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损是指当股市投资出现亏损达到了预定数额或比例时,及时交易清仓退出,把风险损失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的一种交易行为。没有使用财务杠杆时,就是单向卖出发生亏损的股票。使用财务杠杆时(这里是指融资融券),如是融资就是卖出股票还款,如是融券就是买人股票还券。技术派投机买人(卖出)时就已在准备下跌(或上涨)的某个标准位置安装了一根“保险丝”,只要触及这个标准,他们就会没有理由、没有客观、没有道理、没有商量、不问青红皂白立马执行卖出(或买人)指令。有了计算机后,这种止损行为更加便捷、更加随意、更加疯狂,大批量、大金额、大群体一窝蜂式的采取电脑止损程序化。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很多时候大家把止损的标准设置集中于一个接近的区城内,以至于某只个股、某种指数当上涨或下跌到某个技术性点位区域,就会产生雪崩效应。如2010年5月6日下午,纽约股市道琼斯工业指数在20多分钟内暴跌约1000点,之后又大幅回升。这一事件堪称华尔街历史上波动最为剧烈的20分钟,被市场称为“闪电暴跌”,对全球金融市场造成了直接影响。为避免出现类似事情,监管机构对事件起因进行联合调查,并出台被称为“熔断机制”的新规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和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2010年10月1日发布调查报告称,美国股市在5月6日下午发生的“闪电暴跌”是由于一家交易公司在市场饱受压力时,交易电脑自动执行了卖出指令,其幕后元凶就是群体性大规模电脑程序止损交易行为。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巨量的交易单,巨大的交易额,在同一个交易时段价格区间触发,该是一件多么恐怖的事件,同时也是一件多 么荒唐的事情。不幸的是,这确实是资本市场每年、每月、每天都在发生的真实事情。不同的只是严重程度不同罢了。
技术派操作策略中为什么非得有止损之举不可呢?根子在于其操作的依据就是图表形态,只要符合技术标准,如均线金叉或死叉、K线启明星或黄昏十字星、箱体震荡突破、支撑线压力线,等等。更奇怪的是出现诸多软件公司出售所谓技术交易系统,在K线上标明了买人卖出的信号标识,有的甚至直接简化为“红进绿出”颜色信号,就像交通信号灯一样,绿灯行红灯停。只要技术信号出现,股价再高也可以买人,这种仅仅靠观察不靠谱儿的技术所支撑的买人,当然不会有信心支撑,所以就需要用止损这个“溶断”手段为不靠谱儿的买人可能产生的风险来纠错买单。因此,你会经常听到或看到众多所谓的投资专家、股票分析师和著名股评家等的大力推荐:这只股票各种技术形态表明后市必然大涨,这只股票前期虽然涨幅很大,但仍可在目前价位介人,技术上看高一线,目标价为XX元。如果这只股票不涨反跌,如大盘下跌,他会说这是系统性调整。如大盘上涨,他会找公司利空原因。如利空原因也没有,你猜他会说什么来着:由于前期该股票涨幅较大,有技术性回调要求。他接着还会说:这只股票在XX元附近有强大支撑,如不破XX元就会出现技术性强烈反弹。如跌破XX元大关,就会出现技术性杀跌,所以大家切记在破X X元时及时止损,离场观望为佳。奇怪吧?!高买低卖,追涨杀跌,处处违背现实生活常识的行为模式,而技术投机者们却亦步亦趋,奉若天条。
价值投资者买入股票是以公司基本面为依据,慎重评估其价值,并在出现足够安全空间时才出手买人。如果股票继续下跌,也就说明安全空间越来越大,这时不是止损卖出,而是要越跌越要买人(当然手中要有现金的话,多数情况下是有勇气而无弹药了)。因为,同样已打半折的东西仍会越来越便宜。从这一点看出止损并不是价值投资策略中的必备选项,也只有在三种情况下才偶尔使用一下“止损”措施:一是买入股票基本面恶化;二是买人决策出现失误;三是出现更有吸引力的股票标的。
止损在技术派与价值派中扮演的角色不一样,一个是止损策略,一个是“止损”措施;技术派与价值派使用止损频率不一样,一个是每单必设,-一个是偶尔;两者止损依据的标准和内容不一样,一个是以损失幅度为依据,一个是以基本面为依据。
技术派止损策略所对应的还有一个怪招就是“止盈”策略,原理与设置止损标准原理一样。一个合理的止损止盈标准的设置非常困难(标准完全属于主观判断),涨跌幅度比例定得过小,就会出现频繁进出,经常止损止盈,涨跌幅度比例定得过大,就会缺乏操作性,失去控制损益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