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家新三板转板科创板的公司仍然成为两个市场的焦点,实际上新三板头部企业是科创板公司重要“苗圃”。作为首批科创板股票,西部超导、嘉元科技、天准科技和南微医学7月22日上市首日大幅上涨。而作为孕育企业的“土壤”,新三板为优质企业实现了融资发展,多家转板科创板企业也在新三板挂牌期间业绩实现增长。挂牌企业转板科创板后市值倍增,令新三板相关企业“埋伏”多时的投资者喜获硕果。而四家挂牌公司成功上市科创板的示范效应,也吸引了更多的投资者将目光放在新三板优质股票的寻宝中也吸引了更多的观望资金在新三板布局头部企业。
首批新三板转科创板企业表现亮眼
科创板火热开板,而新三板却似乎渐渐被遗忘。不过,几家新三板转板科创板的公司仍然成为两个市场的焦点。
实际上,新三板头部企业是科创板公司重要“苗圃”。在首批25家科创板公司中,有4家新三板转板企业,包括天准科技(688003.SH)、南微医学(688029.SH)、西部超导(688122.SH)以及嘉元科技(688388.SH)。
作为首批科创板股票,西部超导、嘉元科技、天准科技和南微医学7月22日上市首日大幅上涨。23日稍作调整后又连续上攻,30日收盘时,西部超导报收52.55元,嘉元科技报收62.41元,天准科技报收50.65元,南微医学报收135.07元。
西部超导2019年2月19日从新三板摘牌,当天市值为52.52亿元。嘉元科技2019年3月25日摘牌,当天市值为34.46亿。天准科技2017年10月27日摘牌,当天市值为25亿元。对比前后,投资者发现,从新三板转板至科创板后,西部超导、嘉元科技、天准科技市值增幅分别为3.3倍、2.95倍、2.92倍。
由于在新三板公开挂牌,投资者投资这些股票有足够的时间窗口。在去年11月5日我国宣布将在上交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之后,西部超导和嘉元科技均仍处于挂牌状态并可交易,三四个月后才摘牌。在那段时间内,敏锐的投资者已经出手。在去年11月至摘牌期间,西部超导从6元涨至停牌前的12元,嘉元科技也从10元涨至停牌前的15元。
新三板挂牌企业成功上市科创板后,市值瞬间涨了很多倍,这无疑对新三板公司和新投资者都带来了不小的震撼。南山投资创始人周运南在参与了科创板第一天市场操作后认为,其一,更多的新三板头部企业和成长性优质企业进一步坚定了去科创板的信念;其二,会刺激更多的投资者将目光投向寻找新三板优质股票;其三,会吸引更多的观望资金布局新三板头部企业。
新三板企业通过融资得到发展
除南微医学因挂牌时间只有6个多月外,其他三家公司都通过新三板市场实现了融资发展。
西部超导,2015年融资2.25亿元,2016年融资8.5亿元。嘉元科技2016年融资两次,分别为4725万、5850万元,2017年融资1.1845亿元。天准科技更是在新三板市场融资了四次,2015年融资两次,分别为2070万元,5400万元,2016年融资5223.5万元,2017年融资4250万元。
与此同时,上述前新三板企业在挂牌期间基本面也得到改善。天准科技2015年的净利润只有2773.24万,到2018年净利润达到了9447.33万元。嘉元科技2015年的披露的净利润为1837.89万元,到了2018年时,净利润已经达到8519.25万元。西部超导披露最早披露的净利润是2014年,有8888.34万元,到了2018年年报时已经达到13,389万元。南京微创虽然挂牌时间比较短,但是从披露的数据来看,2017年净利润11,214.85万元,2018年报时达到20,339.35万元。企业成长显著。
挂牌企业转板科创板后市值倍增,令新三板相关企业“埋伏”多时的投资者喜获硕果。西部超导携456位新三板投资者登陆科创板,嘉元科技从新三板摘牌时有111位股东。不少投资者感慨,新三板真有好公司,关键是眼光。
东财Choice数据显示,截至7月25日,尚在交易的意向申报科创板企业共有14家,其中生物医药6家,IT软硬件3家。它们的市净率均低于9,除去总市值260亿元的君实生物,其他公司市值都在46亿元以下。
上述意向申报科创板的企业中,有3家为做市股,分别是君实生物、汉氏联合和盛本智能。其中首家“新三板+H股”企业君实生物交易比较活跃,其主营业务为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研发与产业化。单抗是目前国内外最受关注的药物之一,适用于多种类型的癌症,应用空间广阔,曾被国家卫计委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列为重要靶点。君实生物2018年营业收入为292万元,净亏损7.2亿元,同比下降94.63%和127.80%。
转板成功示范效应上市公司“淘金”新三板
而四家挂牌公司成功上市科创板的示范效应,也正刺激着新三板近期的二级市场。吸引了更多的投资者将目光放在新三板优质股票的寻宝中也吸引了更多的观望资金在新三板布局头部企业。近几天,优炫软件430208、原子高科430005和新眼光430140的持续上涨并创新高就是最好的明证,在新三板又掀起了一波科创板概念股炒作行情。
安信证券的统计显示,2014年以来,上市公司并购新三板公司规模持续快速增长。其中2016年、2017年并购完成数量快速增长,其中2016年上市公司并购新三板公司的交易金额达到96亿元,2017年达353亿元,2018年并购金额为319亿元。
另一方面,今年上市公司并购新三板公司也出现一些新趋势。据安信证券的统计,利润体量方面,在经历了2018年商誉减值高峰之后,上市公司选取并购标的也更加谨慎,2019年被A股公司发起并购的新三板企业中,利润体量在3000万以上的新三板公司占比超过一半,只有5家归母净利润在1000万以下,而川大智胜拟收购的华翼蓝天为亏损企业。
在估值方面,平均并购市盈率为13倍,一半为溢价收购,一半为折价收购。市盈率主要集中在11倍-18倍区间中,估值最高的案例为欧普康视收购阳光医疗,按照阳光医疗2018归母净利润计算下的并购市盈率达到24倍。不过,目前该收购案例已宣告停止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