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熊市还是牛市,干扰投资者理性判断的心理障碍都不计其数,而且变化无常。但是在熊市中,情绪却成为制造恐惧与混乱、遏制理性分析的罪魁祸首。试验表明,在损失面前,那些无所畏惧的人往往比恐惧者表现得更理性。因此,如果我们能谨记所罗门国王大臣的话:产,切辉煌与挫折都会随风而去。那么,我们就可以避免在极度兴奋或极度压抑等情况下体会到的极端情绪。
市场左右恐惧和贪婪的说法早已成了陈词滥调。但这句话却无限制地接近于真理。经过对牛市投资心理近10年的研究之后,人们对熊市投资行为的认识也发生了巨大转变。
恐惧似乎已经成为熊市心理的核心。在这个问题上,最大的坏消息莫过于:在人类的大脑中,情感似乎始终超越理智。我们的大脑由两个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系统组成。一个是高效但却糟糕的决策者(x系统),另一个则是拖杳但却更理性的决策者(c系统)。
x系统的产物往往不会接受c系统的检验(即便检验往往也为时已晚)。例如,如果我把一个装有蛇的玻璃盒子放在你面前的桌子上,然后让你尽可能地靠近这个盒子,但蛇突然蠕动的时候,你肯定会本能地跳回去。其中的原因在于,x系统“意识”到威胁,迫使你的身体回撤,而在此之前,c系统还没有来得及告诉你,有玻璃盒子的保护,你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从进化学的观点看,在对恐惧作出迅速反应的益处绝对大于害处,因为在不需要作出反应的时候作出反应,几乎不会付出什么成本,但是在必须反应的时候没有作出反应,其后果很可能是致命的。
尽管这种方法可能会让我们保住性命,但是在金融市场上,它却未必对我们有利。巴巴•希弗等人曾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结果表明,如果承担风险能在长期内得到回报,那么,能感到恐惧的人将得到更高的回报。他们还发现,实验的持续时间越长,他们的回报越低。
希弗等人的实验与熊市的类比性很相似(这也是我的希望)。相关证据表明,如果投资者以前曾因买进便宜货而受损,那么,当市场再度出现便宜货时,恐惧会让他们对这些便宜货视而不见。而且这样的情况持续时间越长,他们的决策质量似乎也更糟糕。
投资者不妨用佛教思维看待时间。也就是说,过去已经成为历史,未来尚不可知,因此,我们只能盯住现在。至于是否作出投资的决策,应该以当前形势为依据(投资对象的价值),而不是以以往的经历(或是对未来的期待)。我们或许应该牢记所罗门国王大臣的传世名言,在国王要求他找到一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话时,他说:“一切辉煌与挫折都会随风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