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亏损到稳健盈利:投资与投机
投资与投机,历来是充满争议的一个话题。古今中外,从经济学家、投资大师到普通市民,还没有一个人能够把二者严格区分开来,真是见仁见智欲说还休。所以,投资与投机是个永恒的命题,关于它们的争论永远不会停息。在英文中,投机( speculating)的本意是指,在事实不够充分的情况下推测未来。既然是依据不充分的推测,当然充满风险。在英文中,这是个中性词,无所谓褒贬,但是在第一次翻译成中文的时候,也许翻译者对这种行为有偏见,就把它翻译成带有贬义的“投机”。
在金融领域,究竟应该怎么样定义投资与投机?由于说不清楚,很多大师的著作都回避了这个问题。价值投资之父本杰明·格雷厄姆在他那本著名的《证券分析》的第四章中,是这样说的。
投资是指根据详尽的分析,本金安全和满意回报有保证的操作。不符合这一标准的操作就是投机。
我曾经反复阅读他在这一章中的论述,也许是我愚钝,恕我直言,我认为这句话是他经过长期研究,仍未能区分投资和投机之后,所讲的一句和稀泥的话。首先这句话模糊不清,怎样才叫“详尽的分析”?每个人的知识和判断力都是有限的,所能获取的资料也是有限的,谁都不可能百分之百地详尽,而一旦不详尽就可能有漏洞,一有漏洞则可能不自觉地陷入投机;怎样才叫“本金安全有保证”?世界上存在绝对安全的投资吗?没有。所以本金安全只能是一个相对安全罢了,既然是相对安全,就没办法“有保证”格雷厄姆的得意弟子、当今世上最伟大的投资家巴菲特都时不时做亏本生意呢!怎样才叫“满意回报有保证”?多少才满意?有的人赚了5%就很满意了,有的人赚了100%还不满意,碰上失败的投资能保本就非常令人满意了。既然连本金安全都谈不上绝对有保证,那么满意回报也就谈不上一定有保证了总之,关于投资的这个定义是模糊的、没法操作的。其次,让人觉得滑稽的是关于投资的这个定义也完全可以用来作为投机的定义,也即“(理性的)投机是指根据详尽的分析,本金安全和满意回报有保证的操作”。因为理性投机决不是不劳而获,也是要花很多时间去收集资料(包括基本面的资料),然后进行艰苦而详尽的分析,同时理性投机允许甚至假定自己是经常出错的,所以强调止损,只要能把握好止损,则本金的安全是有相对保证的,还有,只要投机所采用的策略具有正的算术期望值,再加上合适的而不是过大的仓位控制后,则长期来看满意回报也是有保证的。呵呵,可笑吧!如此看来,连一代价值投资大师也区分不清何为投资、何为投机。
那么,关于投资和投机的区别,到底有没有一种被人们普遍接受的说法?还是有的,我认为下面这句话是最广为接受的:
投资是指通过买进某项资产,以获取这项资产所带来的收入作为收益的行为;投机是指通过买进卖出某项资产,以获取这项资产的差价作为收益的行为。
例如,如果买了股票就藏起来,只着眼于股息、分红作为收益,那么算是投资;但如果买了半年以后,发现股票价格翻了一番,就把它卖了以获得收益,这种行为就变成投机了。又如,如果买了个房子拿去出租,以租金作为收益,这种行为是投资;但看到房价涨了,觉得卖掉比出租划算,就卖了,这种行为就是投机。
但是,被人们普遍接受的说法,并不意味着它就没有问题。在上面的对投资的定义中,只要“资产没变坏”,哪怕价格涨得再高,或者跌得再离谱你都不能卖出,一旦卖出,你就由“高尚的投资者”变成“可耻的投机者”了。然而,在全世界你找得到“只要资产质量没变坏,就坚决不卖出”的投资者吗?我相信你找不到,连巴菲特都经常卖出。最近的一个例子是,巴菲特于2003年在香港以每股1港元多的价格大量买入中石油,再于2007年下半年以平均价12港元多的价格不断抛售,赚了大约6倍多。难道中石油的基本面变坏了吗?没有啊,中石油还是一个那么赚钱的企业,甚至在巴菲特卖出后股票价格还继续涨了很多呢。那为什么巴菲特要卖出?巴菲特的习惯是从来不公开买进卖出的理由,我猜测是他觉得价格太高了,卖掉更合算。如果按照上面的说法,岂不是巴菲特也成了投机者?如果连巴菲特都是投机者,那全世界还有谁不是投机者?
在我看来,投资与投机是同一交易过程的不同侧面,是互相依存、无法截然分开的,无所谓谁对谁错、谁好谁坏。
过去,在计划经济时代,人们总是把投机同“投机取巧、投机倒把”等贬义词等同起来。现在,进λ市场经济阶段以后,很多人慢慢就认识到,原来投机对于宏观经济是有积极作用的。投机对于宏观经济的积极意义至少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促进市场信息流动,将许多被阻滞的信息迅速有效地传播开来,产生了极好的效益;二是中介买卖双方,沟通产销,调节供求关系,平抑物价波幅,促进市场流动性;三是促进社会资源合理流动,修正各生产要素由于时间差、空间差所产生的不匹配,有利于社会资源合理配置:四是有利于市场竞争,促进产销效率的提高;五是承担和规避风险,使得市场风险得以转移,得以化解。所以总的说来,投机是整个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润滑剂”。排斥投机只是某些人的无知,从来就没有一本严肃的经济学著作会去诋毁投机的积极作用。
现代期货市场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高级产物,对于宏观经济的正常运作提供着规避风险和价格发现两大功能。规避风险也即“套期保值”,指生产商在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避免商品价格的过高起伏导致成本上升或利润下降,可在期货市场上买进或卖出与现货市场上数量相等但方向相反的产品,使两个市场的盈亏相互抵消,从而达到转移风险的目的。如果期货市场上只有套期保值者而没有投机者,则套期保值者根本就找不到交易对手,风险无法转移,期货市场就无法发挥规避风险的功能。而投机者大量介入后,在承担套期保值所转移过来的风险的同时,利用期货的价格波动,来赚取风险利润。其次,期货市场要想发挥价格发现的功能,也必须依靠大量的供求和充分的市场流动性来实现。如果没有投机者,只剩下几个套期保值者的话,肯定是供求不足,成交量形不成规模,市场流动性很小,后果就是价格大起大落,奇高奇低,无法形成反映供求关系的真实价格,导致宏观经济的价格信号陷入混乱。所以说,投机者对于宏观经济发展也是贡献良多的。最近几年,些具有知识和良知的专家学者,不断呼吁加快建设期货市场的机构投资者,就是因为国内市场明显投机不足,阻碍了期货市场两大功能的充分发挥。投机分为理性(良性)投机和恶性(非理性)投机。理性的投机对于国民经济是必要的和积极的,就类似天气里的刮风下雨,而恶性投机就像天气里的台风、热带风暴,对于国民经济有破坏作用,但是政府可以通过制定健全的法律制度来限制恶性投机的破坏程度。对于天气,我们欢迎和风细雨,我们也习惯于刮风下雨,但是,对于台风和热带风暴,不管我们喜欢不喜欢,每年它们还是要来几次,只要做好预防措施,还是可以降低损失的。同样的,在市场经济里,我们喜欢价格平稳,我们也习惯于价格有小波动,但是,不管你喜欢不喜欢,每隔几年,总是有这个或那个泡沫被吹起来,总是在这个或那个领域出现恶性投机。只要我们保持理性,即使不说远离泡沫,也要控制好仓位,做足预防措施,这样也总还是可以保全大部分资产的。
下面再谈谈社会上对于投资和投机的种种误解。
在本杰明·格雷厄姆的那个年代,很多人认为买债券是投资,买股票则是投机,因为债券很安全,而股票风险极大。到了现在,几乎没有人再认为买股票是投机了,于是新的观点又出来,说什么“买股票是投资,买衍生品(指期货、期权、外汇等)是投机”。理由还是那个:“买股票风险不大,被套了还可以放上几年,等待解套,而买衍生品风险极大,被套了就亏了”持这样观点的人,其立足点只有一个,那就是:“账面亏损不是真正的亏损,放上几年一定会解套的。”这样的立足点是很脆弱的,且不说你能不能熬满那几年,等到解套那一天,就算真的熬过来了,心态也被破坏殆尽,投资水平必定毫无进步,等于是浪费了几年的时间和机会。更何况很多人根本熬不了那么久,有一天信心崩渍了,就在底部割肉了,造成真正的巨亏。还有的股票跌了几年就干脆退市了,投资者几乎血本无归。买卖金融衍生品是不是投资,我们只需要看巴菲特和其他大型机构投资者怎么做就知道了。最近几年,随着金属、能源和农产品的价格轮番上涨,国际上的大型、巨型的以保守、稳健为主的机构投资者,比如养老基金、保险基金,都纷纷进入商品期货市场,他们称之为“商品投资”著名投资家罗杰斯更是呼吁投资者,不要买和商品相关的公司的股票,而是直接买入商品本身。难道这些大型机构都突然跑去搞“投机”?难道著名投资家罗杰斯公开呼吁人们搞投机?再看巴菲特,他的一大爱好就是激进地买垃圾债券,历史上曾经数次因此而大获全胜。最近(2008年四五月份),次贷风暴还没完全结束,他又大口一张,吞下21亿美元的垃圾债券。垃圾债券之所以被称为垃圾,肯定是基本面和技术面都有问题的债券,巴菲特居然去玩它们,你说是投资还是投机?巴菲特还喜欢玩外汇,从2002年开始长期做空美元,总的情况是赚得盘满钵满,但在2005年美元反弹,他当年亏损近10亿美元,直到2008年他还在看空美元。巴菲特还玩期货、期权和掉期,在2006年的时候,他认为金属和能源价格涨得太恐怖了,于是大量抛售白银,大量买入黄豆、玉米、小麦、白糖等农产品,这一做法和罗杰斯不谋而合。在2008年第一季度的财报中,他披露,由于大量交易“信用违约掉期”和股指期权,造成暂时的账面亏损达169亿美元之巨。看看,巴菲特把衍生品几乎都玩遍了,按照某些人的观点,他应该成了彻头彻尾的投机者了。还有些人,出于某种目的,在国内把巴菲特宣传成一个只专注于股票投资的股神,误导不明就里的人们。
还有一种很流行的观点认为,根据基本面分析(指分析公司的产品销状况、财务报表、管理团队等,或者分析国家宏观经济状况,或者农作物的种植、生长、天气状况,或者工业品的生产、消费状况,等等)买卖是投资,根据技术面分析买卖是投机。这种观点也很迷惑人。其实技术分析的核心是套正确的交易策略,对于用于行情分析的具体理论,并不主张惟一性,因此,技术分析中的行情分析理论,具备包容性和开放性,连基本分析都可以包容进来。也就是说,技术分析并不排斥甚至也主张进行基本分析,当基本面因素和技术面走势相互印证时,是至为理想的交易机会。然而,当基本面因素和技术面走势相矛盾时,怎么办?技术分析主张此时有两种选择,一是放弃这次交易,二是以技术面走势为主,因为我们要承认,背后可能有还不为我们所知的其他基本面因素在发挥着作用。这就牵涉到一个问题,分析出错了怎么办?分析有遗漏怎么办?人非圣贤,谁能无错?不管用哪种方法分析,都可能出错。技术分析本身包含有很好的容错机制,这就是止损,保命第一然而,基本面分析有容错机制吗?万一基本面分析有差错、有遗漏,怎么办?也许我孤陋寡闻,至今我还没看到基本面分析的容错机制。另外,很多搞基本分析的人,对于技术分析是极端的排斥,这点让我难以理解。难道投资是一门纯粹的科学?存在着独一无二的真理?怎么样证明基本面分析是独一无二的、惟一正确的真理?
还有一种观点,把投机等同于短线操作,或者干脆把技术分析等同于短线操作,这种观点很肤浅,不值一驳。其实,交易的时间尺度越大,则技术分析的效果越好。道氏理论更加声称,日内杂波是没有交易价值的。还有其他一些离奇古怪的说法,比如认为把资金投入到胜率小于50%的事件,就是投机。如此说来,风险投资(指投资于创业阶段的急需资金的小公司)都是投机了,因为历史统计表明,风险投资的胜率还没有大于50%。更有一种说法,认为买蓝筹股就是投资,买二线、三线股就是投机。这种说法也经不起推敲,蓝筹股的大企业固然有垄断优势、规模优势,但问题是其所占的市场份额也相当大了,要想更大一点就很困难,也就是失去成长性了。再说,很多大型蓝筹股也是由当年的小公司逐步发展而来的啊,比如万科(000002是大家公认的一流大公司,在20世纪90年代初也是一家小公司啊,当年在房地产业中,无论规模还是业绩,它都不是最好的。那么在90年代买入万科股票究竟算是投资呢还是投机呢?
说了那么多,结论还是一句话,要严格区分投资和投机是不可能的,没有必要钻这个牛角尖。
从交易策略的角度来说,投资也好,投机也罢,交易策略是允许相同的,最要紧的是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和自己的性格相适应,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盈利策略;二是满足前面第3.2小节所讲的六个关键要素,各次买卖结果统计起来要具有正的算术期望值,以及尽量大的几何期望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