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互联网医院而言,核心中的核心就是实现远程诊疗,包括导诊、护理、其它会诊等方面。除此之外,其运营的模式就是将医、药、险三者打开。
此前的“互联网医院”发展主要由企业主导。但未来,公立医院或再次成为互联网医院下一轮发展的关键。
4月23日,广东省互联网医疗服务监管平台全面启用,首批22家互联网医院同步上线,包括三甲医院19家,三级医院2家、二级医院1家,民营医院1家。
首批22家互联网医院的实体医院中,有14家在广州,2家在深圳,1家在珠海,1家在汕头,2家在佛山,1家在阳江,1家在清远。广东省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等知名三甲医院均在列。
公立医院接棒
2018年4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随后,广东省发布《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行动计划(2018-2020年)》要求提出,到2019年底,50%以上的三甲医院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到2020年,三甲医院全面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处处长甘远洪此前介绍到,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广东省互联网医疗服务监管平台直接采集互联网医疗医院的机构信息、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的执业医师信息、执业药师信息、患者信息、电子处方等诊疗信息、互联网诊疗过程中产生的语音视频信息,省、市、区三级医政医管、信息安全、综合监督部门对数据进行查询、追溯、分析,实施对医疗行为、医疗质量、信息安全等方面的监管。
其中,对医疗质量和医疗行为的监管,分解为43个监管指标。通过统计、分析这43项指标,基本可以掌握互联网医疗行为是否符合规范、医疗质量是否达到要求。目前,每天采集互联网医疗机构前一天的诊疗服务信息,今后将提高数据采集频率,逐步实现实时监管。
同时广东也将尽快实现部分常见病和慢性病复诊网上诊疗,全面普及预约挂号、预约检查检验、移动支付、药品物流配送、健康医疗信息推送等服务。
事实上在政策导向出台之前,大部分互联网医院是由企业发起的,只有少数互联网医院由实体医院发起。正是一系列新政出台之下,公立医院逐渐接棒互联网医院大旗。
有内业人士4月24日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道:“对于互联网医院,未来可能会形成以医院为主,在医院原有运营管理基础上引入新的互联网运营管理模式,包括医院自建互联网平台,以及和第三方合作建立互联网平台。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率以及医生执业效率。再就是由第三方申办互联网医院,但必须和实体医疗机构建立紧密合作的形式。但这种模式下的监管挑战更大,发生医疗纠纷很难处理和受理。”
电子处方权成关键
电子处方是未来互联网医疗服务的一个分界线,也是未来互联网医院发展的核心。
佛山中医院院长刘效仿24日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说道:“早在今年2月24日,佛山市中医院与微医合作共建的互联网医院就已正式启动,探索互联网医院发展路径。互联网医疗的一大亮点是处方共享。目前,在佛山市中医院互联网医院内,患者可以享受在线复诊、开具电子处方、药品配送到家以及部分门诊慢性病药品可以在指定的社会药房实现医保统筹支付等服务。”
就在4月20日,药品管理法修订草案(以下简称修订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审议。在此前的一审稿基础上,草案二审稿新增规定: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药品经营企业,不得通过药品网络销售第三方平台直接销售处方药。
4月23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分组审议了药品管理法修订草案。在会议上,这一条款引发现场的热议。多名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表示,互联网药品消费已非常普遍,给网民购药带来便利,网售处方药不应“一刀切”禁止,应完善电子处方等环节规范网售,并与现有制度做好衔接。
而对于互联网运营层面来说,目前很热的互联网医院实际上还是“大玩家”在操控。“互联网医疗诞生之初的盈利模式就较为模糊,单纯的线上问诊客单价低,其辅助流量带动意义更大,例如尽管持续亏损但平安好医生等龙头占据了市场大头。”前述业内人士向记者说道。
搭建互联网医院的资金成本并不高,但其沟通成本很高。企业自身规模以及过往经历决定了它是否能在与医院的谈判中取得对等地位。企业可以用很多形式去突破,但是产生的机会成本和时间成本无法预计。因此,目前看来企业互联网医院难免承压。
在面对行业变化的时候,医院需要精细化解决医院管理面对的核心问题。一方面要降低成本,一方面要提高效率,此外还要扩大可预期收入,增加绩效,扩大化再生产。而对公立医院的改革来说,医药原来给医院带来的是以药养医的利益,现在给医院带来药房储药的成本。如果能够通过互联网手段进行变革,也将成为公立医院的机会。
刘效仿向记者说道:“处方共享尽管只是医保改革迈出的一小步,但却是互联网医疗迈出的一大步。互联网医院所应构建的价值链是互为主体而不是单一主体,比方说在供应链这一端,以药耗材装备等供应商为主体,到了医疗服务端以实体医院为主体,到了下游医保支付端以支付方为主体,全价值链的创造和实现最终取决于客户不同层次的健康需求。整个生态链之间的隔阂和壁垒要靠技术消除,毕竟任何一个单一主体服务能力都是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