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认识熊市的问题上,不能不提巴巴•希弗等人在2005年进行的一项研究。他们让实验对象参与如下游戏。游戏开始时,每个参与者得到20美元,并被告知,整个游戏将只有20轮。在每一轮开始时,参与者需要确定是否进行投资。如果参与者决定投资,那么,每轮需要投入1美元。之后,进行纯随机性地掷硬币。如果硬币正面向上,参与者就会拿回2.50美元。如果背面向上,你就会输掉这1美元。
现在,我们可以对这个游戏作出两个结论。第一,由于回报具有非对称性(整个游戏的预期收益总额为25美元,则每轮的预期收益为1.25美元),因此,最优决策显然是每轮都进行投资。实际上,最终收益总额不到20美元(即,始终不投资,保留初始资金时可以实现的收益)的概率仅为13%。其次,在整个游戏中,以前轮次的结果不应影响下一轮是否投资的决策—因为硬币本身不具有记忆性。
图13-1 根据以前轮次投资结果选择继续投资的百分比
现在,我们着重看一下图13-1。它显示了实验对象根据以前轮次结果而选择投资的次数所占比重。我们可以看到,该实验选用了3个小组。深色线柱(目标患者)代表极特殊群体。他们均已经被明确诊断有严重的脑部缺损(他们的前额叶眶回、杏仁体、右侧岛叶皮质或躯体感觉皮质等与X系统情绪处理有关的部分出现损失)。显然,这些人根本就不可能体会到恐惧感;浅色线柱(正常人)则是你我这样的人(没有任何大脑损失);深色线柱(控制患者)表示在情绪(及恐俱感)处理器官之外大脑其他部分受损的患者。
在这3个线柱中,我希望各位重点关注第二组。它代表参与者在前一轮投资并赔钱之后继续选择投资的次数所占比例。不能感受恐惧的第一组表现最为勇敢,同时也是最优化的—在前一轮遭受损失之后,他们依旧在85%的时间里选择投资。但其他两组的表现则迥然不同。他们的选择表现出明显的次优化属性。实际上,哪怕只是赔1美元也会让他们感到痛苦和恐惧,这种感觉太糟糕了,以至于他们在遭遇一轮亏损之后,再度投资的概率不到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