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创板已经上市的28家上市公司中,有8家企业的董事长有海外留学和工作经历,包括安集科技、晶晨股份、澜起科技、中微公司、乐鑫科技、微芯生物、光峰科技、虹软科技;另有3家企业的核心高管有海外发展经历,包括容百科技、南微医学和方邦电子;而心脉医疗创始人也是海归人士。以此计算,公司高管团队中有海归背景的公司在28家科创板公司中的占比达到42.85%。
从具体公司来看,安集科技、晶晨股份、中微公司、澜起科技、乐鑫科技等5家公司所从事的领域集中在半导体产业。作为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新兴企业,上述公司凭借着独一无二的技术优势,在市场中占据优势地位。
如安集科技的化学机械抛光液,已在130-28nm技术节点实现规模化销售,主要应用于国内8英寸和12英寸主流晶圆产线。公司董事长王淑敏为美国莱斯大学材料化学博士后、休斯顿大学材料化学博士后,曾任美国IBM公司研发总部研究员;晶晨股份已经掌握业内领先的视频芯片处理技术,目前最高可以支持全4K特性,公司董事长钟培峰,毕业于佐治亚理工大学电子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历,曾担任Amitech Inc项目经理、北方电讯公司研发工程师;中微公司的等离子体刻蚀设备,已广泛应用于国际先进的14纳米、7纳米和5纳米生产线,董事长尹志尧为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博士,曾任英特尔中心技术开发部、泛林半导体研发部和应用材料等离子体刻蚀设备产品总部首席技术官。
亚杰基金投资总监闻超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们的基金项目中有三分之一的企业,其高管团队具有海归背景,这些海归创业者对于科创板有极高的关注度。“海归人士大多数从事的是科技创新产业,这与科创板有很高的契合度。很多科创企业本身处于成长阶段,十分渴望能够获得资本支持,科创板给他们提供了新的成长空间。”
在全球人才竞争大背景下,经过持续多年、从未间断的国家政策引导,中国的人才引进规模不断加大,自2009年开始实施的“千人计划”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公布的《2018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8 年,我国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51.94 万人,改革开放至2018年年底,我国累计有365.14 万人选择在完成学业后回国发展。
近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国家高度重视高层次人才引进,不断为海归就业创业提供平台,使得海归创业者能学有所用、用有所得,这也是越来越多海归人士选择回国创业的原因。
贝塔金融研究院院长徐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随着科创板的顺利推进,我国对于科创企业,未来会以资本市场支持为主,借此帮助此类企业顺利发展。“目前各个地区落户政策的进行,显示出对人才尤其是海归人才的渴望,这给了科创企业引进人才的土壤,各地方政府还通过补贴等方式支持企业发展,这些政策确确实实给海归人才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以及创业的资本。”
科创板的造富效应非常明显,不断刷屏的科创板富豪榜单,也让海归企业家看到,国内资本市场能够带来更大的财富增值机会。闻超表示,一些海归人士放弃国外高薪机会回国创业,本身承担了很大的压力,“他们全身心地回到国内创业发展,也希望能够让自己的付出与努力,获得有价值的回报,科创板将吸引更多海归人士回国创业。”
一位私募基金经理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因为对市场风险的谨慎,此前他所在的公司很少做科技企业的股权投资,而是把重心放在了大公司的产业链投融资服务上,导致公司连续失去了多个科创项目的介入时机。
首批上市的25家科创板企业中,亿万元富豪的人数便超过百人,这些企业背后更多的投资机构,通过科创板获得了数倍甚至数十倍的收益。科创板的估值评价体系与退出制度,大大鼓励了投资机构对科创企业的投资热情。
海归创业的企业家中,很多人都是从事科创板支持的高新技术产业。闻超介绍,国内传统产业的格局已经基本确定,因此在创新与改革上存在较大阻力,而且海归人士的优势在于眼界与技术,在人脉上存在一定弱势,他们更多从事科技创新产业,期望在新的细分市场中有一番作为。
而科创板的推出,让投资机构有了新的退出渠道,这极大地刺激了资本向科创企业的倾斜。闻超表示:“过去不愿投资科创企业,是因为他们的成长性存在风险,不容易在A股上市,而在海外上市漫长且复杂。现在科创板的退出渠道打通后,资本对优秀的科创项目,已经有竞相追逐的趋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