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指数系列
上交所编制的股指中,比较常见的有上证综合指数、上证新综指、上证A股指数、上证B股指数、上证工业指数、上证180、上证50、红利指数等。
综合类指数
①上证综合指数。上证综合指数又叫上证指数或上证综指,其前身是由中国工商银行上海信托投资公司静安证券营业部编制的“静安指数”,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大陆出现的第一个能反映上海股市行情的有代表性的股价指数。静安指数的样本股是全部上市股票,包括A股和B股,1987年11月2日开始编制,1990年3月19日首次在上海信托投资公司编发的未公开发行的《股票年报》上发表。1990年12月19日,静安指数改名为上证指数,编制方法不变,并自1991年7月15日起正式向外发布。
上证指数以1990年12月19日为基期,基值为100点。截至2008年1月18日,上证指数的成份股数量为893。
上证综合指数以样本股的发行股本数为权数进行加权计算,计算公式为:
报告期指数=报告期成份股的总市值/基期x基期指数其中,总市值=E(市价x发行股数)。
当成份股名单发生变化或成份股的股本结构发生变化或成份股的市值出现非市场交易因素的变动时,同样采用上述“除数修正法”修正原固定除数,以保证指数的连续性。
该指数是国内证券市场最重要的一只综合指数,已经成为中国股市行情的晴雨表。
②上证新综指。上证新综指,简称新综指,其样本为沪市所有G股,“G股”取自股改拼音“Gugai”之首字母,即指所有已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沪市上市公司股票。此后,实施股权分置改革的股票规定在方案实施后的第二个交易日纳入指数。
新综指以2005年12月30日为基期,基值为1000点,于2006年1月4日正式向外发布。截至2008年1月18日,新综指的成份股数量为813只。
新综指的计算和调整方法和上证综指雷同。
③上证分类指数。上证分类指数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按照股票类别来划分,包括上证A股指数和上证B股指数。上证A股指数的样本股是全部上交所上市的A股,反映了沪市A股的股价整体变动状况,以1990年12月19日为基期,基值为100点。上证B股指数的样本股是全部上市B股,反映了B股的股价整体变动状况,以1992年2月21日为基期,基值为100点。这两种分类指数均自1992年2月21日起正式发布。截至2008年1月18日,上证A股指数和B股指数的成份股数量分别为803只和54只。
另一类分类指数是按照行业来划分的,因此又叫做行业分类指数。上证行业分类指数将上交所所上市的股票按照工业、商业、房地产、公用事业和综合等分为五大类。这五种股指均以1993年4月30日为基期,并根据当日上证综合指数收盘数确定这五类股指的基值为1358.78点。
截至2008年1月18日,工业指数、商业指数、房地产指数、公用事业指数和综合指数的成份股数量为566只、55只、31只、93只和140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