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走势和当时经济金融形势分析
2002年1月29日~2002年6月25日的反弹行情主要因素:(1)2002年1月28日,中国证监会公布国有股减持方案阶段性成果;(2)2002年2月21日,央行再度降息。
分析:1994~2001年中国股市的7年大牛市,背后的重要驱动力源于利率的持续下调,而2001年6月开始的股市下跌,主要导火线是国有股减持。本次两个利好信息:一个是7年牛市主要驱动力的延续,另一个是牛市下跌原因的修复,新进场的资金还是过去的利率和政策敏感性资金,这决定了本次反弹也将是2001年6月股市下跌前原有股市投资逻辑的延续。因此,本次反弹行情中高市盈率(成长股+概念股)指数上涨幅度最大。
2003年1月6日~2003年4月16日这波熊市反弹行情:2003年初的行情启动并没有明显的政策面信息配合,但宏观经济在2002年GDP恢复高速增长的背景下,出现了非常明显的行业分化现象,汽车、钢铁、能源、石化、港口、金融等行业持续走强,上市公司利润大幅上升。行情的主要驱动力来自于强势行业利润高增长,行情的主要推动资金为证券投资资金,资金流向表现为价值投资理念倡导者的证券投资基金向“五朵金花”行业集中,基金抱团取暖,股市出现“二八”现象。因此,市场出现了明显的价值股和成长股的分化走势。
2003年11月13日~2004年4月7日熊市反弹行情:在外围股市普遍强势上涨以及中国GDP增长强劲的背景下,基于对2004年股市行情的美好预期,各路资金加速进场,各类社会游资成为这轮反弹的主要推动者。股市表现为科技股、重组股甚至绩差股、老庄股超跌股与价值股轮番上涨的局面。
2005年6月6日~2006年12月31日的大牛市第一阶段:主要驱动资金为证券基金(2006年被称为基金年)、保险资金、社保基金.QFII为代表的机构资金和国际热钱。低位启动,以价值挖掘为主,低市盈率代表的价值股涨幅遥遥领先。
2007年1月1日~2007年5月29日的大牛市第二阶段:主要驱动资金为储蓄搬家。大牛市行情进入中间阶段,市场情绪极度乐观,高市盈率指数所代表的成长和概念股票快速上涨,短短5个月,上涨近两倍。
2007年5月30日~2007年10月16日的大牛市第三阶段:主要驱动资金为基金发行猛增。大盘价值股上涨。
重点:新入市资金的来源及其风险收益偏好决定股市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