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说明
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调查是在对820家企业的采购经理的月度问卷调查基础之上形成,PMI指数是通过对问卷中采购和供应等定性问题的判断结果加工汇总而成。
PMI调查范围涉及《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4754-2002)中制造业类别的28个行业大类,最终合并为20个制造业行业,按照每个行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来确定调查的样本数,再根据地域代表性进行PPS抽样确定被调查企业。
调查结果反映了当月相对于上月的变化。报告对企业经营活动中的新订单、积压订单、新出口订单、采购量、进口、生产、供应商配送、存货、产成品库存、就业和价格等进行了量化描述,并显示出每一个指标回答的百分数、正面的(增加、好)与负面的(降低、坏)趋势之间的净差额和各项扩散指数。指数的计算是将正向回答的百分数加上回答不变的百分数的一半。扩散指数具有先行指数的特性,可以很方便地显示变化的趋势及变化的范围。指数在50%以上,反映某一方面经济活动扩张;低于50%,通常反映其经济活动衰退。
PMI是一个综合指数,由5个扩散指数加权而成。这5个指数是依据其对经济的先行影响程度而定,各指数的权重分别是:新订单30%,生产25%,就业20%,供应商配送15%,主要原材料库存10%。制造业PMI指数在50%以上,反映制造业经济总体扩张;低于50%,通常反映制造业经济衰退。
值得重视的CPI和PPI
目前,我国CPI的统计范围包括8大类263个基本分类,约700个规格品种的商品和服务项目。其中,8个大类包括: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该指数的调查范围涵盖了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各类消费品和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多种服务项目,较全面地反映了当前消费领域的物价总水平。
国家统计局CP1覆盖的8大类商品中,食品、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的权重居前三位,分别为33. 2%、14.2%和13.2%。目前,相关部门对各类商品的权重每年进行微调,每五年进行一次大调整。
PPI的调查范围是工业企业出售给本企业以外所有单位的各种生产资料和直接出售给居民用于生活消费的各种生活资料。其中,生产资料包括采掘工业、原材料工业和加工工业 3类生活资料包括食品、衣着一般8用品和耐用消费品4类。在PPI的结构中,生产资料所占的权重较大,超过了70%;生活资料所占的权重只有不到30% ,因此,PPI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工业企业生产成本的高低。目前,我国计算击 PPI的“商品篮子"中覆盖了全部39个工业行业大类,涉及186个种类,4000多种产品(9500多个规格),较全面地反映了当前工业品的价格总水平。
PPI主要反映工业产品第一次进人流通环节的价格变化,是生产企业之间或生产企业与商业企业之间进行商品交易的价格变化;而CPI主要跟踪消费市场上进人最终消费者手中的消费品和服务的价格,因此,从生产——流通——消费的价值链来看,PPI是CPI的上游,并形成PPI上升推动CPI上升,PPI下降拉动CPI下降的传导关系,通常被称为正向传导。由于价格机制在信号传导上的时滞,PPI的变化要领先于CPI的变化。
PPI对CPI的影响主要通过两条路径。一条是生活资料出厂价格直接影响CPI变化。不过,由于生活资料在PPI中所占权重较低,所以PPI中生活资料部分对CP1的影响并非是决定性的。另一条是生产资料出厂价格的变化,引起生产消费品的企业生产成本的变化,导致消费品出厂价格变化,间接导致CPI变化。
PPI上涨,受益大的行业很多,如2009年1~2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由下降转为明显上涨。由于需求增加拉动PPI由去年同期下降3. 9%转为上涨4. 9% ,受价格上涨影响较大的石油、钢铁、有色、化工、化纤、电力等行业利润均成倍增长。
人口方面的统计数据使投资者能够看到各种经济趋势的根源
我国中低端劳动力供应出现“历史性”拐点,我们以此为案例进行分析如下:
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受到战后生育高峰和计划生育的双重影响,呈现出中间高两端低的形态。未来,新增劳动力的下降和退休人口的增加都是不可避免的大趋势,如果按照劳动力人口是15~60岁来计算,截至2009年,中国即将进人劳动力年龄的人口(10~14岁)与即将退休的人口(55~59岁)已经达到平衡。中国劳动力年龄人口已经达到历史性顶点,未来将呈现加速下降的态势。我们通过历年出生人口数和相应年份的高等教育招生人数的比较可以看到,高等教育毛人学率从1980年的约1%提升到了2009年的28%,到2025年预计会提升到70%左314右 (假设招生规模年均增加30万人)。而当年18岁而未能获得高等教育人学资格人数从80年代初的2500万人,回落到2009年的1600万人,而到2025年将减少到460万人,减少70%。大学扩招加剧了中低端劳动力供给的下滑。
另一方面,由于历史原因,目前40岁以上人口的受教育程度非常低。这样未来大幅增加的退休人群中,中低端劳动力至少要占到90%。供给减少,退出加快,中国中低端劳动力的存量我们估计至少会以年均3%的速度递减。未来15年将会减少一半。
从人口因素到经济方面,我们看到,随着“民工荒”愈演愈烈,劳动所得在社会分配中的份额将有显薯提升,中低端大众消费的升级或出现爆发。
另外,人口老龄化与婴儿潮引动健康食品潮流,未来15年,60岁以上人口所占比例将从14%提升到25%以上,加上社保体系的改善,老年人保健食品需求将会有显著增长。近几年出现的结婚潮,会使得婴幼儿食品进入下一个周期性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