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操作是最简单的,一买一卖,但买卖间又是最复杂的,面对着买卖这道股市选择题,股民在操作中往往容易迷失,甚至很多时候明明知道是火坑却忍不住往下跳,认为自己就是那个幸运的可以火中取栗的人,但结果却被烧得遍体鳞伤。之所以如此,是源于股民忽略获得》利的两大基石。一个是对操作次数和操作时机的理解,一个是对操作系统有效性的感悟。股民只有把握好上述两点,才能够用操作真正摆脱亏损与被套怪圈。
操作次数决定了赢利幅度
关于操作次数,股民往往存在很多误区,比如说短线操作误区、T+0误区、追求操作次数与收益最大化误区等,这些直接影响到了股民的赢利,而很多时候正是因为这些误区导致股民将赢利变成了亏损,甚至是深套。因此能够解决上述误区,那么在买卖操作时机方面,股民也会有更深的理解。总结起来主要是以下三个要点:
1.操作不在于多,在于精!
看过笔者《股市钱规则》卖出篇之“市场赢利模式”的读者都应该清楚,面对同样的股市,很多时候看上去差不多的操作,但最后结果往往会大相径庭,这是为何?就是源于赢利模式主导股民财富的多与少。很多股民认为一味地提高成功率,一味地增加操作的次数就能够获得财富,这其实是非常大的误区,笔者可以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计算,如图4-14所示。
此处再度选取五类股民的赢利模式,即新股民、稍有经验股民、老股民、精英股民与股市大师。而为了计算方便,在此我们并不考虑复利效应和机会成本,只是单纯计算每次操作。为体现其长期的操作,选取1万元为每次操作的资金(即无论之前操作结果如何,每次操作的资金量都为1万元),而操作次数定义为100次,10%以下定义为小额亏损和赢利的数值,而50%以上定义为大额亏损和赢利的数据,为了体现赢利模式的神奇,特意在此将所有人群的操作成功率统一设定为50%,这样一来就可真正体现赢利模式的作用。通过结果对比,首先,我们发现在同样的操作成功率面前,结果差别非常大,而且这还没有掺杂类似复利、机会成本和资金运用等诸多问题。其次,我们也可以理解股民的亏损怪圈,并不是因为操作成功率不高,而是股民没有建立风险控制机制,同时在操作类型选择的思路上也存在问题,在这样的局面下股民越是努力操作,亏损越多,而亏损越多越要操作,结果就是始终处于怪圈之中。所以股民要想真正解套自己,就需要从这个层面进行改变,否则就是成功率再高,在这样赢利模式的束缚下最好的结果也仅是处在盈亏边缘。
最后,从赚钱这个层次上看,股民平时总是对一些股市大师的操作感到奥名其妙,如巴菲特、索罗斯、罗杰斯等成功投资大家,有些时候他们看上去很保守,蛰伏于债券市场,博弈那些收益率并不怎么高却很稳定的固定收益类产品;有些时候却又非常积极,动辄几十亿美元、上百亿美元去收购实业公司;有些时候看到市场明明还有一段机会却提前离场;有些时候明明感觉到市场依然还有些未知因素,而他们却已经开始对一整条行业链进行了布局。
其实这是源于我们没有真正理解他们的赢利模式,这里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源于他们资产实在是非常庞大,运作起来需要时间,一旦市场和其他资金知晓,他们就将失去最佳的买卖机会,所以就必须要做到“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很多时候处于一种冷静观察的状态,去观察市场和其他群体的弱点,然后通过点穴的方式,快速投入资金以获得最大的利润。这样在某一个时段来看,似乎他们的收益率并不高,而从较长的时间段来看,他们却是市场的大赢家。另一方面,大资金本身就具有巨大的影响力,而这就是其优势,不仅可以通过收购来获得利润,通过自身影响力的广告的影响力,而这就是其优势,不仅可以通过收购来获得利润,通过自身影响力的广告效应,也能够带来其他资金的追捧,从而提高收益。比如说我们时常能够在市场中听到的巴菲特概念股就是如此,所以很多时候大资金会大张旗鼓地越地进行收购,目的就是营造一种场势,引发其他资金的跟风;再比如说A股市场中经常出现的汇金增持、大股东增持、基金公司自购基金增持等皆是这样的行为。对于普通股民来说,虽然我们无法直接复制这些投资大师的操作,但很多思路却可以借鉴,比如很多老股民,一旦建立起来了自己良好的赢利模式,就要有充分的自信,敢于去执行,哪怕在某一个阶段不如别人,但如果坚持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赢利模式的优势会加速明显。
综合总结一下,通过上述分析,股民应该对操作有了新的感悟一操作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很多时候为了运用好的赢利模式,要放弃一些小的操作,甚至是看上去能够带来收益的操作,这并不是股民能力不行,而是以大局为重。1月份是资金最宽松的时间,而在12月份由于年底资金结苒和业绩考核的因素,资金本身的压力会比较大,所以股民在12月中下旬很难博弈到好的收益,倒不如顺势回笼资金,对一年的操作进行总结,同时准备开始进行对年报板块的博弈,做好相关功课。看上去这段时间由于减少操作似乎在收益方面没有太多提高,但这样的操作避免了被套,也能够给即将开始的年报板块操作预留充足的空间。而“年报实战操作系统”年均复合增长率能够达到30%~50%以上,这是非常可观的。此外还有一年中固定会出现的“次新股行情”、“价格显露会暴涨”、“逆向把握重组机会”系统的应用,为了能够使用这些优秀赢利模式构筑的系统,就需要减低一些操作的频率,为其预留空间。表面上好像是操作机会减少了,实际上却是能够取得更好的财富效果。笔者常说“思路决定收益,策略决定操作”,说的就是该点。股民操作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财富,并不是操作本身,因此一切都要以实现最终的财富为目标。此外,还有一点就是股民越是频繁切换操作,越能说明操作思路和模式与市场不符合,应不断地修正方向,在很多时候当与市场取得良好的契合度时,会进入到一种“匀速前进“的状态,达到无为而治的效果。
2.操作不在于全,在于理!
很多股民总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如何把握买入的低点?如何把握卖出的高点?如何做好波段,从而将利益最大化?如何做好仓位的分配?其实这些问题暗藏了很多的误区与陷阱,最关键的就是上述所有问题都不是由股民决定,而是由股市走势和规律来决定。比如说买入的低点与高点,如果狭义地看,那就是股价的低点与高点,低点是在下跌中形成的,却要通过一波上涨才能确定,同样高点也是通过一波下跌确定,这样从形成机制上就已经让股民很难把握了。再加之市场交易存在很多的不确定因素,尤其是在交投特别活跃和稀少的情况下,盘面很容易出现大幅的波动,也就使得低点和高点出现的未知因素较多,很难真正精确把握。若从广义的买卖操作中的低点和高点分析,这个博弈相对简单,也就是说在其重新进入上升趋势后确定低点,然后以此为标准确立博弈低点区间,这样的操作虽然稳健,但注定不可能将利润最大化。
因此将利润最大化的想法,本身就有一定的问题,它在将股民推向一个矛盾的境界之中。比如说狭义的利润最大化,就是在最低点买入、最高点卖出,在前面分析了,最低点在下跌中出现,而最高点在上涨中出现,但注定最高最低点只有一个,那么期间出现的所谓低点都是骗局,一旦股民企图博弈利润最大化而在下跌状态买入,那么被套几率是非常大的。我们可以举例说明下,不必选取熊市中持续下跌的走势,仅仅选取平时振荡市行情,以上证指数2010年二季度走势为例(如图4-15)。在这波下跌中,每次长阴过后都会有2-3天的阳线,甚至不乏中长阳线出现,股市中也不断地有人说这就是最低点了,但随后我们看到的是持续的下跌,哪怕到最后构筑了平台,却依然还不是最低点,最终砸到了2319点,什么是低点,如何把握?只有到了随后一波反弹开始,我们才能够确定低点。包括前面介绍的2011年二季度的走势,人们都认为2610点是低点,但最后一波持续的破位,几乎在30分中就直接跌到了2500点,隔天又砸到了2437点,因此博弈低点一旦失败,代价是非常惨痛的。如果在熊市中就很可能在几天内让你的资产缩水达到50%,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因此股民千万不要养成去博弈市场最低点的习惯,那样就是将自己推入深渊。在选股问题上,笔者常说那些持续创新低和走弱的的个股不要碰,并不是说此类个股不会涨,而是说其随后下跌的概率很大,尤其是持续破位下跌的概率很大。即使股民博弈成功了,其得到的利润也不多,但一旦失败损失的本金则很多,这样博弈得不偿失,还不如退而求其次,选择那些在下跌中,持续放量并能够将低点抬高的个股,这样博弈成功的概率更大,而且还可以将前面的低点作为止损、止盈位,更有利于操作。
那么博弈高点是否就没有这么大的风险呢?表面上看博弈高点比低点买入安全些,至少不会深套,只是卖早了而已,但其副作用比较大。因为总是去博弈卖出的高点,很容易造成操作思路上的混乱,本来买入依据以及卖出四大法则(该法则在《股市钱规则》一书中卖出篇有解说)既能够充分保证买入思路的执行,把握个股上升趋势,又可以规避市场相关风险。但如今股民很可能因为一个盘中的冲高行为或仅仅是涨幅过大就轻易地中断操作而卖出,而当发现博弈错误后又很可能会盲目地买回,这样一连串的问题就会导致忽略市场风险,也将本来条理清晰的操作思路变得混乱起来。如果在平时还好,一旦在牛市,很容易白白错过很多的机会,一旦市场转弱,就会进入到前面赢利模式中提到的亏损怪圈中。因此笔者还是建议股民,不要轻易地改变卖出法则,还是应该理性地从市场风险控制机制出发,去进行个股的卖出操作,卖出操作的意义就是让风险停止,而不是追求所谓的高点。
说到仓位的分配,笔者的认识可能和大家不同。笔者认为仓位的把握也不是由股民决定的,而是由市场走势与股民预期和计划的契合度决定,市场的系统风险决定一小部分。如果股民制定的计划和预期设想得到了股市的验证,而股市本身又没有出现大的系统性风险时,那么此时任何的加仓行为,甚至满仓都不过分;假如股市走势已经证明股民买入依据不对,已经出现了被套情形,这就是一种警示,此时要停止一切买入操作行为,及时反思错误的根源,必要的话要减仓或清仓规避风险;此外在市场出现了比较极端的走私货之后,在没有确定市场真正稳定前,至少应该在一段时期内保持半仓以上的现金,一方面是规避风险,此时市场是处于一种失控状态,没人预料会发生什么,另一方面是提高自己操作的主动性,为后面操作预留空间。换句话说,当你对自己的买入依据非常有把握的时候,可以直接重仓,但此时相关风险控制就需要跟进,一旦做错及时纠止;而对自己的买入依据不是很有把握,那么就采取试探性的买入,当市场走势—步步体现当初预期时再逐步加仓也不晚;而当股指出现系统风险时,股民就应该快速做出决断,将仓位降下来,因为市场出现了我们控制不了的因素,与其任人宰割,不如主动退出以自保,毕竟对于股民来说面对风险和市场大跌,只有喊低仓位才是应对的唯一办法。股市没有救世主,只有自己救自己。
总结上述三点误区可以发现,股市没有所谓的利益最大化,那只是一个传说而已。很多股民经常会以所谓的短多中空、短空长多等作为操作的依据,表面上这是在扩大利润,似乎市场的利润都要博弈到,其实这是给自己制造麻烦,因为这些很容易让股民做出自相矛盾的操作,明知道后面有利于空头,要下跌,却要去博弈一个短线的买入操作;明明短线卖出了就可以规避风险了,却要筑底去博弈大行情,结果最后连股民自己也搞不清是买还是卖了。真正的操作,应该是根据市场趋势做出一个比较明确的判断。如果你看空后市就应坚定地持币观望,等待市场趋势改变,稳定后再去博弈。虽然放弃了短线操作的机会,是个损失,但真正的目的是为了规避风险,以追求更大的操作机会,同时本身短线博弈的就是概率,谁也无法保证短线就会成功。操作周期越短的操作,其行情的随意性越大,很可能一个传闻和隔夜的政策变动就会改变一切。为了没有保证的蝇头小利而丧失未来操作的机会,并不划算。因此股民操作尽量是在确定一个方向后,执行一种明确的操作,这样配套的选股、止损止盈机制都会非常清晰。如果股民自己都混乱了,进行前后矛盾的操作,那么无异于自己挖坑自己跳,被套和深套的结局自然顾理成章。
因此股民应该明白一点,我们普通股民注定不是市场行情的决定者和改变者,仅只是一个跟随着,在很多时候让出来一部分空间给那些所谓的“高手”与“大师”们,自己反而能够获得更大的操作机会与赢利空间,何乐而不为呢?因此股市操作追求的不是面面俱到,而是“理“。博弈属于我们的那一份利润就足够了。同时财富不可能靠一次操作获得,而是靠持续的赢利积累起来,既然是长期,何必一叶障目失去整片森林的美好呢。
3.操作不在于己,在于势!
究竟是谁来决定操作,例如选择短、中、长线操作,选择T+0操作,选择止损出局等?表面上看是股民在选择,实际上真正的决定者是股市和投资品种本身。在本书第一章笔者介绍短线与长线的意义时也讲过,决定操作时间有三点:市场环境、投资品种的赢利模式、资金的时限性与赢利模式,也就是说股市给了我们相关的机会,我们仅仅需要根据上述要素进行对应的操作即可。股市是决定者,股民是跟随者,为什么要强调该点呢?就是在操作中我们珂以去预测行情,但绝对不可能去创造行情。有一句话叫做“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可在股市中演变为“股民一预测,股市就发笑”。之所以这样说,是源于在国内市场,机构、媒体、券商等很多时候都是以唱为主旋律的。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源于A股长时间处于只有做多才能赢利,尤其是进入股指期货时代后,很多股民依然无法直接参与做空模式,导致股民还是对做多充满无限的期待。另一方面也是为迎合交易所、券商、IPO上市公司利益链条等一批以市场交易量为基础赚钱的“交易成本怪圈“受益群体。这些群体都是需要有声音唱多去引入资金来赢利的。因此我们看到了,一旦进入到牛市,几乎所有的机构和媒体都成为了“股神”,而一旦到了熊市,“股神”马上就变成了“黑嘴”,所有的唱多都成为了陷阱。所以在股市中,人们就总结出来了,“股民一预测,股市就发笑”的谚语。
当然这里并不是说,股民不该思考,不该预测,而是说股民往往把自己的预测当成了客观事实。后市可能的交易走势是无限多个,但真正的走势只能是一个,无论大概率、小概率事件,只要发生了就是客观事实,股民必须去遵从,大到我们看到历史上2007年的“5.30”;2008年金融危机引发的历史大熊市;2009年8月整整1个月的持续大跌潮;2010年4月16日股指期货上市标的指数定位过高引发的做空潮;2011年8月开始的美偾危机。每一个事件看上去都是那么的突然,但能怎么样呢?一旦出现了股民就得接受。小到个股方面也是如此,很容易受到突发事件的影响而快速走高与快速走低。比如说双汇股份(如图4-16,在2010年3月19日因重组消息而突然停牌,停牌前资金几乎没有任何察觉,量能也没放大,随后复牌连续大涨。而时间到了2011年3月15日,随着“央视3.15”对该公司“瘦肉精”事件曝光,引发股价在当天午后突然大跌。两次都是无法提前预知的突发事件,但结果却是天壤之别,一只个股尚且如此,那么A股总计3000多个投资品种会发生什么,真的是没人能够说清楚,所以股民一定要顺势而为。我们可以进行分析,目的是准备好相关的对策,但并不可以去改变和创造行情。
很多股民非常热衷T+0,认为这样很自由,又可以买,又可以卖。但真的如此吗?笔者认为股民的T+0方式是非常差的习惯,因为股民所谓的T+0就是单纯对单一个股进行买卖操作。而A股本身T+1的模式决定了当天买入的股份,有两个危险的时间段,一个是买入后被冻结的时间,市场出现任何情况也难以操作;另一个是第二天早盘一旦低开就意味着之前买入的股票被套。此外,这种T+0也是一种矛盾的模式,明明卖出是规避风险却要买入,而买入看多却要卖出,表面上是拿到一些短线波动的利润,而实际上一旦做错就意味着大幅亏损,就如同前面“要点一”中所介绍的,成则博小利,亏则是深套,非常不理智,而且这样操作无疑是在增加交易成本,真正受益的是交易所和券商。其实资金真正进行的T+0操作是ETF套利模式,即通过特殊的机制,将当天买入的股票通过其他模式卖出或置换出去,这样避开了T+1模式下个股锁定期无法操作的风险,而并不是股民那样的T+0。此外包括市场突然出现大跌,以及突发利空时,千万不要进行T+0的波段操作,正确做法就是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尽快离场和减仓才是明智,所以,从以上这些我们可以发现,市场中真正决定操作的是股市本身,而不是股民。股民可以做出各种预测和计划,但目的是为了顺应行情,一旦行情出现变化,股民应该及时修改去顺应股市,而不是说以侥幸心理认为股市会顺应股民,因此操作不在于“己”(股民),而在于“理”(股市的规律与股市走势的客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