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一直处于无序状态的城市废品回收,在互联网技术的加持下正变得更加高效、规范和透明:在前端,通过APP积分兑换等有效手段激励居民主动参与垃圾分类;在中端,废品品类、数量、地点分布被实时监控;在后端,垃圾流向及资源化利用等信息一目了然。
运用“互联网+”推动垃圾分类回收的治理体系,目前正在我国各大城市迅速展开。互联网最大的优势在于,它能有效地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实现线上信息流和线下物流的统一。更重要的是,互联网还改变了整个废品回收产业的生态,未来废品回收不再是简单的交易,而是升级成为一种社会服务。
银川:垃圾“去哪儿”信息可追溯
近几年,随着互联网开始进入资源垃圾回收行业,散落在居民手中的更多资源垃圾得以更加高效、智能地回收。作为全国首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宁夏银川市从2016年开始在全市探索预约上门回收、垃圾兑换积分等“互联网+垃圾回收”新模式,在方便和激励了居民参与资源垃圾回收的同时,也推动了传统废品回收市场的转型升级和垃圾分类工作的实施。
卖废品像网约车一样方便
掏出手机,打开微信小程序,一键下单,半小时内就有回收师傅上门回收废旧物品。“互联网时代,卖废品像网约车一样方便!”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党校工作的赵清涛感叹道。
对于赵清涛这样的上班族来说,处理平时办公室里积攒的旧报纸、废纸盒、过期杂志等废品,是件令人头疼的事情。“一周就能攒一大袋,重的时候有10公斤,以前都是自己搬下楼,扔到几百米外的垃圾站。”他说。
自2016年开始,银川市在全市推广一款名为“物尽其用”的垃圾回收小程序,处理废品对赵清涛来说省时省力多了。他只需要在手机里输入地址和预约时间,就有回收人员上门服务,给废品称重后,手机扫一扫,收入直接打入他的微信零钱包。
“互联网最大的优势在于,它能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实现线上信息流和线下物流的统一,提高回收效率。”负责小程序运营的杭州物尽其用信息科技公司经理黄毅说。
当然,“一键下单”模式并非适用于所有群体,比如老年人的接受程度就普遍差一些。对此,银川市还在小区推广了“定点投放兑换积分”模式,给居民创建二维码专用账户,居民在指定收集点投放资源垃圾,就可以获得相应的积分,并用来在小区超市兑换物品。
记者在银川市未来城小区看到,小区超市里整整齐齐摆着七八个资源垃圾回收桶,货架上的商品清楚地标注着相应的积分价格。居民韩学义投了2.65公斤的废纸板,手机立马收到了212积分的短信通知,他用攒的积分顺便兑换了卷纸回去。“超市离家很近,扔垃圾还能换东西,方便又实惠。”他说。
互联网技术带动下的积分兑换模式,有效推动了垃圾回收的资源化和减量化进程。未来城小区物业办公室负责人吴丽芳告诉记者,积分兑换能让居民感受到资源垃圾有价值,激励他们分类回收的积极性,小区3000多住户中已有1600户注册了二维码账户。“资源垃圾桶两天就满了,负责的公司会派人专门来收,少了乱翻垃圾桶的保洁人员,小区环境也干净多了。”她说。
市场更高效更规范更透明
目前,银川市生活垃圾资源利用率已经达到了25%,互联网正在让银川市的资源垃圾回收市场变得更高效、规范和透明。
首先,通过订单就近收取垃圾,不仅“速度”快“量”也大。据了解,物尽其用公司在银川“收编”了200多名当地废品回收人员,根据其活动范围划分街道片区,指派其在定点小区定期上门回收,如有“一键下单”系统也会将订单派给距离用户最近的回收人员。
“现在不用自己瞎转悠了,平台增加了我的业务量,每个月能比过去多回收100多公斤的废品。”已在银川从事三年多废品回收的业务员仉明说。
其次,垃圾最后“去哪了”的信息可以追溯。记者在“物尽其用”系统后台看到,废品回收的品类、数量、地点分布及流向和资源化利用等信息一目了然,既方便了监管,也为城市生活垃圾减量率和资源利用率考核提供了翔实的数据。
更重要的是,相关人员拥有资质,使得行业更规范。银川市市政管理局生活垃圾分类办公室工作人员马建华告诉记者,过去银川市废品回收市场处于无序发展的状态,价格不透明、回收站脏乱、拾荒人员上门不安全等问题,给城市管理带来很多麻烦。现在平台通过对回收人员进行资质审核和星级评价,统一配发工作服装和回收车辆,统一废品交易定价、整合回收站等方式,促进了整个废品回收市场向规范化、组织化、规模化发展。
“更深远的意义在于,互联网改变了整个废品回收产业的生态,未来回收废品不再是简单的交易,而是升级为一种社会服务,回收人员的角色也将从街头巷尾的‘破烂王’变为社区服务者。”黄毅说。
资源垃圾回收不能“单打独斗”
当然,对于“互联网+垃圾回收”这种新模式来说,在推广过程中也面临着居民积极性不足、管理难度大、企业运营成本高等问题。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由于资源垃圾本身价值较低,无论是卖钱还是兑换积分,都属于弱激励。而且,一些老旧小区没有条件配套设置积分兑换超市,居民只能参与定期在小区举行的积分换物活动,可兑换的商品种类也不够丰富,影响居民参与积分的可持续性。
马建华认为,一方面居民习惯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还需要持续加强宣传和普及力度。另一方面,银川市市政管理局还将探索开通线上积分兑换商城,改造街区普通超市增加积分兑换点等,进一步为居民提供便利。
“多头管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互联网+垃圾回收”。由于资源垃圾回收行业涉及环保、商务、工信等多个分管部门,各部门出台的管理标准不同,企业在推广回收新模式时也会遇到一些困难。比如回收车辆在进入一些小区时会被阻拦,投放的垃圾回收箱遭到破坏,一些已签订合同的小区物业将收集的资源垃圾私自售卖等。
此外,再生资源回收行业还普遍面临着税务问题。“资源垃圾回收本就是微利行业,加上多数垃圾都是从个人手中购买,缺乏增值税发票,进而无法抵扣进项税,导致企业税负增加。”黄毅说。
业内人士建议,资源垃圾回收不能靠企业或某一部门“单打独斗”,应由政府从高层统筹推进,协调好各方利益关系。同时,需进一步完善回收体系建设,优化税收政策,进一步降低资源垃圾回收利用的物流和人力成本,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
广州:垃圾分类有新玩法
业链条,都一定程度地促进了社区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许浩说,92回收完成海珠区素社街4个“两网衔接”板房和白云区1个“两网衔接”板房升级改造,自2017年底运营至今,累计回收各类可回收物约549吨。据詹文哲介绍,广船环保最先是在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推行“互联网+”垃圾分类,据测算,学生月均生活垃圾减量约97吨。
全产业链运营方式亟待形成
记者在实地走访过程中同时发现,目前尚属于探索阶段的“互联网+”垃圾分类、回收模式也面临实际挑战。
其一,提高居民垃圾分类意识依然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课题。尽管探索新的“互联网+”模式,提升了部分居民垃圾分类意识,但居民长期参与的积极性仍有待进一步挖掘。
有居民说,当前纸张回收价格约五六毛钱一公斤,普通塑料瓶几分钱一个,为了卖废品专门在家中开辟空间存储废品,经济动力实在微弱。相比之下,环卫工人定期到楼道、小区清理垃圾,还不如将废品直接给到他们。
其二,部分企业长效化运营机制仍然处在探索之中。某“互联网+”垃圾分类明星企业董事长涉嫌非法集资被立案调查后,其在部分城市运营的再生资源回收机处于暂停服务状态,被居民质疑为回收垃圾的反而成了垃圾。
此外,目前各智能回收平台运行水平也存在参差不齐的情况,且当前,广州智能回收设备多是在样板小区推行,样板小区之外,如何找到一条市场化、可持续化的运营模式、路径,仍有待探索。
从过往来看,城市垃圾分类不理想的根源在于碎片化、分类不管去向、回收无法处理、后端“散乱污”。推行智能垃圾回收设备,运用“互联网+”的方法,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解决前端分类难题。但即使只是解决前端分类难题,依然需要综合施策,构建一个一站式、立体化、全场景垃圾分类综合服务模式。
许浩等业内人士认为,对于企业来说,垃圾分类依然具有很大的市场前景。尤其在“互联网+”时代,垃圾分类也可以有很多“新玩法”。比如,现有智能回收设备厂家运营能力相对较弱,但是可以通过与新零售相结合等方式,增加用户黏性、提高使用频次。此外,在应用场景上也可以做延伸,构建不仅适用于社区,同样也适用于机关、写字楼等的应用模式。
“政府将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城市环境综合服务体系,形成分类投放、分类收运、分类处理的全产业链项目包,并通过市场化、全产业链运营的方式,最终解决垃圾分类问题,这是我们期许的未来方向。”许浩说。
近年来,广州市政府正大力推进环卫运收系统与资源回收系统“两网融合”。像呐吉岛这类“互联网+”垃圾回收模式正在兴起,92回收、小黄狗、广船环保智能收集等一批“互联网+”垃圾回收公司、设备也进入居民的日常生活。同时,提升居民垃圾分类意识、推动企业市场化及可持续化运营等,仍有待探索。
一台智能回收机月收3吨多可用垃圾
在广州市花都区花城街兰花社区里,50岁的社区居民林艳霞家中有个杂物存放点,专门存放快递包装盒、矿泉水瓶、泡沫等杂物。当杂物堆积到一定数量时,林艳霞便把它们拿到家楼下的呐吉岛垃圾分类智能回收站点。
智能回收站点设有衣物、泡沫、塑料袋、铁制品、纸皮、玻璃等十几种可回收箱。站点在每周二至周六早上7:30至10:30开放,并配备一名专门人员辅助居民进行分类。
这一天,林艳霞拿着装满可回收物品的蛇皮袋来到智能回收点,扫一扫二维码,然后将积攒的纸皮、玻璃瓶、泡沫分门别类扔到回收箱自动称重。这时,APP账号自动完成积分计数。凭借积分,林艳霞可以在网上商城兑换牙膏、洗衣液等生活用品,还可以将积分直接兑换成现金。
“投放过程方便、快捷,现在就连家里的小孩也养成了分类废品再利用的习惯。”林艳霞说。
据呐吉岛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站点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这个小区总共500多户家庭,目前就有300多户注册了智能回收APP,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很高。而一台智能回收机器,一个月就能回收超过3吨可利用垃圾。
环卫运收与资源回收系统不断融合
垃圾分类是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的源头。记者采访绿创(92回收)、广船环保等企业发现,目前它们有一个类似的发展路径:以政府确立的垃圾分类样板小区为切入点,将智能回收设备或回收体系快速铺设至样板小区,用“互联网+”的方式,引导居民将有价值的可回收物进行分类回收,从而促进社区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
居民在社区所见到的垃圾智能回收站点,只是垃圾分类体系前端的一个设备。不同企业围绕垃圾分类、回收,又有不同的服务模式和路径。据广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詹文哲介绍,企业还会切入垃圾分类宣传和督导。比如参与社区宣传场景建设,在电梯宣传框、社区广播等载体,发布生活垃圾分类广告,入户宣传督导、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等。
据广州市供销社下属企业广州绿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许浩介绍,92回收的一大特点是,除了运用“互联网+”垃圾分类,收集居民端的可利用回收物,供销社还建立街道回收板房,街道环卫工人收集的再生资源也可以定点交给供销社回收网络,实现“资源应收尽用”。
尽管服务模式有所区别,但通过延伸垃圾分类、回收产
湖南:企业联手高校助推垃圾智能分类
湖南省长沙市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可回收垃圾的智能分类处理。除了企业大力布局参与,科研机构也积极投入研发力量,在光电传感、图形识别、重量传感等技术的支撑下,拓展“互联网+垃圾回收”商业运作空间,为智能垃圾分类创造积极条件。
智能垃圾分类改变居民生活习惯
83岁老党员朱怀明家的阳台上,除了衣物被悬挂晾晒外,去年起,他家的部分干垃圾也被分门别类地挂起来。每隔十天半个月,他和老伴会一起将这些分好类的垃圾带下楼,去“喂小黄狗”,并赚取相应的环保金。
老朱家住在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湘桥佳苑,小区里的2台“小黄狗”智能垃圾分类回收机每天都有住户“光顾”。记者看到,“小黄狗”由6个大回收箱体和一块触摸电子屏幕组成,包括金属回收、废弃塑料回收、纺织品回收、易拉罐和塑料瓶回收、纸类回收、玻璃和有害垃圾回收。按照类别提示,将废弃可利用的垃圾分别投入不同的箱子,回收设备就会对投入垃圾进行智能识别和称重,并根据不同垃圾种类的价格计算返现金额。
记者输入手机号码后,在屏幕上选择“纸类回收”,对应的箱门便自动打开。将一叠废旧报纸投进回收设备后,屏幕显示记者获得了0.54元环保金。
中午时分,几位身着工作服的垃圾清运人员赶到,他们娴熟地将回收箱内的废品打包,并更换上新的收纳袋。他们介绍说,居民也可以用手机APP查询附近回收机的位置和状态,选择定点投放。
据小黄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长沙分公司负责人介绍,目前长沙已投放“小黄狗”智能垃圾分类回收机467台,覆盖了52个社区,以及机关单位和学校,平均一天可收集约10吨垃圾,而一台机器能让小区一个月垃圾减量5%至10%。
据介绍,被回收的垃圾进行二次分解后,资源循环再利用获得“新生”。纸质废品被送进造纸厂,纺织品被加工制成布袋、地毯、拖把等。
“垃圾分类是每家每户的‘分内事’,家家户户齐心协力,小区才干净整洁,”老朱说,“小黄狗”激励居民主动投递可回收垃圾,改变了过去垃圾混合、气味大的情况,使小区环境卫生状况更上一层楼。
研发单位为垃圾分类注入科技力量
除了企业外,湖南大学的师生团队也正积极参与到利用互联网技术,将可回收垃圾智能分类处理的研发行列中。
“互联网+”智能塑料包装瓶回收机项目带头人、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老师陈敬炜给记者展示了团队的科研成果:一个塑料瓶投入回收机中,通过包装瓶识别装置中的光电传感、图形识别、重量传感等重重“考验”后,塑料瓶被压缩破碎处理,同时瓶子“主人”也可以在手机终端设备上得到相应的现金或积分返还。
“团队基于条码、称重、图形和材质识别技术的集成,不仅做到了识别精准快速,还可以从源头上杜绝少数用户为获得返现出现的‘诈骗行为’。”陈敬炜说,项目的研发部分已经全部完成,项目还获得了4项被授权的国家专利,现在正计划推动产业化发展。
他介绍说,目前在中国塑料包装瓶市场,各种饮料的总产量已突破6000万吨,每年至少需要PET树脂塑料瓶500亿个,其中长沙地区每年的塑料瓶消费量至少2.5亿个。“我国正处于回收机市场的初步投入阶段,全国的饮料瓶回收机市场份额较大。”
“基于互联网的商业运作空间更大,机器的功能拓展也更容易,产品推广方面大众的接受度也更高。”陈敬炜说。
据悉,在2018年,长沙市岳麓区已基本完成29个社区(村)82个小区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全区全年生活垃圾总量控制在40.12万吨,比2017年同期减量27%。
智能垃圾分类前景可期
虽然垃圾分类已在部分地区普及,但记者在调研中发现,目前垃圾分类意识不够深入人心,企业创新力度不够,宣传垃圾分类力量也相对薄弱,还需居民、生产者和政府相关部门投入心血,为智能垃圾分类创造积极条件,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首先,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仍需提高。记者在调研中发现,在有智能垃圾分类回收设备投放的小区中,仍有部分人员缺乏垃圾分类意识,将干湿垃圾混合丢入小区垃圾站,导致脏水横流、臭气熏天。更有甚者,将砖头、石块等建筑材料,“蒙混过关”投进智能垃圾分类回收设备,“骗取”环保金。“小黄狗”公司负责人表示,恶意投递行为出现后,公司会通过后台找到投递的注册手机号,予以短信提醒或封锁账号,但让居民意识到垃圾不分类对环境带来的危害才是目的。
其次,企业需注入新鲜血液,增强创新意识。陈敬炜及其研发团队发现,目前垃圾智能回收行业创新程度还远远不够。“举例来说,目前我们接触到的企业有愿望去做,但研发力量不足,投入也不够,而且他们普遍以商业驱动模式为主,如果单纯照搬照抄别人的东西的话,很难获得可持续性的发展。”他说,对比企业,专业院校具备相关研发能力,但缺乏市场开发能力和充足资金,两者可以互补。他建议学校应提供相关平台,供企业和学校交换信息、促成合作。
另外,还应加大力度宣传垃圾分类。陈敬炜等专家表示,由于传统的垃圾分类模式有相对坚固且封闭的群体,他们不愿意接受新鲜血液,久而久之,导致垃圾分类推广不到位。“垃圾分类主要依靠老百姓形成自觉行为和习惯。”专家建议,可以从具有高附加值的垃圾回收做起,广泛布置智能垃圾回收机器,利用互联网的手段,让大家自觉使用的同时也获得返利,相当于一边做垃圾分类一边收获乐趣。此后,可以把高附加值的垃圾回收向普通垃圾回收拓展,长此以往,老百姓就会形成垃圾分类的意识和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