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答案很简单:大多数基金经理关心的并不是总风险水平,而是与业绩基准(市场指数)而言的相对风险。究其直接原因,就是塞斯•卡拉曼(Seth Klarman)所说的存在于当今基金管理公司中的“短期相对业绩竞争”。
卡拉曼认为大多数机构投资者“就像追逐自己尾巴的狗”。他还进一步指出:“面对短期低劣业绩招致的惩罚,他们很难坚持用长期的观点去看待投资,这一点不难理解,唯一需要长期考虑的,就是保住自己的饭碗。”换句话说,他认为“真正应该受到谴责”的就是基金经理和咨询顾问。
卡拉曼的观点是:
这场短期相对业绩的竞赛中没有胜者。在短期内试图战胜市场的企图完全是徒劳的……这样的努力只会分散基金经理的注意力,让他们忽略并最终失去长期成功的机会……因此,客户只能得到平淡无奇的投资业绩,唯一从这些活跃的市场交易中获利的,就是经纪商。
绝大多数职业投资者在为追求相对业绩而挥汗如雨的时候,根本就不会在乎客户拿到手的绝对回报。对他们来说,组合的总风险并不重要,真正有意义的只有动态误差;因此,这些投资者最关心的是某一只股票的特定风险,或者说异质风险。
根据兰迪•科恩等人的最新研究(2009),过度关注相对业绩已成为积极型基金经理总体业绩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他们对美国基金经理在1991-2005年间的各类“最佳思路”进行了分析。在这里,“最佳思路”表示为基金经理实际持有比例及其在市场指数中所占权重之间的最大差异。
有趣的是,这些基金经理的“最佳思路”中并不像我们预期的那样,存在很大程度的重叠度。科恩等人发现,70%的最佳思路不存在重叠性。被两个基金经理分享的最佳思路不到全部数量的19%,三人共同拥有的最佳思路更是只有8%(见图4-3)。
图4-3 最佳思路的重叠度(%)
这些最佳思路的表现令人震撼。通过对全部积极型基金经理在业绩排名前25%的“最佳思路”进行研究,科恩等人发现,他们的年均回报率为19%,相比之下,年均市场收益率则是12%。这就是说,基金经理最有把握的那些股票,在业绩上要远远胜过市场大盘。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他们持有的其他股票拖累了组合的整体业绩。因此,过分关注相对业绩,以及对落后于随机性基准的顾虑,是业绩不佳的主要原因。
对此,科恩等人得出的结论是:“共同基金经理以往的整休业绩不佳,并不是因为他们缺乏选股能力,而是刺激他们实施过度多元化的制度性因素。”而约翰•邓普顿则指出:“如果不能做到与众不同,你就不可能创造出高人一筹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