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油失意优尼科、海尔退出对美泰克的收购、TCL和阿尔卡特劳燕分飞、明基断奶西门子、华为和中兴等因“安全问题”收购业务搁浅、中国移动收购Millicom 失败等一系列案例,我们得到的结论是,近年来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之旅并不顺利,总是伴随着政策壁垒、投资失败的阴影,中国企业在海外收购成功率仅33%,有67%左右都是不成功的,即使之前能成功收购海外企业的,在此后的相互磨合过程中也多多少少会受到阻碍或者歧视,乃至分道扬镳。
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2004 年联想宣布与全球三大私人股权投资公司德克萨斯太平洋集团(Texas Pacific Group, TPG)、泛大西洋集团(General Atlantic, GA)及美国新桥投资集团(Newbridge Capital)成功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至今融合很好,没有不良反应的迹象;
2008年9月,中联重科联合弘毅、高盛及曼达林等PE基金,成功并购意大利CIFA公司(Compagnia Ialiana Forme AcciaioS.p.A),成为全球最大的混凝土机械制造企业。这是偶然的胜利,还是代表着一种 必然的发展趋势?实体企业与私募股权基金(PrivateEquity, PE)的结合真的能够扭转中国企业在走出国门时屡屡失败的命运吗?
目前是国际经济的变盘期,大笔外储与国际资源价格的走低,为中国企业提供了一次走向世界的机会。很多境内企业跃跃欲试准备走出国门大展身手,汽车企业拟直接收购国外的品牌与技术,金融机构酝酿走出国门,在华尔街水深火热之时重新为投资银行正名,而资源公司的参股更是如火如茶,已经有中铝、五矿等央企在参股谈判的关键时期。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市场博弈,如果只凭“抄底"的冲动是很难成功的。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发达国家的一些企业面临破产、低价出售,吸引了中国企业家的眼球。
面临众多选择,如何“淘”到一只“会下蛋的鸡”?如何在充分了解当地政治、经济、法律、文化、行业及企业自身的情况下,能够有充实的资金成功竞购一个优质企业? 到底有没有能力管理好被收购企业,如何整合和提升被收购企业?这些都是摆在欲走出国门、抄底收购的中国企业家们面前的难题。然而,PE能够帮助企业解决这些难题。
私募基金的管理者已经变成全世界最懂得产业、最能够同最好的技术投资者和管理者融合起来的金融家。私募股权融资推动收购兼并、产业重组,最后发展为跨国公司,私募股权融资就是整个收购兼并和市值时代的主导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