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丰集团提出著名的软三元的供应链管理理论,可是这软三元建立在研发和销售基础上,而怡亚通提供采购、分销、物流、仓储等服务都是低附加服务,在整个供应链中处于非核心地位,盈利空间本来就很有限,怡亚通又将这些业务再倒手转包给第三方,这样盈利空间就更小了。
笔者甚至怀疑怡亚通除了保税区一日流的通关业务有利可图外,其余的所谓采购执行、分销执行、虚拟生产、卖场收入等都是赔钱赚吆喝。怡亚通盈利不是因为其提供的一站式供应链管理服务,而是其提供一日流等服务,而怡亚通古怪的存贷倒挂资金运作模式每年损失几千万元利息费用又将这些服务交易收益抵消了:贸易执行本来只有一点微利,但扣除资金成本之后就变得亏损了。
笔者严重怀疑供应链服务公司的盈利能力,它甚至比软三元理论中的硬一元(制造)更难赚钱,因为其提供的服务的附加值比制造业的附加值还要低。一家贸易公司(怡亚通)或一家物流公司(飞马国际)并不会因为换上一件马甲(供应链管理服务)就可以实现业绩的突飞猛进。
笔者怀疑国信证券夸大供应链管理服务公司的盈利空间和成长空间,不管是怡亚通还是飞马国际,他们的商业模式并没有实质创新且极容易被复制,这样的服务公司竞争优势到底在哪里?国信证券的物流故事能讲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