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分为哪几种类型
《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将金融危机定义为“全部或部分金融指标——短期利率、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的和超周期的恶化”。根据IMF在《世界经济展望1998》中的分类,金融危机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大类:
(1)货币危机(Currency Crises)。当某种货币的汇率受到投机性袭击时,该货币出现持续性贬值,或迫使当局扩大外汇储备,大幅度地提高利率。
(2)银行业危机(Banking Crises)。银行不能如期偿付债务,或迫使ZF出面,提供大规模援助,以避免违约现象的发生,一家银行的危机发展到一定程度,可能波及其他银行,从而引起整个银行系统的危机。
(3)外债危机(Foreign Debt Crises)。一国内的支付系统严重混乱,不能按期偿付所欠外债,不管是主权债还是私人债等。
(4)系统性金融危机(Systematic Financial Crises)。可以称为“全面金融危机”,是指主要的金融领域都出现严重混乱,如货币危机、银行业危机、外债危机的同时或相继发生。
明斯基金融危机理论:银行危机理论
金融不稳定假说
明斯基(Hyman P.Minsky)对金融内在脆弱性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金融不稳定假说”。他将市场上的借款者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套期保值”型借款者(Hedge-financed Unit)。这类借款者的预期收入不仅在总量上超过债务额,而且在每一时期内,其现金流入都大于到期债务本息。第二类是“投机型” 借款者(Speculative-financed Unit)。这类借款者的预期收入在总量上超过债务额,但在借款后的前一段时期内,其现金流人小于到期债务本息,而在这段时期后的每一时期内,其现金流入大于到期债务本息。第三类是“蓬齐” 型借款者(Ponzi Unit) 这类借款者在每一时期内,其现金流入都小于到期债务本息,只在最后一期,其收入才足以偿还所有债务本息。因而他们不断地借新债还旧债,把“后加入者的入伙费充作先来者的投资收益”,以致债务累计越来越多,潜伏的危机越来越大。
在一个经济周期开始时,大多数借款者属于“套期保值”型借款者,当经济从扩张转向收缩时,借款者的赢利能力缩小,逐渐转变成“投机型” 借款者和“蓬齐” 型借款者,金融风险增大。因而金融体系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经济发展周期和经济危机不是由外来冲击或是失败性宏观经济政策导致的,而是经济自身发展必经之路。
中国爆发明斯基时刻概率很低 但这五方面仍需高度重视
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如果经济中的顺周期因素太多,使这个周期波动被巨大地放大,在繁荣的时期过于乐观,也会造成矛盾的积累,到一定时候就会出现所谓‘明斯基时刻’,这种瞬间的剧烈调整,是我们要重点防止的。一时间,“明斯基时刻”一时成为媒体和学术界的流行语,变成网红词。
明斯基时刻表示的是市场繁荣与衰退之间的转折点。明斯基的观点简单明了:好日子的时候,投资者敢于冒险;好日子持续时间越长,投资者冒险越多,直到过度冒险。一步一步地,投资者会到达一个临界点上,其资产所产生的现金不再足以偿付他们用来获得资产所举的债务。投机性资产的损失促使放贷者收回其贷款。使得经济体中隐藏的风险突然全面暴露,“从而导致资产价值的崩溃”,导致大范围违约。
2008年爆发的美国金融危机就是“明斯基时刻”的最好写照。次贷危机的产生就是由于信用度低、还款能力低的贷款者向银行贷款,商业银行为追求高收益忽视风险而放贷并以资产证券化方式打包出售。由于本世纪初美国住房市场持续繁荣,加上前几年美国利率水平较低,使得次级抵押贷款市场迅速发展。随着美国短期利率的提高,购房者的还贷负担逐渐加重。同时,住房市场的持续降温也使购房者出售住房或者通过抵押住房再融资变得困难。这直接导致大批借款人不能按期偿还贷款,银行出现大面积坏账,引发了次贷危机。
运用明斯基的理论,从货币信贷的角度来看,在上世纪80年代及90年代初日本房地产泡沫的形成与破裂,与美国非常相似。80年代,日本已经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压力下,开始金融自由化,这就带来了货币与信贷的高速增长,日本地产泡沫随之形成。与美国类似,日本的房地产泡沫也是由中央银行刺破的。在90年代初,当时新上任的日本央行行长开始命令银行限制房地产贷款。随后日本的房地产进入了明斯基时刻,个人住房的价格从高点到低点下跌超过90%。
明斯基认为,资本主义经济追逐利润的本性和金融资本家天生的短期行为导致了资本主义金融业的不稳定,它是无法根除的。只要存在商业周期,金融业的内在不稳定就必然演化为金融危机,并进一步将整体经济拉向大危机的深渊。在商业周期的上升阶段,内在危机会被经济增长所掩盖,但是一旦经济步入停滞甚至下降周期,矛盾便会迅速激化,高风险的金融主体就会以变卖资产来偿还债务,也就是后来的学者所总结的明斯基时刻。
尽管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以及日本的房地产泡沫破灭证实了明斯基所具有的预见性、洞察力。但是也有学者指出,明斯基理论存在明显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缺乏有说服力的理论框架。
二是明斯基金融危机理论是描述性的,缺乏关于经济制度等实质性问题的反思。
三是明斯基没有阐明不断增长的金融脆弱性和追求利润率的动力之间的关系。忽视了诸如金融结构和金融关系为什么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加趋向于投机性,并朝着这样脆弱的结构发展等问题。
四是从实证分析的角度看,历次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及背景千差万别,对经济的影响也不尽相同,明斯基理论对于美国由资产泡沫因素引发的金融危机以及日本的房地产泡沫破灭有解释力,但很难解读在发展中国家频发的其他类型的金融危机。
周小川行长提出明斯基时刻的问题后,中国会不会出现明斯基时刻一时成为热门话题。其实,政府和监管部门早就高度注意防范金融风险了。今年多次重要会议上都强调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以及始于今年的强监管、大力去杠杆、全面监管表外金融业务、压缩同业业务等措施,可以说都是在防范明斯基时刻。总体来看,在政府、监管部门以及商业银行强有力的掌控下,中国的明斯基时刻发生概率比较低。连明斯基本人也认为,只有“大政府”,政府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很大,才能产生较大的自动稳定器效应。
尽管我国整体爆发明斯基时刻的概率很低,但在某些领域如房地产,还需引起高度重视。明斯基金融危机理论有许多合理的内核,强调投机性泡沫的危害,重视政策制定纳入资产价格因素等,美联储已经将明斯基因素纳入政策体系中。但由于金融危机爆发的形态千变万化,可以说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金融领域潜在的风险,不能掉以轻心,防范金融风险无小事,永远在路上。
第一,必须处理好经济发展和金融创新的关系。
我国经济存在着对外依存度较高、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累积了过度的投资和信贷、房地产市场过热等问题。金融是经济的核心,没有金融经济也无法顺畅地运转,因此,必须把握好金融创新的“度”,通过运用合理的方式、稳定的工具来引导,才能对实体经济结构进行有效调整,把握好资产交易同实体经济运行的契合,金融才能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第二,必须处理好影子银行问题。
美国在反思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源时,不受监管的银子银行被认为是主要诱因之一。我国影子银行发展一直很快,近几年,又披着“互联网金融的外衣”出现,而且由于互联网的特性,更成加速态势发展。据瑞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估算,2016年底影子银行信贷规模在60-70万亿左右,即便保守估计,也有20万亿左右,规模相当庞大。影子银行以高额回报率吸收一些非金融机构和社会闲散流动性资金,投资于长期市场,为投机理财和庞氏借贷者提供了巨大的空间。由于影子银行投的长期资产变现难度大,易导致流动性风险,而且影子银行在各金融市场配置资产受到风险冲击时,能传递给主要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危害无穷。鉴于影子银行具有高风险高杠杆的特征,必须将其纳入严格监管之下。
第三,必须处理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
今年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要树立正确政绩观,严控地方政府债务增量,终身问责,倒查责任。表明了中央控制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决心。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违约率有所下降。但部分地方政府债务增长仍然较快,问题也比较突出。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连续多年扩张,惯性很强,城投债约占我国债券市场的三分之一,“重借轻还”的倾向还未出现实质性改变。鉴于此,需敦促地方政府消减支出,降低债务存量水平,引进社会资金,进行债务组合,限制信托、融资租赁等融资模式。
第四,必须处理好房地产市场过热问题。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呈现房价高企的特点,投资或投机性购房比例逐步上升,目前,我国的GDP占全球比重为15%,而房地产市值占全球比重是23%,房地产市值高于GDP比重。自2007年以来,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控制房价过快增长,但房价仍持续攀升,银根宽松、违规放贷,助长了过热房地产市场的形成。但风险往往是在不经意间发生,房地产市场也不能够脱离经济规律。因此,必须采取应对措施,限制房价,防止房地产市场由套期保值者发展为投机性或庞氏借贷者。
第五,必须加强金融监管。
日前,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成立运行,这是落实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要求的重要措施。委员会的成立,有助于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健全金融监管体系。有助于加强对相关政策的协调,加强对金融乱象的整治,提高金融监管的权威性和有效性,更好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下一步,要在金融稳定委员会的指导下进一步强化金融机构监管,特别是系统风险监管,建立风险预警机制。要构建稳健运行的金融机制,营造良好的运行环境,特别注重法治层面建设、金融体制建设和微观组织建设。
济危机不是由外来冲击或是失败性宏观经济政策导致的,而是经济自身发展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