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差理论
一、基差的概述
所谓基差,就是指特定商品的"现货价格”与“用来为其保值的期货价格”之间的差。
基差的计算公式可写为:基差=现货价格一期货价格
基差包含着现货和期货两个市场间的“运输成本”和“持有成本”。运输成本反映现货市场及期货市场的空间因素,这也就是在同一时间、两个不同地点基差不同的基本原因;持有成本反映两个市场间的时间因素(即两个不同交易月份的持有成本),也就是持有某种商品由一段时间到另段时间的成本。持有成本包括,仓储费用、利息(占用资金成本)、保险费、损耗费等。就同一地区而言,持有成本是时间的函数,距离合约交割日越长,持有成本越大;随交割曰临近,持有成本逐步减少;当非常接近交割日时,持有成本趋近于0,此时,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也将非常接近。此时的基差数值仅仅反映的是运输成本。
基差的构成、基差的变化情况,见图7.3。
图7-3高差的构成、高差的变化示意图
如果现货价格髙于期货价格,那么基差为正数;如果现货价格低于期货价格,基差为负数;当现货价格与期货价格相等时,基差为零。
当然,基差为零的现象可以只作为一种理论上的假设。因为,事实上基差为零的现象很难出现,大多是基差趋于零的情况。
基差为正数、负数、趋于零的三种结果,主要取决于现货价格和期货价格的高低。它们分别表示三种不同的市场情况:
1.基差为负数的正向市场
在正常的商品供求情况下,基差一般应为负数——即各月份的期货价格应大于该商品的现货价格,远期月份合约的期货价格还应大于近期月份合约的期货价格。这是因为,期货交易者持有期货合约,就同时意味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还需支出一定的持有成本。而承担这些风险与支出的成本不可能是徒劳的,它要反映到期货价格中去,从而会使期货价格在正常情况下高于现货价格,会使远期月份合约的期货价格高于近期月份的期货价格。
因此,当某时、某地的基差为负,就说明当时当地的市场情况处于正常。由于在这种正向的市场条件下,持有期货合约就会获得价格报偿,所以,这种市场也称作"有报偿关系”的市场。
2.基差为正数的反向市场
当市场上商品出现供不应求、货源短缺现象时,现货价格会髙于期货价格、
近期月份合约的期货价格会高于远期月份合约的期货价格,此时的基差便为正
数。在这种市场情况下,期货价格就不能反映出持有的成本,从而持有者就不能获得价格报偿,反而会产生负的持有成本。所以,这种市场也称为“有折旧关系(或反向)”的市场。
3.基差趋于零的市场
当期货合约的交割日到来时,期货合约中所包含的远期因素会逐渐消失,期货价格中所包含的运输成本也会逐渐消失,持有即将交割的期货合约将不会得到价格报偿。现货价格与期货价格之间的差距会逐渐缩小,互相趋同。如果存在较大差距,便会产生投机套利交易行为,最终也会拉平现货价格与期货价格。所以,到最后交割日,现货价格与期货价格之差,可能不一定是零,但会趋近于零。这也是套期保值交易能够取得保值效果的一个基本经济逻辑。
根据基差的变动方向,可将基差变动分为“强势”与“弱势”两种,见图7.4。
图7.4基差强势、弱势图
当基差由负基差向正基差变动时(如从一10向一5转化),说明基差呈现“强势”;反之,当基差由正基差向负基差变动时(如从10向5转化),说明基差呈现“弱势”。
基差的这种变动,会对“多头”套期保值者与“空头”套期保值者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套期保值者必须密切注视基差的变动方向。
影响基差大小和变动方向的因素很多,这些因素主要有:利息率;中央银行的金融政策;政府的财政政策;期货合约有效期的长短;保证金率的高低;现货债券市场供求状况;股票市场的供求状况;其它有价证券市场的供求状况;预期的通货膨胀率;商业活动总水平;经济增长状况;季节性因素(如公司、个人季度税款支出);国际投机资本的流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