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指数基本平盘报收,恒指和国企指数再度录得小阳线,这也是指数的连续8日阳线。全天恒指在50日均线附近震荡,仍处在近期的31100-31700点波幅区间。国企指数则失守50日均线。自上周一跳空向上以来,指数连续5日现低开高走态势,大盘继续为反弹突破蓄积能量。
本周市场重磅事件密集,一方面,腾讯等超级大盘蓝筹相继公布业绩;而美联储3月的议息会议也将举行,联储的加息节奏将显著影响市场表现。
中国平安(02318)成为中资金融板块业绩行情的焦点。而有盈喜或预期盈利表现理想的公司,近来持续受到资金追捧。
从今日股价表现来看,中国平安(02318.HK),吉利汽车(00175.HK)、舜宇光学(02382.HK)、招商银行(03968.HK)、国药控股(01099.HK)等本周年度业绩张榜的一众中资股,全天涨幅均在1%以上。
海通首席分析师荀玉根团队最新撰文称,3月大部分年报落地,有望确认盈利向上助推港股慢牛行情。
海通表示,港股盈利与内地经济相关性强,盈利向上是长趋势。而据已披露年报的350家公司,港股2017年年报净利润同比增长25%,ROE(整体法)为10%,业绩增长强劲。
随着港股年报在3月集中披露,港股盈利向上有望进一步确认,推动港股慢牛行情在短期调整后继续前行。同时从估值来看,恒生指数PE(TTM)为13.1倍为全球最低,横向对比全球,港股仍是价值洼地,低估值的核心优势不变。
(一)今日盘面
内险股全天活跃,中国平安(02318.HK)领涨。内银股整体弱势。中资券商同样低迷。
其他金融蓝筹中,友邦保险(01299.HK)涨1.3%,拉抬恒指点数最多。港交所(00388.HK)则跌1.8%。
腾讯(00700.HK)则连续两日收跌0.7%。
多数内房股调整,三大恒指内房蓝筹跌幅均超1%。
此外,以长和(00001.HK)为代表的“长和系”齐跌同样拖累恒指下跌。
资源股承压,而医药板块则逆市走高。
“三桶油”飘红,在国企指数中涨幅靠前:
红筹指数中公用事业股稍有活跃:
今日“北水”扫货稍有回落。全天港股通净流入10.28亿元,其中港股通(沪)净流入3.22亿元,港股通(深)净流入7.06亿元。
(二)去年净利或增2成 平安争夺寿险“头把交椅”
中国平安(02318.HK)即将于明日(3月20日)盘后发布年度业绩。综合13家券商等机构数据来看,对中国平安去年纯利预测在733.74亿-826.26亿元人民币之间,同比增长17.6%-32.4%;中位数755.53亿人民币,按年升21.1%。
中金公司表示,公司寿险业务增长为行业最快之一,产险业务亦因天灾减少,而令综合成本率下降,推动纯利大增33%。
摩根大通认为,中国平安去年纯利增长21%,受惠于旗下庞大销售员工团队,加上专注发展长远盈利能力较好的保障型产品,相信公司寿险未来数年都会维持高增长。
此外,市场人士还预测,中国平安业绩放榜正值集团周年纪念日,或许会增加股息,末期息有望每股派发1元人民币,金额较去年末期息的0.55元人民币增近1倍。
中国平安于1988年3月21日创立,本次业绩的记者会适逢30周年庆典日。除业绩外,平保旗下子公司如平安好医生、陆金所等公司营运数据及分拆独立上市进展,势成另一焦点。
野村稍早前表示,中国平安旗下科技子公司与传统保险业务具协同效应,有助盈利长远增长。而分拆上市,将令集团资本负担下降,公司未来数年可望逐步将资本回馈股东,增加派息。
近日,五大上市险企悉数发布前两月原保费收入数据。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中国太平合计实现保费收入5050.23亿元,同比增长2.13%。
从前两月业绩表现来看,五大上市险企分化明显。而分化趋势主要在于寿险公司,在平安人寿、太保寿险保费两位数增长的同时,中国人寿、太平人寿保费同比下滑。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平安(02318.HK)连续2个月规模保费超过中国人寿,且原保险保费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中国人寿“老大哥”的地位岌岌可危。
2018年前两月,平安人寿原保险保费收入较中国人寿仅差76.2亿元,而2018年1月,两家巨头的原保险保费收入还相差115.9亿元。
业内人士直言:“可能再过1至2个月,中国平安就将全面超越中国人寿,即规模保费和原保险保费均位居行业第一。”
广发证券近日表示,从寿险行业来看,“2018年保费增速或有所回落,行业步入实质性分化期,粗放式成长难以维系。”。
进入3月下旬,上市险企将先后披露2017年报。上市险企明显优于行业,强者恒强正在逐步被验证,集中度有望再度提升,当前市场的焦点转向年报披露的业绩情况。
去年保险行业营运环境不断改善,一方面在金融监管收紧的环境下债券收益率上升,利好险企庞大的债券投资收益。而去年亦没有重大天灾,对产险公司亦相当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