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策面手段体系中,金融手段相对薄弱,行政手段的作用.比较突出。在西方股市中,购买证券提供保证金,即“保证金比例”是普遍使用的调控手段。可是在中国,央行至今还不允许信贷资金进入股票交易市场。投资者购买股票不能从银行和券商融通资金,必须持实足自有资金购头。所以,变动“保证金比例”还不能成为我国管理层调控股市的重要手段。
在股票发行和交易过程中,股市外围资金,尤其是信贷资金会:通过各种方式渗透到股市。比如,商业银行通过向券商购买国债方式,使信贷资金流入股市。中国股市每次发生过热现象时,都有一定数额的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对此,管理层调控方式主要特征是,当股价指数大幅上扬,管理层希望股市降温时,便重申信贷资金不准流人股市,对违规把信贷资金投入股市的银行机构进行处罚。反之,当股市处在低迷之时,对违规资金的处罚案例就明显减少,宣传力度也明显下降。1999年3月份,证券管理层宣布要解决券商合法融资问题。这里的融资可以选择的方式可能有:允许券商进入银行同业拆借市场进行短期融资;成立专门的资金运作公司,对券商进行融资;扩大国债回购市场等等。不过上述可供选择的方式至多允许信贷资金进入一级发行承销市场,还不可能允许信贷资金炒作股市二级市场。所以,在较长时间内,我国股市调节信贷资金流入股市规模的手段,除货币供应量政策、利率手段外,就是行政色彩的强制手段,和因时而异的处罚措施。
从政策面行政手段内容看,我国既有国外股市通常的调节交易成本,变动涨跌停幅度,加快或减慢扩容速度等等,也有其他国家没有的特殊手段。比如,我国至今不允许国营企业炒股,而对私营、集体、个人及中外合资企业则没有明确的规定。在我国,国营企业的产值和资金拥有量占整体企业的半数以上。国营企业资金不能进入股市使相当一部分资金被阻挡在股市外圆。另外,我国还有不成法律的规定,即处级以上干部不能买股票。这里的处级干部是指国家机关公务人员。还有,我国股权结构与国外股市不同,股权分为国家股、法人股和社会公众流通股。管理层规定国家股和法人股及转配给个人的法人股暂不上市流通,这种规定违反了股票的“同股同权”原则,可是这种规定能够持续数年至今不变。这些都表明我国股市政策面手段中,有许多与国情连在一起的特殊内容。
了解和把握中国股市政策面手段的特殊性,是把握政策面调控效应的前提条件,也是把握股价走势的重要方面。这是因为,政策手段的特殊性会对股价指数波动产生特殊甚至扭曲的影响。比如,1994年7月30日,证券管理层宣布股市“三大政策”,即暂停扩容、给券商融资、组建中外合资基金等。第二天沪、深两地股价指数上涨幅度达30%,一周时间上涨幅度达100%左右,又如1995年5月18日,管理层官布暂停国债期货交易,沪、深两地股价指数三天涨幅达80%左右。其后,管理层又宣布增发新股额度,股价指数又向下跳空20%以上的幅度开盘。
这种因行政手段导致股价指数暴涨暴跌事例提醒基本面分析者:对中国股市供求关系即股价指数最有直接影响力的是政策面手段;行政性手段对股价指数作用能量更大;政策面手段发挥效应的机制是,它打破股市资金与外围资金正常流通渠道和原来相对稳定的规模,它使外围资金突然大规模从股市撤走或涌入股市。由于中国股市规模相对于国民经济的规模比重过低,股市外围资金数卜倍于股市存量资金,所以,中国股市一方面发展潜力非常大,另一方面也决定了政策调控的巨大效应能量。这种能量是成熟股市难以见到的。还有,中国目前交易印花税和券商佣金水平是世界上最高的。这种过高的交易成本对抑制股市过热行情是有利的,但不利股价指数稳中有涨。投资者应当关注管理层在税收政策方面的动向。
最后,投资者在把握政策面规律和手段使用的同时,务必分析了解此时此地的宏观经济状况。管理层政策面动向无不打上经济面的烙印。经济面是政策面动向的基础,是股市基本面的基础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