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笔者找不到北京科锐2006年的申报稿,故不能确定上述传言是否真实;但北京科锐确实存在明显的季节性波动特征,这与垄断行业资金预算管理体制有关系,但这肯定不是被否的主要理由,上述传言核心是关联交易比重过大,主要依赖于集团公司,但北京科锐明显不存在这个问题,令笔者惊奇的是,2009年申报稿显示,北京科锐与电科院及其关联方没有任问关联交易,这真令人难以置信。不跟电科院发生往来有可能,但与电科院旗下的众所企业没有发生业务往来,真是令人难以理解。
北京科锐2006年被否之后,如果要二次上会,只要等6个月,一般企业第二次上会会隔一年,但这家企业2007,2008年都按兵不动,直到三年之后才再次上会,这其中不知道是否有难言之隐。第一次上回保荐人是中投证券,此次改为平安证券。北京科锐护股股东是科锐北方,这是,家员工持股公司,共有44名股东,其中前四名股东占了62.18%(见表15-1)。
表15-1 北京科锐前四名持股职工股东
笔者查了一下这44人在发行人任职情况,基本都是中层以上干部,但也有少数只是工程师,可是有两个人很显眼。
分别是排名25及26的孟萍及谢新,这两人都是库房管理员,前者是第二大职工股东袁钦成的夫人,后者是第四大股东张斌的夫人,但更奇怪的是,这两位库房管理员老公在公司职位并不高。
张新育转让的483.97万元占科锐北京的20.49%股权,其持股比例从46.31%下降为25.82%,招股书没有披露转让价格,那么张新育为何舍得将拟上市公司控股股东20.49%转给42位职工?招股书一再声称没有代持,如果不是代持,张新育转让给这42位职工的价格到底是多少?包括2000年整体变更为股份公司之前自然人股东将股权转让给两家战略合作者,这里面转让差价是否缴纳了个人所得税?笔者没有在招股书中查到纳税说明。北京科锐一次上会与二次上会间隔近三年是否与股权分配纠纷有关?招股书称没有存在任问股权争议,事实是这样吗?
笔者认为,像北京科锐这种垄断行业的三产公司,其核心竞争力根本不是什么技术优势、产品优势、人才优势、管理优势及快速反应优势,其最核心优势是靠山硬,背靠电科院这座大山,电科院是国家电网公司全资子公司,北京科锐在业务拓展上有明显优势,这样的企业从诞生到现在,一直是直接或间接寄生在垄断国企的身上,就是挖公有制的墙脚长大的,有些三产根本是垄断国企的寄生虫或吸血鬼,他们在法律上是私营企业,拉业务却打着国企的旗号,像这样的企业,要吸取鲁能私有化教训,在国家对垄断国企三产政策还没稳定之前,除非是市场竞争优势十分明显且与背后靠山彻底切割关系的企业,否则是不能上市的,因为这样的企业上市,对那些草根企业明显不公平,且这样的企业最容易招惹股权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