2016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分别为-3705.5万元、-4967.06万元、-5120.55万元。恒立实业2016年靠卖资产来避免连续三年净利润亏损,但2017年将再次由盈变亏,预计全年亏损2200万元至3300万元。
再看东方银星,2011年至2016年虽没有出现连续两年以上净利润亏损的情形,但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均为亏损。2002年至2016年,东方银星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只有2年为盈利。2017年,东方银星总算时隔七年再次实现扣非的净利润为正值。另外,已预告2017年亏损的*ST上普,2008年以来扣非的净利润均为亏损。
每年都有不少ST股票靠着非经常性损益,即通过财政补贴、资产出售、债务重组等手段保壳屡试不爽。2017年通过非经常性损益扭亏的ST公司,包括*ST昌鱼、*ST河化、*ST三维、*ST天成等。其中,*ST昌鱼预计盈利400万元至600万元,主要得益于转让控股子公司获得股权投资溢价收益,扣非的净利润预计亏损2400万元至2600万元。2011年至2017年,*ST昌鱼扣非的净利润均为亏损。*ST天成2012年至2017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均为亏损,预计2017年扣非的净利润为-3924.87万元。*ST河化2009年至2017年扣非的净利润均为亏损。
恒立实业、东方银星、*ST河化及*ST上普之类的公司存在,使A股市场出现怪象。一边是有的公司靠粉饰财务指标“摘掉”ST帽子,实际连续4年甚至10年以上扣非的净利润为负值,却不担心退市风险降临。另一边是连亏3年而被暂停上市的公司,若在第4年扣非的净利润为负值,不能申请恢复上市而不得不退市。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是“挤干”水分后的业绩,反映公司的真实盈利能力。扣非的净利润长期为负值,说明企业存在长期亏损或“僵尸企业”的特征。清退垃圾股的手段必须强硬,建议对暂停上市的财务指标执行更加严格,使非经常性损益不再成为保壳手段。那样的话,退市制度的成效有望明显提高,一批垃圾股或难以再成“老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