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失败的原因
公司失败的原因五花八门,比较值得思考的是为什么原本经营出色的优秀公司会倒下,因为投资人过往会给此类公司最高的估值,而随着经营业绩的下滑,估值也跌到谷底,投资者损失最为惨痛。
一从内因的角度看
从内因的角度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主业发展过快
主业发展过快导致公司内部管控薄弱,负债过高,现金流脆弱等弊端。主业发展很快可以通过快速的投资和横向并购来实现。我记忆中企业自身投资太快倒闭的案例有福记食品(HK:1175)、迅驰等,《大败局I》、《大败局1I》书中则有更多企业过快发展倒闭的案例,而《亿万美元的教训课》则很多是关f并购倒闭的案例。据统计,并购失败率高达60%,并购案失败要么因为整合无效要么因为出价过高,当然共同点是并购的规模对自身而言都太大了,消化不了。
2.进入其他无竞争优势的行业
这个就属于多元化投资,同样包括自身投资和并购。有进入上下游的,进入相关行业或者是毫无关系的行业。通常而言,多元化的原因之一是主业出现危机,想借助其他业务挽救公司,不过结局是死得更快。原因之二s是主业做得太好,已经到了极致,没有提升空间,管理层为了寻找继续增长空间而介入其他领域,但是因为缺乏相应的资源和能力,把原本出色的主业也给拖累了。
3.重大投资失误
公司进行巨额的资本支出,搞了大项目,但市场并不买账,尤其是一些周期公司在行业巅峰大幅扩张,死得最惨。此外也可能是开发新产品,新产品的投入成本是巨大的,所承担风险巨大,例如科技公司和医药公司开发新产品失败的案例不胜枚举。
二从外因的角度看
从外因的角度看有以下几个方面:
1.消费者不再喜欢该公司的产品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偏好的改变,公司提供的产品仍然非常出色,但就是不受顾客青映。例如福特生产的T型车,因为车型单一,流水线生产,生产成本低,在汽车稀缺、价格高昂的时代大受欢迎。可是当人们收入升高,市场开始偏爱有风格的、造型五花八门的汽车时,而福特公司为把被淘汰车型的生产成本降至最低所付出的巨额投资在此时却变成了顽固障碍,使得福特公司的战略调整面临板大的代价。类似碳酸饮料和油炸食品的产家也面临人们食品健康意识提升和人口老龄化消费偏好变化的风险。
2.技术变革
《创新者的窘境》介绍了诸多企业因技术变革产生的新产品替代了老产品而失败的案例。概括来说,原先领先企业日光只放在已有市场和客户需求上,在突破性技术上的评佔体系也是按原有市场的评估体系来评估,可哪知道突破性技术往往用于新市场,新客户的诉求点根本与原有客户不一致。由于评估得不到通过,领先企业仍然将主要资源投入到原有市场。此外,原领先企业的组织架构都是按原有市场来设置的,未必适用于新市场,这也是导致落败原因。原领先企业要想在突破性技术时代还要处以领先地位的方法主要是设立新的公司,与原公司在人员、组织架构、资源方面隔离,甚至容忍新旧两家公司产生竞争。数码相机最早由传统相机厂商柯达发明,可是发明之初,数码相机成像差无法比拟成熟的胶卷相机,面且柯达原先商业模式为卖相机和卖胶卷,数码相机的诞生显然会冲击胶卷销售,使得公司失去重要利润来源,公司评估后,仍然选择以传统胶卷相机为主。而新诞生的数码相机产家由于没有胶卷业务为负担,更有动力研发新产品颠覆传统胶卷相机的柯达。后来数码相机技术越来越先进,柯达见大事不妙,但想要追赶已经不易,而在消费者心中数码相机的代名词早就是别的厂商。由此可见,革命最难的是革自己的命。而苏宁电器(SZ:002024)也是这样的案例,苏宁原先是大牛股,目前面临数码产品网络销售的趋势,即使苏宁自己也开发苏宁易购网上商城,可是仍然面临着线上线下竞争的困境,左右手互搏的滋味不好受。科技类公司虽然增长速度一时炫目,但是谁都无法保证始终领先。
3.竞争对手更强
很多时候并不是公司自身不够优秀,而是竞争对手更强,例如沃尔玛打败了凯马特。由于产业的区域转移,某些区域的某些行业更具优势,例如日本汽车公司打败了美国汽车公司,中国的纺织业打败美国纺织业。目前互联网行业,网络效应更为突出,许多细分行业竞争到最后,只会有一家存活,然后拿走全部的市场份额,在这一过程中会倒掉无数的中小公司。
个人总结
现实中没有公司十全十美,或多或少都存在缺陷,看投资者怎么在利空因素和利多因素中平衡和选择。投资者需要避免股价变动对公司判断的情绪影响,客观看待公司,不是说股价表现好,业绩好是就觉得公司有多优秀,股价表现烂时,或者业绩烂公司就有多差劲。
公司的发展受到包括宏观经济周期、行业发展阶段、自身竞争优势和其他噪声因素等多重因素影响,公司的成功是自身实力、环境、机遇等多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必然因素,也可能是偶然因素。我们最好能抓住影响公司长期发展的主要因素,避免无数短期干扰的噪声因素。在分析公司具体细节问题时,希望能够做到见微知著,而不是一叶障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