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丢失的,就让他留在昨天,今天又是新的开始。这就是经济学的成本分类中的沉没成本,意思是昨天不要成为今天的负累。成本分类中还有个机会成本,是讲今天需要做的,任何事的出发点无非是选择,选择未必正确,但是要做你认为最好的选择,为什么从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之后经济水平提高了,社会进步发展了,都不饿肚子了?因为计划经济经常在反省沉没成本,而市场经济每个人都在做选择。机会成本下选择比努力重要,这就好比无论你把自行车造的多好,永远赶不上高铁速度。
当这个世界只有一个CPU,即使他是世界第一的运算能力,也无法计算出明年全国小麦的总产量和总需求量。而如果他是很多的并联的CPU和GPU,或者NPU,运算能力则大大加强。甚至于并行神经网络最终还能生发出人工智能和云层大脑,开启人类的上帝视角。即使是你有超级计算机,有超级云计算,你也无法满足每个男人娶2个老婆住大别墅的愿望——欲望是无限的。
我们要说的是,不要杞人忧天的认为市场经济或者私有经济最终会被取代,如今的那些公有经济和私有经济的矛盾和问题,十年前也如是,2008年的时候也有国企挤压民企的争论(4万亿产生国企聚拢效应),这就是在经济低谷阶段的一种惯常的争论,同样的争论在2004年也有过(国企私有化争论,著名的郎顾大战),1995北大论战,90年代初的邓南巡讲话,84年的莫干山会议。也就是说,我们国家的经济实际上市在两条腿走路。当经济景气之时,努力的发展各种所有制经济,而在经济下行阶段,则让国有企业公有经济在一定阶段保持投资输出,这也是中国经济没有西方常见的经济周期,并且长期保持高速稳定增长的秘密。
为了什么会如此?其实目的和基建是一样的,只是说国企的资金并不会占财政支出的额度。实际上这仅仅是短期内的一种拉动。是否合理,自由经济学家和凯恩斯主义者自然是要争论一番,我们不置可否。但是如今这么做还是在经济惯例框架下,周而复始。他唯一能告诉你的,是如今的经济处于哪一个阶段:你看,又在争论了。
国企和民企不在同一起跑线上的不公平竞争的确是个问题,民企活力高于国企,无论是95年北大争论,还是04年郎顾大战,08年国进民退的争论,还是如今又一次公有私有的争论。各大经济学家都在围绕国有企业开药方。而每一次私营企业落下去,起来之后都能表现出比国有企业更强的活力。
这些公私合营等一切争论,包括什么宣言都是你在拿100年前的老黄历指导如何到达火星,如果老祖宗100年前真的懂这些,如今人类早就移民火星了。这些争论永远不会有统一的标准答案,生活还是要继续。
所以你挑起矛盾争论他干嘛?还是小平做的更好,面对目前解决不了的问题,他老人家就一句话:真改革,不争论!与其反复挑起争论,还不如学习文景时代的无为而治,中国这样的悠久大一统历史的国家,只要保持稳定统一的格局,搞好法制,不自己瞎折腾,经济规模早晚回归世界第一。
我们总觉得我们是不同的,我们似乎很有个人独立的想法,但是在某些时候,其实我们正在重复我们的思维惯性,当经济好的时候,咖啡店里面有意无意的都在谈论股票,特别是小规模的私营上市公司。而当经济不好的时候,我们又开始放大一些实质上本来就存在的问题。我们只能说,我们正在经历一个轮回,周而复始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