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募资难和退出难的双重夹击下,如何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实现效益最大化,是创投机构不得不思考的问题。而科创板的横空出世,一定程度上给创投机构指明了探索的方向。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风险投资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热衷于投资模式创新的企业,而科创板的推出,让更多的资本聚焦于技术推动型的创新企业,这在投资界将是一个新的发展趋势。围绕科创板的上市指标,创投机构在投资方向上做出怎样的应变?
对投资方向
影响不大
“我们今年实行了严格的小组分组制,比之前更加细化了。”同创伟业副总裁张鹏在近期举办的一场公开论坛上介绍,同创伟业以前的投资组别分为大科技、大TMT、生物医药和消费,而现在这四个大组又下设了16-18个小组。“我现在带队的是5G小组,我们组有4个人,截至目前我们已经投了17个5G物联网广义相连的公司,已经有2个IPO了。”
至于大的投资方向,受访创投机构均表示,在科创板推出之前已经做好调整,而科创板之后进行进一步的细化。“我们早在2015年就更加聚焦医疗健康领域了,投资阶段则更加聚焦早期。”澳银资本合伙人欧光耀告诉证券时报记者,科创板推出后,有更多资金涌入医疗健康领域,使得估值居高不下,在此情况下,可能会下调在该领域的投资比例,“有些项目的估值体系跟我们不匹配,可能会将原来百分之六七十的占比微调至百分之五六十。”
君盛投资合伙人李昊也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科创板的推出对公司整体的投资方向没有太大变化,“我们早就调整完了,现在的投资阶段是以中早期为核心,中后期为补充。从行业来看,主要是硬科技、软科技、金融科技、人工智能等大科技领域。”
在李昊看来,尽管科创板的推出会掀起一波“科技风”,但成熟的投资机构不应跟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因为变化是很快的,如果仅仅围绕市场的变化去改变,遇到风浪就会猝不及防,而且容易在市场中丧失竞争力,因此要以不变应万变。
在科创板推出后收获了两家上市公司的架桥资本对此深有感悟,公司副总经理、投资总监徐可瑞表示,本次被投企业容百科技和航天宏图能在科创板上市,是公司自成立以来就一直坚持在先进制造、智能装备领域投资布局的成果。“未来我们仍然会坚定地聚焦先进制造领域的投资,具体而言,我们会持续关注以机器人为核心的智能装备产业链、工业自动化、新能源相关的产业链、新材料、5G相关产业等。在投资阶段上,我们也仍然一贯坚持聚焦于成长期的投资。当然,我们更倾向于有收入、有利润并且持续增长的优秀企业。”
或加速转型
早期投资
实际上,押宝科创企业要从“娃娃”抓起,不少创投机构早已开始把触角延伸至早期投资,这似乎已成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然而,对许多转型早期的投资机构而言,这种转型进行得并不是很顺利,且没有成为基金的主攻方向,如今科创板落地是否会加速这些基金的转型?
在欧光耀看来,虽然行业有这个明显的趋势,但早期的风险比后期更大,对基金团队的专业性资源要求非常高,因此转型并不容易。从中后期转型到中早期的澳银资本深有体会,“我们的转型有主动和被动的驱动因素,主动在于我们对市场的判断,被动则在于我们过去投资的案例,医疗健康领域成功率较高,也积累了不少资源和成功案例,有了基础才会转向早期医疗投资的。”欧光耀认为,如果没有底层基础,基金的转型很难成功。
李昊则认为,转型早期投资是否成功,与科创板的出现与否没有必然关系。相反,科创板的推出以及资本市场的改革会倒逼投资机构的变革,赶不上资本市场变化的机构将很快被淘汰。“转型早期并不是想转就转的,很多机构没有想清楚中早期怎么赚钱,怎么搭建架构,我们接触的很多机构都在中后期和早期之间左右摇摆。”
毫无疑问,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是整个经济转型升级的方向和驱动力,也是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徐可瑞看来,投资机构要抓住并参与解决这个时代的主要矛盾,在历史进程中找准定位。因此,投资机构转向科技领域,是大势所趋。“科创板的落地会对投资领域有一定的刺激效应,但我们更相信专业的力量,专业、专注的投资机构,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走得更远。”
潜伏高校重度孵化
科创板推出,倒逼创投机构更多布局科创企业,可成长期的科创企业往往估值较高、竞争较大,因此,越来越多的创投机构把目光投向科创企业成长的摇篮——高校及科研院校,在这方面,大疆创新等从高校走出来的成功案例给予了投资机构更大的信心。
“产学研的概念提了十几年了,从长远来看,投资应该往这个趋势发展,进行重度孵化。”欧光耀认为,中国的创投机构可以学习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经验,以硅谷为例,严格意义上是在斯坦福大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而日本的很多科研专利也来自于高校,转化率在70%-80%。“与其他国家不同的是,中国的市场环境偏向于应用研究,基础研究方面比较薄弱,应该往高校走,这对我们的体制挑战比较大。”欧光耀说。
而在李昊看来,高校是一个有机的项目补充渠道,但是,越是早期,项目和信息来源就越分散,缺乏系统性的机会。“高校、媒体、FA(财务顾问)都是项目来源,关键是看机构如何看待这些项目来源,如何分配精力,如果全覆盖恐怕没法有的放矢。”李昊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他们也有和高校合作,但并没有把这个放在战略的高度,而是给予了一定的权重。
但徐可瑞认为,资金的性质对投资的方向和时间有一定的影响。在他看来,基础的理论和底层的技术,适合大体量的、长期的、对回报要求不那么高的资金,大手笔、持续地投入,比如社保、保险、国家产业基金等,或者是在某个领域已经耕耘极深的产业资本。一般机构从市场上募集的资金,无论是期限、风险承受能力还是回报要求,都未必能与之匹配。“技术从院校到市场,有很长的路要走,各个阶段也有与之匹配的资本,市场化资金在技术进入市场化阶段之后,可以为其提供助力。”徐可瑞说,对架桥资本而言,看技术,但不惟技术,也看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