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零点财经>热点专题>互联网概念专题> 努力为互联网时代艺术发展探索路径

努力为互联网时代艺术发展探索路径

2019-04-26 10:05:03  来源:互联网概念专题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14分钟的时间

努力为互联网时代艺术发展探索路径

时间:2019-04-26 10:05:03  来源:互联网概念专题

学会这个方法,抓10倍大牛股的概率提升10倍>>

核心阅读

在互联网强力促动下,艺术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发生深刻变化,各艺术之间以及艺术与外部事物之间叠加、融合、互渗,艺术边界的模糊性、不确定性迅速增加

努力为互联网时代艺术发展探索路径

传世经典的生产模式已被互联网改变,艺术融于大众、融于市场的脚步加快,消费导向、利益导向、传播导向在艺术发展中影响越来越大,需引起高度重视

面对高度分化与高度融合并存的互联网时代,更要坚守审美艺术本体,包容多种评判维度,拓展观察坐标系,面向未来加强艺术生态建设

互联网多层次重构文艺版图

当今时代,互联网在全方位、多层次改变人们生产生活的同时,也日益扩充和重构人类文化艺术版图。传统艺术被互联网强力吸附和改造,网络文艺风起云涌、千帆竞发,新兴艺术形态层出不穷,并与传统艺术深度融合,奉献出一道道鲜美文化盛宴。网络文学、网络视听艺术、数字艺术、虚拟艺术、人工智能艺术、网络直播、短视频等令人应接不暇,艺术发展格局悄然改变。在互联网强力促动下,前互联网时代艺术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今天正发生深刻变化,各艺术之间以及艺术与外部事物之间呈现溢出、嵌入、叠加、融合、互渗等鲜明特征,艺术边界的模糊性、不确定性迅速增加。艺术边界问题不仅成为当前文艺理论热点,而且对艺术未来发展有深远影响,需要我们冷静观察、思考和判断,努力为互联网时代艺术发展探索路径。

从传统艺术领域内部看,互联网强大的整合、通联、渗透能力,使美术、摄影、电影、电视、舞蹈、音乐等各艺术门类的互动互渗、互鉴互入异常便捷频繁,使边缘交叉地带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大,传统边界越来越模糊和变动不居,一些新艺术形式很难在传统语境下定位和识别。而新的信息技术推动下产生的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的艺术特性逐渐得到更多认同。从更深层次上说,在互联网统合下,数字作为信息技术的传播价值通量越来越扮演着文化价值通量的角色,在强大算法支撑下,似乎一切精神文化活动都可简化和还原为数据,形态和边界的不同仅仅是算法和程序的不同而已。可以预见,未来人类艺术内部的板块结构肯定不是今天各艺术门类的加减、拼接、组合、扩展和简单转换,而是一种全新结构和全新关系,现有的艺术门类将以新的方式汇流其中。我们今天很难描绘它的详细模样,但却可以判断它存在的方向和遥远的剪影。

研究互联网时代艺术边界问题,更重要的是在互联网语境下探寻艺术与外部事物的关系。互联网在人类精神时空(主观世界)、物理时空(客观世界)、社会时空(主体交往世界)、文化时空(符号世界)之外又创造了一个崭新的网络时空(数字世界)。这个时空世界与其他时空世界既是独立并列关系,又是相互重叠、相互交融、相互进入、相互改造关系,而且网络世界对其他时空世界有超乎寻常的连接、统合与改造能力,它使人类生命时空变得异常丰富、复杂和多变。这使得在传统哲学和社会学意义上的事物之间的边界和角色定位面临严峻挑战。

从四个维度把握不断“生长”的艺术边界

解铃还须系铃人。互联网产生的问题需要我们运用互联网思维去破解,需要我们进行一场互联网时代的思维革命。从一定意义说,互联网带给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东西就是生长性。互联网把各种事物从既成性、固定性、隔离性、暂存性中解放出来,让事物的本质和价值在人类整体时空中涌现和成长,让人类主体的创造潜能得以伸张和绽放。而这种生长性恰恰是在不同事物互动和连接的边界处展开和完成的。要想探讨互联网时代艺术边界问题,首先就应该牢牢把握这种生长性,从不确定性、可能性、创生性入手,从正反两个方面去辩证理解艺术的外部边界问题。当前最突出的是要分析和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关系:

一是艺术与技术。艺术史表明,工具变化、材料更新、技能进步,都能催生更有生命力的新型艺术形态。互联网技术带来艺术创作、生产、传播、鉴赏、消费等价值链条各个环节的深刻变化。一方面现代技术为艺术发展插上新的翅膀,使它飞得更高、更远。形态各异的网络艺术、数字艺术、虚拟艺术、融合艺术等充分承载和彰显人类的审美感受能力,向我们展示神奇诱人的美学愿景。有科学家判断,不远的将来人和人之间意识的直接传达将成为可能,如果这样,我们很难想象那时人类审美艺术将会呈现出什么样的图景。另一方面,艺术技术化脚步也在明显加快,美感计算、神经美学、纳米艺术、生物艺术步步紧逼,让人感觉到艺术有沉入并消弭于技术的可能。

二是艺术与传媒。艺术是主体的一种精神呈现,传媒是主体间的精神交往,二者既有不同定位,又有内在价值关联。艺术不但本身具有媒介属性,而且艺术只有通过媒介传播才能到达受众。在互联网时代,媒介融合不断加速,传媒和艺术的双向进入和融合,不断向更深层次演进,传媒的艺术特性越来越突出。这一切直接或间接地改变艺术与媒介的传统关系和边界。在互联网架构下传媒强势扩张,艺术传媒化和传媒艺术化不断加剧,使艺术的独立性、独特性、超越性受到威胁。

三是艺术与生活。艺术源于生活,同时又高于生活。然而,艺术与生活的边界在前互联网时代就已被打破。互联网大大加快艺术生活化和生活艺术化的脚步,越来越多的艺术元素融入日常生活消费中,越来越多的生活行为和用品直接进入艺术。艺术不能离开生活,但又不能沉沦于、泯灭于日常生活。对于互联网时代艺术和生活的撕扯、胶着、混同,我们既需要积极构筑和坚守艺术本体价值,也需要一些包容和耐心,努力在生活和艺术之间保持合理张力,保持一种艺术层级化的分布格局。

四是艺术与大众。互联网把大众的艺术需求、艺术创造和艺术消费推送、整合到一个人类精神的大平台上并得到极大满足,而精英的艺术创造、艺术表达、艺术传播、艺术消费的塔尖地位和独特优势正在被销蚀,艺术与大众之间的距离和界限不断被拉近和改写。过往传世经典的生产模式已经被互联网所改变。艺术融于大众、艺术融于市场的脚步不断加快,消费导向、利益导向、传播导向在艺术发展中影响越来越大,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走出前互联网思维,形塑新的艺术格局

应该说,互联网天然具有去边界化、非边界化、融合化的性质,但也绝不意味着互联网时代艺术无边界可寻,无门径可入。互联网时代是高度分化与高度融合并存的时代,各种事物之间的拆分拼合、分化组合、细分融合是人类社会大转型中出现的必然现象。这个过程也是新的社会形态和文明图景生成的过程。今天的艺术实际上正处在人类艺术发展新格局生成的前夜。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必须走出前互联网思维,立足于动态性原则、包容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和生长性原则,以深远目光、宽广胸怀、深刻思维科学对待艺术边界问题,努力推动和培育互联网时代新的艺术格局的生成。主要应该把握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回归并坚守审美艺术本体。审美艺术是人类总体精神结构中与科学认知、精神信仰相并列的一个重要板块。审美艺术的本体是人类的精神感受性。艺术是人类精神感受性的制作、呈现和传达。这种感受性具有人类所渴望的深刻超越性,具有超技术、超概念、超逻辑等特征。这是艺术和非艺术划界的基本标准。在互联网时代,无论艺术形态怎样变化,艺术形式怎样翻新,艺术边界如何变动,都不可能脱离这个本体。我们应该牢牢坚守审美艺术本体,恪守这个根本立场,区分那些脱离艺术本体的现象和行为,以此为立足点和出发点,审视和建立人类艺术体系新格局。马克思说,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解决互联网时代艺术发展的种种问题,最根本的就是不断回到人本身,回到人的精神感受性这个艺术本体上来。

第二,包容多种评判维度。艺术是人类社会最复杂的价值活动和价值现象之一,不同价值主体往往采用不同价值维度对其进行分析和判断。脱离价值主体,一切评判和划分无从谈起;立足价值主体,我们就必须面对多样价值主体和多种价值维度这个现实。在互联网时代,丰富多元的价值主体汇聚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巨大场域和平台上,价值尺度多样化、差异化、动态化、交融化更为强烈。我们在艺术认知、艺术评价和艺术管理中,应该包容不同评判维度,做到求同存异。同时,努力将多种尺度统合到一个有机整体中,析取和建构社会共同价值,做到一体多元。特别是对基于互联网发展所产生的各种新的艺术形态、艺术现象和艺术群体,要主动打破既定思维模式,及时纳入行业建设规划,构建艺术领域的现代治理体系,引导和扶持它们健康有序发展。

第三,拓展观察的坐标系。互联网时代关于艺术边界的困惑,在一定程度上其实是源于观察坐标的单一和视野的狭窄。需要我们不断拓宽,注目人类文化最先进的方面,向人类精神最深处探寻。

第四,树立面向未来的精神气度。回顾人类历史,从来没有哪一个时代像今天互联网时代一样把当下现实和未来可能紧紧连接在一起。未来向我们涌来,令人目不暇接,甚至不知所措。在这种情况下,探索艺术边界和格局,就必须抛弃独断论、机械论和线性史观,把所有因素和可能都考虑进去,交融激荡,融合创生,择善而从。正如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所言,在寻求知识时,为我们事先根本无法想象的可能的新起点留下余地。在向未来前行的路上,亲手拨开挡在前面的粗硬枝条和阴密藤草,踏实脚下的路,望一望头顶上的星月,让思想锋芒穿透阻隔,让精神光芒照亮幽暗。

第五,加强艺术生态建设。哲学家张岱年曾说,凡对待皆有其合一,凡一体必包含对待;对待者相摩相荡,相反相求,于是引起变化。面对当前艺术与技术、艺术与传媒、艺术与生活、艺术与市场等重叠、冲撞、杂糅的现代审美艺术景观,我们应当守正创作,努力培育生成与互联网发展相适应的、与人类文明进步相协同的艺术生态环境。

关键字: 板块
来源:互联网概念专题 编辑:零点财经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相关阅读

为您推荐

移动平均线
股票知识
MACD
老丁说股
热点题材
KDJ指标
读懂上市公司
成交量
股票技术指标
股票大盘
分时图
股市名家
概念股
缠中说禅
强势股
波段操作
股票盘口
短线炒股
股票趋势
涨停板
股票投资
长线炒股
股票问答
股票术语
财务分析
炒股软件
上证早知道
经济学术语
期货
股票黑马
股票震荡市场
理财
炒股知识
散户炒股
外汇
炒股战术
港股
基金
黄金




































































































































































































































































































































































































































































































































































































































相关栏目推荐

栏目导航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股票问答
股票术语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6-2024 零点财经保留所有权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友链,商务链接,投稿,广告请联系qq:253161086

零点财经保留所有权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