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股价则是国民经济活动的镜子,经济的繁荣衰退直接影响着股市的走势。19%年股市之所以能够走出一波大牛市,就是因为当时我国经济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通货膨胀率控制在一定的水平之下,物价明显回落,经济平衡发展,企业效益显著提高。而到1998年之后,指数无力再创新高,一直处于震荡整顿时期,其原因就是我国的经济形势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当时是外有东南亚的经济危机,直接影响我国的对外贸易,使得出口大幅下滑,影响了经济的拉动;内有百年未遇的洪涝灾害,直接影响了正常的经济生活,致使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有所减慢,企业的效益逐步下滑。因此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股指震荡下行就在情理之中了。如果投资者认清了宏观经济环境,在操作上就不会犯高位进股、低位割肉的错误,而能够根据经济形势顺势而为。因此,研究股市必须首先研究宏观经济形势。如果对宏观经济走势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与预测,可以说股票投资活动就取得了一半的成功。
宏观经济走势是所有与国民经济相关的活动的依存条件,也是预测股市的一个重要参照物。作为股市投资者,要想在股市上有所作为,就应当时刻关注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宏观经济形势。显而易见,如果国家(甚至世界)经济健康稳步发展、宏观经济形势向好,股市一般也会不断攀升走牛,股市投资者通过参与股市投资进而可以获得满意的投资回报。如美国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重新获得良性发展,华尔街股市因此也牛气冲天,道·琼斯指数突破万点大关。而如果国家经济发展面临重重困难,宏观经济形势向坏,股市一般也会随着经济下滑而步人熊市,股市投资者参与股市不仅不会有所收获,很可能还要承受损失。如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经济普遍不景气,发展停滞甚至有所下降,所以华尔街股市也一度发生危机,并带动世界许多国家股市大幅下跌,绝大多数股市投资者损失惨重,成千上万的企业和资本家甚至破产。我国1993年至1995年三年间,为了治理经济过热和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国家曾实行治理整顿和经济紧缩政策,股市也因此走过了长达3年之久的大熊市。1994年7月,上证综合指数曾创下333点历史低点,深证综合指数也创下97点的历史低点,众多股市投资者损失巨大。
一个国家的经济走势是对该国经济总体上的一个判断,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的经济指标来表现的。而投资者对于国内外宏观经济走势的分析,也就是对这些指标的分析和把握,从而对经济形势作出判断,进而对股票投资作出决策。国内经济走势的指标主要包括:GNP增长率及其趋势;利率、汇率水平及其趋势;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财政赤字和国际收支情况等。作为股市投资者来说,我们应该重点从以下几个指标进行宏观经济走势的分析。
1. GNP
GNP是分析和预测国民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的综合性最强的经济指标,也是衡量宏观经济运行状态的常用的同步指标,它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所生产的全部商品与劳务的价值之和。
从长期走势来看,股票价格的波动是与GNP的变化一致的。其原理在于:国民生产总值作为一项综合性指标,其下降表明国家经济不景气,大多数公司的营业状况也很难乐观,它们盈利下降,股票价格也自然会降低;反之,GNP上升,表明经济处于扩张阶段,企业有大量的机会来扩大销售,增加盈利,股票市场的行情也就自然看涨。这是被大量的事实所证明了的规律。如美国1887-1970年,GNP的平均年增长率为5%,同期道·琼斯工业指数平均年增长率为4.7%。在这80多年中,GNP上升时,道·琼斯指数也上升;国民生产总值下降时,道·琼斯指数也随之下降。
2.利率
在影响股票市场的诸因素中,利率是特别敏感的因素。利率的升降总要带来市场的变化,因此,在世界股票市场上,利率往往扮演着一个魔术师的角色,它能使股指节节攀升,也能使其一泻千里。1993年,股市火暴的时候,5月份央行一则上调存贷款利率的公告,着实让广大股民感到了迷惑与不解。利率升,股市降,反之亦然,这是资本主义股市屡屡证明了的金科玉律,但当时中国的股评人士却大肆说,中国股市在超短期内所能提供的暴利机会,远不是调整一两个百分点所能比拟和左右的,并进而断言,利率上调不会影响股市继续走高。后来行情的发展,对于当时的股民是刻骨铭心、没齿不忘的,7月,央行再度调高存贷款利率,同时伴有其他利空消息,股市即掉头向下,一泻千里,历时三载。
实际上,利率与股票涨跌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远近相同,中外亦然。美国股票操作大师保罗·麦肯有一句名言:做股票,看利率的眼色行事。这句话就形象地描述了利率与股市波动的关系。一般说来,利率上升,信用紧缩,资金筹措困难,企业经营成本增加,利润减少,同时利率上升会使消费信贷萎缩,社会购买力下降,企业销售额减少,直接影响企业利润。这样,由于企业利润下降,股息减少,股票自然缺乏吸引力,持有这种股票的人想把它卖掉,把资金转到有高利息收入的政府债券和企业债券上去。由于要卖的人多,想买的人少,致使股票市场上供过于求,造成股价下跌。利率下降,情况则恰好相反,资金贷款容易,且成本较低,盈利相对增加,股价也必然随之上涨。我国进入1999年以来,先后8次下调利率,并征收加%的利息税,使得人们的储蓄意愿大减,开始把资金投入股市,推动了股市不断攀升,并于2001年创下沪市2245点的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利率的高低虽然对证券投资行为有着直接的影响,但不同原因的利率变化以及不同的利率水平下的利率变化,其效果却未必一样:市场因素引起的利率变化(比如经济繁荣期出现的市场利率水平上升)表明经济形势高涨,股市可能因此继续上扬,而政府调高利率使得市场利率被动走高,则意味着政府认为市场过热,因此,可以预期政府将继续采取紧缩政策,从而使得股市走低;处于高水平的市场利率在政府的扩张性政策下的调低,股市有下涨的趋势,而利率已经经过数次降低以后的再次降低,其扩张效应则是递减的,反之则反是。因此,我们在根据利率水平判断股市大势时,要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3.通货膨胀
股票市场是资本市场的一部分,社会资金的供给总量是决定股票市场供求状况和影响股票价格水平的重要方面,当出现通货膨胀时,股票的价格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但通货膨胀这一因素对股票市场趋势的影响比较复杂,它既有刺激股票市场的作用,又有压抑股票市场的作用。通货膨胀是由于过多地增加货币供应量造成的,货币供应量增加,开始时能刺激生产,扶持物价,增加公司的利润,从而增加可分配的股息。股息增加使股票更具有吸引力,于是价格上涨。但通货膨胀达到一定程度,会推动利率上涨,从而促使股票价格下跌。当刺激作用大时,股票市场的趋势将与通货膨胀的趋势一致;当压抑的作用大时,股票市场将与通货膨胀的趋势相反。
具体地说,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物价上涨,公司的固定资产等也会随之升值,公司的账面价值上升,物价上涨一方面使企业原有的存货能以高价卖出、一方面使企业从以往低价采购的原料中获得利益。同时,通货膨胀也使公司的资产升值,产品价格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保值的作用。公司资产增值与赢利增加的好处,从理论上讲,容易导致公司股票价格的上涨。同时,出于保值的需要,投资者也会选择股票。但是,通货膨胀也有负面的影响,由于物价上升,生产成本提高,导致利润下降,投资者会出售股票以寻求其他保值方法,这就导致股票市场需求萎缩,使股票市场交易额下降,股价也将随之降低,严重的通货膨胀还会使投资者持有的股票大幅度贬值,实际利息收益减少,给投资者带来购买力风险。
通货膨胀对股票价格既有刺激作用又有抑制作用,我们在分析时主要看是刺激作用大还是抑制作用大,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处在通货膨胀的哪个阶段。一般来说,在通货膨胀的初期,整个社会货币供应量增加,货币流通速度加快,市场利率水平下降,股指上升,流入股市资金量上升,股市一片兴旺;在通货膨胀的持续时期,物价普遍上涨,生产成本上升,企业收益率下降。加之人们的实际货币收入下降,流入股市的资金量减少,股指必然回落。一般认为,通货膨胀率很低(5%以内)时,危害并不大,且对股票价格还有推动作用。因为通货膨胀,货币供应量增多,开始时一般能刺激生产,增加公司利润,导致股票价格上涨。当通货膨胀率较高且持续到一定阶段时,经济发展和物价的前景就不可捉摸,整个经济形势会变得很不稳定。这时,一方面,企业的发展会不快,企业利润前景不明,影响新投资注入;另一方面,政府会提高利率水平,从而使股价下降。在这两个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股价水平将显著下降。
回顾中国股市十多年的发展历史,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看到,通货膨胀与股市的运行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在1993年下半年,通货膨胀率不断高涨,在经济过热的情况下,政策开始进入收缩期,并且在随后的1994年和1995年维持了一个双紧的运行态势,经济增长率缓慢回落。股市在经济状况的影响下,从1993年2月起进入了近3年的熊市阶段。在此期间,熊市的走势和通货膨胀率这一指标密切相关,通货膨胀率越高,政策就越从紧,股市就越低迷。
1996年,在抑制通货膨胀取得明显成效的背景下,股市对这些情况做出超前的反应,19%年I月下旬开始进入了牛市阶段。随着利好政策的频频出台,股市一路上行,上海股市于19%年中涨至1250点,比年初低点521点涨了两倍多,深圳股市由924点升至4520点,涨了4倍!
1997年5月,股指仍保持强劲的上攻势头,上海股市曾一度达到1520点的高点,离历史最高点仅差38个点。深圳股市创出历史新高,达到6200点以上。但是,从10月份开始,第一次呈现通货膨胀的趋势,市场疲软,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不断加重。1998年,投资者对本年度8%的经济增长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关注,国内经济迟迟未能实现触底回升,成为1998年股市缺少“牛气”的重要因素。
我国1999年上半年虽出现各项经济指标不断滑坡的现象,但是在1999年下半年,我国除了运用积极的财政政策推动经济增长外,还启动了收入政策来刺激消费。2000年,我国经济增长率达到8%,2001年,我国的经济继续呈上升的趋势。股市在此良好的环境下,也显示出了较好的表现。
4.汇率
汇率指本国货币兑换成外币的比率。汇率变动对一国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一般说,本国货币升值不利于出口却有利于进口,而贬值却正好相反。如果汇率调整对未来经济发展和外贸收支平衡利多弊少,人们对前景看好,股价就会上升,反之,股价就会下跌。另外,本币升值有利于以进口原材料为主从事生产经营的企业,不利于产品主要面向出口的企业,这会使投资者看好进口原料的企业,引起其股票价格上涨,不看好面向出口的企业,导致其股票价格下跌。而本币贬值对股市的影响正好与此相反。对于货币可自由兑换的国家来说,汇率变动还可能影响到资本的输入和输出,从而影响国内货币资金供给,影响股票市场的供给状况,使股票市场出现一定规模的波动。对此我们在下一章还要详细讨论。
5.物价
普通商品价格变动对股票市场价格有重要影响,一般而言,物价与股价会同涨同跌。但这也要具体事物具体分析,有时也会出现反向或者不同步的异常变化。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其一,商品价格出现缓慢上涨,且幅度不是太大,但物价上涨率大于借贷利率的上涨率时,公司库存商品的价值上升,由于产品价格上涨的幅度高于借贷成本的上涨幅度,公司利润上升,股票价格也会因此而上升。其二,商品价格上涨幅度过大,股价没有相应上升,反而可能下降。这是因为,物价上涨引起公司生产成本上升,而上升的成本又无法通过商品销售而完全转嫁出去从而使公司的利润降低,股价也随之降低。其三,物价上涨,商品市场的交易呈现繁荣兴旺时,有时是股价正陷于低沉的时候,人们热衷于即期消费,使股价下跌。其四,物价持续上涨,股票投资者的保值意识增强,因此投资者将资金从股市中抽出来,转向动产或不动产,如房地产、贵金属等保值性强的物品上,带来股票需求量降低,因而使股价下跌。因此,投资者在分析物价对股市影响时,应在把握一般规律中,分析、观察并警惕上述这些异常的特殊情况发生,以便正确操作。
6.货币供应量
货币当局对货币的控制与放松也是影响股价的重要因素。货币量有三种形式:Ml=现金+活期存款,M2=Ml+小额定期存款+短期定期储蓄+货币市场互助基金;M3=M2十长期大额定期储蓄十流动性较大的金融资产。此处的货币供应量指的是M1,M2,一般情况下,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使股价呈上涨趋势,而货币供应量的减少则使股价呈下跌趋势,原因就在于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使社会上的资金充裕,有一部分溢进了股市,从而打破原有的股票供求平稳,导致股价上涨。
在2000年末,广义货币M2余额为13.5万亿元,同比增大12.3%;狭义货币M1余额为5.3万亿元,同比增大16%;流通中现金为1.47万亿元,同比增长8.9%。如把证券公司存放银行同业中来自于企业和个人的存款计入货币供应量,则广义货币比上年增长14%, 2000年末,货币流动性比率(M1/M2)为39.5%,是1997年以来的最高值,表明货币流动性逐步增强。从这方面我们可以知道,这几年我国采取了积极的经济政策,该政策带给我国股市一种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因此2000年以来股市一直呈上升走势,多次创出新高,并于2001年创下沪指2245的高点。
对以上经济指标进行分析,就能比较清楚地估计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并能对未来的经济走势和政府可能采取的政策进行事先预测。比如,如果我们发现经济增长率、就业率等指标明显高于政府的计划,或者说,经济过热有引发通货膨胀从而损害经济长期健康发展趋势的话,市场一般预期政府会采取紧缩的经济政策,反过来,市场则预期政府会采取相反的政策,等等。总之,通过对这些经济指标的分析,投资者不仅可以对当前国内宏观经济形势进行把握,而且可以由此对未来的政府的宏观经济、政治政策进行推测,从而在股市变化中掌握大势,抢占先机。了解股票市场与整个国民经济之间的相关性,对于投资者来说相当重要。当股价下跌时是否适合买进,股价上涨时是否应该抛出,答案可能是“是”也可能是“否”,关键要看整个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所能影响的企业预期利润的增减,以及由此影响到的股利的增减和整个股市或某一类股票的价格升降幅度。因此,分析股票市场与整个宏观经济的相关性,对未来经济走势进行预测和研究,是从事股票投资并获利的必备条件。现在,国家计委、国家统计局、中国人民银行等机构都定期公开发布有关的经济指标,投资者可以非常方便地从中获取信息,了解国家的宏观经济形势,并根据宏观经济形势判断股市大势,决定操作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