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萧条”绝对是经济领域的世界末日。在大萧条时期,美国的工业生产从高峰跌至谷底,产量暴跌50%,在3年的时间里,商品批发价格年均下跌10%,消费品价格年均下降幅度则为9%。面对如此恶劣的市场,我们很难找到投资者愿意持有股票的理由。
相比之下,后泡沫时期的日本却显得更为平稳,更为温和。泡沫破裂之后,通货膨胀率的平均水平接近于零。除工业生产刚刚遭遇危机之外,其他主要经济指标在过去两个10年期间基本保持不变。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经济环境对价值型投资者有着完全不同的意义。价值股似乎更适用于日本式的长期缓释性策略。而对于“大萧条”这样的极端环境,一切都无济于事。
展望未来,我们至少可以轻而易举地想到三种途径。
乐观道路—经济刺激计划发挥作用,而且美联储成功制造通货膨胀,这将有利于价值股。
日本式道路一一低增长、低通胀的缓释型方案—有利于价值投资策略,尤其是多空仓策略。
“大萧条Ⅱ”式道路—经济与金融同时陷入绝境—任何股票都不能幸免于难。
迄今为止,我还不清楚哪条道路最有可能成功。那么,我只能继续认为,在熊市条件下,慢出手,稳投入,应该是最理性的方法。和任何一个思维健全者一样,我也祈祷这不是我们唯一的选择。从20世纪30年代的经历中汲取教训,或许可以给我们的政策制定者带来一点启发(如提高利率,维护金本位)。
但我们丝毫没有发现,美国政府正在从日本的经历中学习经验,汲取教训。政策似乎随时都在变化。恰如我的一位朋友说的那样,今天的我们生活在一种灵活组织机构(Adhocracy,机构撇弃各司其职的传统管理模式,采取人尽其用的更为自由灵活的组织结构)之中!
然而,假如日本的经历能为投资者提供有价值的启示(或者说,经济刺激计划和美联储的救市政策确实收到效果),那么,价值投资者自然没什么值得担心的。
归根结底,在预测未来这个问题上,正像凯恩斯说的那样,“我们根本就一无所知”。我自己也不知道哪条道路最有可能带来我们期待的结果。因此,我的观点是,既然不能预见未来,那么,在“市场先生”向我们展现出诱人的机会时,慢出手、稳投入应该是最合理的方法。
我认为这是保证后悔度最小的方法—方面,尽管持有股票,但是在遭遇“大萧条”那样的噩梦时,又能有效地降低平均成本,进而达到在熊市中减少损失的目的。另一方面,如果刺激计划生效,或是美国效仿日本的做法,就会出现像杰里米•格兰瑟姆说的那样:“如果股票显得魅力无穷,你又没有及时买进,而且以后再也没有买进的机会,你就不仅仅是显得像傻子一样了,你就是一个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