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股市场上对于投资盈亏状况存在着“一赚二平七亏损”的说法,即10人炒股,1人赚钱,2人持平,7人亏损。这个说法是不是一个规律性的东西不得而知。但可以说在股票市场上长期综合算账,绝大多数股票投资者(在中国叫股民)是亏损的。据本人亲历,在一些证券营业部的大户室里,每几年就会换掉一茬人,大家戏称为:大户变中户。中户变小户,小户变散户,最后是散户变成了销户。我所在城市的一个颇有名气的水果批发市场的老板们,在2001年股市牛市时期退了门面,停了生意,都一头扎进股市,结果把卖水果攒下的辛苦钱被2002年一直到2005年漫长的震荡下跌严重侵蚀,最后所剩无儿。他们还算有勇气,壮士断臂,将所剩无儿的本钱退出股市,重操旧业做他们熟悉的水果生意去了。这说明了什么呢?这说明如你在一个你一点儿也不占优势的市场要想获利是非常不容易的,不想亏损也是非常困难的。一般的股票散户投资者为何会屡战屡败呢?我认为有以下七个方面的基本原因:
1.理念错误。一夜暴富心态作怪,认为股市是一个捡钱、抢钱的地方,有人总觉得自已聪明敏捷,鼓吹什么“你要随时准备抢劫那些准备抢劫你的人”,难道你真敢自封自已是股市中最高明、最历害的抢劫“犯”吗?我看谁也不敢。一个基本逻辑就可以说明股票赚钱是不易的,如果股票交易好赚钱,那么很多脏、累、险的行业就不会有人去干了。
2.知之甚少。记得2007年一个做了多年药品生意的朋友,觉得做生意太累,看到身边熟人一天内在股市赚的钱比他辛辛苦苦一年赚的钱还要多时心里失衡,忍不住投身股市。过了两天他打电话给我说:兄弟啊,我可终于选了一只好股票,市盈率是300多,多高啊,市盈率这么高股票肯定不错。他把市盈率当成了利润率,那一刻我真的无语。结果,炒股半年仅手续费和印花税就损失了40多万元。他尝到了股市的厉害,还算醒悟得快,“浪子”回头金不换,又回到了原点,继续卖他的药品去了。证券投资是一项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的投资活动,与做实体投资要求的专业知识差不多,甚至更多,诸如基本财务知识、大概的行业知识、公司经营模式、新产品市场情况等,再加上自己的综合素质才能具备基本的股票投资素质。不过,把素质变为盈利能力还需要若干年的实战磨炼和提高。
3.缺乏主见。有一类人要么没有分析企业的能力,要么是懒惰想图现成的,专家说啥好就买啥,股评员说啥好就买啥,朋友说啥好就买啥,周围的人说啥好就买啥,总之,别人说买啥我就跟着去买啥。2007 年11月初专家说中国石油是“亚洲最赚钱的企业”,他便在40元以上的高位买人,现在8元多; 2007 年10月教授说中国船舶好,他便敢以142元(除权后)的高价买进,现在20多元,电视股评员说稀土、军工好,他便马上照单买人;朋友说新能源、锂电池好,他便毫不犹豫地买进。巴菲特面对这种带有普遍性的现象感叹道:“大多数人宁愿选择死,也不愿思考。投资要用大脑而不是腺体。”
4. 跳槽太快。这主要是缺乏信心和耐心的表现,也可以说是一种追逐利润的浮躁。换股太频繁会带来一系列恶果: 要耗费大量精力,心态容易变坏,操作频繁容易出错,交易摩擦成本太高。作为一个股票价值投资者要有意识的培养和训练自已长期持股的心态和基本功。对于一只优秀股票的长期持有,要坚信时间是优秀企业的朋友,只有长期持有优秀企业的股票才是股市盈利的正确路径。
5.扬短避长。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或听到亲朋好友和同事中,是医生的对医药、医疗,保健股票不感兴趣,而是大谈传媒教育类等股票,是银行员工的对金融股不感兴趣,而是大谈医药医疗和酒类饮料类等股票;是搞房地产的对房地产股并不感兴趣,而是大谈稀土和永磁之类等股票,等等。很多聪明人在别的方面出类拔萃,但一到股市就成了傻瓜,于自己的经历、专业不顾,自信满满地冲人自已毫无优势的行业。当然,自己专业以外的知识是可以通过学习而成为内行的,但在成为内行之前最好不要涉足该行业股票的投资。如果为了促进学习和训练也可以少量的买入这类行业的股票。总之,无论什么时候买人股票最好是多买自已熟悉的,少买或不买不熟悉或不甚熟悉的,这样才能扬长避短,提高赚钱的胜算。
6.孤注一掷。这个是指把计划投人股票的钱一次性投人,或将自己所有的钱投人股市。这种做法按俗话所说就是:赢得起,输不起。正确的做法是将自已部分资金分批投人股票市场,就像开放式基金定投一样。这样才能在投人过程中,遇到下跌幅度较大的时候,不至于手足无措,乱了方寸。
7.疏于管理。这一点主要是说对于股票账户的资金管理不够,赚饯少时和赔钱少时频繁乱动,一旦被深度套牢,就不理不问了,有的其至几年都不看股票,更不会看自己的账了。实际上看自己账户可以帮助你管理资金。哪些股票赚了,赚多少,赚的原因是什么?哪些股票亏了,亏多少,亏的原因又是什么?现在深套多少,被套的股票质量怎样,未来能否回本,如不能回本,能否换-只回本可能性大的股票等等。定期管理资金和账户有利于掌握投资的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