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流量表
首先检查现金流量表中最后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额和余额,一般情况下,是等同货币资金本年度增减和期末余额。但如果不等同,可能是以下原因:
1.部分货币资金的使用受到限制,所以不能作为现金流。2.部分金融资产是流动的,其可以作为现金流。找找看报表附注中是否有相关的说明。(这部分差异过去我关注的不多,因为对于货币资金的伪造,本身识别难度很大)
而现金流量表中三项,分别代表经营,投资和融资三项现金流入和流出。一般我们都会排除经营现金流量净额为负的企业,净利润这个指标并不代表一家企业的盈利能力,真正赚钱的指标还是经营现金流量净额,只有现金到手,才是赚钱。
但是随着高科技企业,先烧钱后盈利模式的普及,我们也不得不有所改观。于是我们希望一家企业的经营现金流量净额,如果在烧钱阶段,虽然不要求很多,但是至少应该覆盖投资流量的一个项目,构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
【凯恩斯谈股市】如何看出上市公司在吹牛
整体的看财报
我们外部投资人必须了解一个前提,我们的信息永远不充分。为什么有人更加相信技术趋势,因为他们从价格反推一个企业的价值,他们对于信息的充分程度,已经放弃了。但如果你只是关注一两个标的,而且想要长期被动性投资,那么个人认为投资人稍微花点心思在报表上是非常必要的。
关于信息的关键获取渠道
我们之前说了四表一注,其中有报表附注。实际上你打开年度报告主要看的就是财务报表的附注部分。简单说,就是看公司吹牛。
A股上市公司有些有业绩快报,有些有预报,这并不代表年报的业绩,因为报表日后事项必有差异,但如果快预报和正规年报出现了很大差异,则一定要在报表上找到他们自己的解释。(如果企业刻意回避,不谈快报预报和正式报告的差别,这说明问题很大)
附注很重要,除此之外,公开的研报虽然结论并不重要,但是能够帮助你了解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包括他正在拓展的项目,上下游影响企业的产品是什么,价格大约是个什么趋势。你能通过这些研报,挑选出很多的企业影响因子,这些因子可以帮助你形成对企业的预期(研报最没用的就是结论,然而在浏览他们分析过程也要注意,分析师往往会过于乐观的表达观点,毕竟谁也不容易接受坏消息,但是如果分析师提到了一个负面,那么这个负面你要重点对待,)。
另外如果一家企业几乎没有分析师出具报告,或者分析师的报告短小精悍,不想多写点什么,一般说明分析师集体用脚投票。
信息渠道也可以来自行业协会,也有网络报告,比如统计局、艾瑞网,易观,友盟,有IDC数据,有时候也有HIS Makit,从业人员用wind,这个凭自己能力获取相关的书籍和行业报告,这是个系统工程,不再赘述。
上面获得的信息渠道,是为了得到一个企业基本的发展预期。未来若干年是好是坏,过去应该是个什么样。
当有了预期,你再去看数据,印证你的预期。然后搞懂企业的盈利模式。比如以前我们讲过,其实并购增厚利润,也是一种模式,虽然商誉很高,但是如果经济是泡沫时期,他们很容易做大市值。
只有数据印证预期,预期又印证数据,那才说明你对于一家公司大致了解。
关于报表结构问题
对于资产负债表:
投资人要有现金偏好,轻资产偏好,所以对报表下半部分过高,就是长期股权,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商誉,甚至存货过高的企业要保持谨慎,越靠前的科目,比如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流动性越好。而对于负债上面,一般重资产的企业会需要匹配长期借款。因为短期借款会经常到期,给企业造成短期资金链风险。
对于利润表:
一般收入和成本的金额量级要远远大于后方的其他科目,这也就是为什么比较毛利率是很重要的。但也有一些企业毛利率很高,而成本集中在销售费用或者管理费用,甚至研发费用。这些费用和企业运作模式高度相关。比如一些企业声称是科技企业,但是销售费用远远高于研发费用。那么投资人要提前打问号。
对于净利润,要剔除掉不稳定部分,所以一般观察扣非净利润和净利润较低那个,部分企业净利润很低,但扣非净利润很高,这也是有风险的,原因在于坏消息总是附带一些更坏的可能性,比如一家企业机器被烧,当年扣非利润没有变动,但往往这意味着未来产能下降。当然,有些明显的偶发事件,比如中兴通讯被罚款,你如果清晰则没有问题。
对于现金流量表:
我们当然喜欢经营性现金流,越多越好。但是投资性现金流的流出,说明这家企业在扩张,扩张的企业可能会带来未来的良好收益。比如扩充生产线。
而融资性现金流流出,说明企业勤于分红,分红是个好事,但如果融资现金流流出太多,而投资性现金流又是流入,那就是企业快要收摊的迹象(一边变卖资产,一边分红给股东,典型“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