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雷并购徐工集团的案例给我们哪些启示?
从徐工从事的是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国家战略产业出发,从中国消费者的利益角度出发,徐工就不该被外资收购,更不用说凯雷的出价太低,可以说,凯雷的失败是必然的。但为何还是经历了漫长的曲折的协商过程?这不得不“归功于”地方政府急于改制徐工的热情和对私募投资基金的陌生。
凯雷并购徐工给人这样的感觉一最初地方政府出于加快国企改制的需要,急于将徐工“下嫁”凯雷,但由于舆论的介入引发对国内重点行业安全和贱卖国有资产的大讨论,以及对私募投资基金的逐渐了解,政府意识到之前的行为不妥,以至于双方虽一改再改收购方案,政府最终还是“反悔”了。由此自然联系到国企的体制弊端:首先所有权的归属问题使得决策者的行为难免有些激进;其次,相关决策者的胜任能力也令人担忧。
收购本应属于市场的选择行为,但是由于国企自身的特殊性,必然导致政府的介入,使得这场轰轰烈烈的“婚嫁案"变幻莫测,一波数折,最终还是无疾而终。政府在凯雷收购徐工案中扮演的角色令我们反思。
出于加快国有企业改制,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目的,地方政府对外资的渴望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一旦涉及国内重点行业的安全和涉嫌贱卖国有资产时,政府就得谨慎考虑引入什么样的外资了。凯雷折戟徐工案告诉我们,在外资大肆进入国内的大背景下,国企特别是重点行业的国企是否能够转让控制权给外资PE,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