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民营银行牌照落地5年来,由于难以借助线下物理网点大规模发展业务,部分民营银行选择依靠金融科技率先尝试以互联网模式开展运营。
“金融科技带来的是银行产品、风控、运营的全方位变革,可以弥补物理网点和人力资源的严重不足,可以有效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为批发式开展小微企业和个人业务奠定基础,也可以助力民营银行达到优化银行收入结构、提高经营效率等目的。”近日,四川新网银行行长赵卫星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在赵卫星看来,尽管17家民营银行充分创新,为银行业注入了创新力量,但民营银行仍面临资金方面的限制以及多元化提高获客能力等现实难题。
金融科技将是民营银行弯道超车引擎
《中国经营报》:目前有多家基于互联网模式运营的民营银行,这类民营银行给整个市场和行业带来哪些新的变化?
赵卫星:经过几年的试点探索,17家民营银行充分创新,为银行业注入了创新力量。以微众银行、网商银行、新网银行为代表的基于互联网模式运营的民营银行,借助金融科技手段,在降低融资门槛、提升融资效率、践行数字普惠金融及创新银行运营模式等层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具体而言:
其一是有效降低融资门槛。以上三家银行积极运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等技术,帮助众多缺乏信用记录和抵质押品的客户获得信贷支持,有效降低了融资门槛,服务那些主流银行服务不到、服务不好的“长尾客群”,扩大普惠金融服务半径。如新网银行79%的客户分布在三四线及以下城市,其中,通过身份证OCR(身份证地址含有地址村、乡、屯)识别,能精确到农村的用户283万。通过在线纯信用、无抵押的信贷服务,新网银行助力农村绿领、家庭农场主等群体快速获得生产生活资金,助力其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其二是创新风控手段实现提速降本。以上三家银行以数据化的风控系统替代传统银行人工处理,实现自动化、批量化、低成本的流水线式信贷放款,有效减少了贷款客户申请和银行审核的时间,达到“秒申秒贷、实时放款”的客户体验。如新网银行99.6%的线上贷款申请均由机器进行自动化、批量化审批,只有0.4%的大额信贷和可疑交易需要人工干预,减少了贷款客户申请和银行审核时间。目前,新网银行信贷审批时间最快7秒,平均仅40秒,日批核贷款峰值超过33万单,同时也减少了银行运营成本和客户融资成本。
其三是丰富了金融产品,拓宽融资渠道。有些民营银行针对不同类别客户的融资需求和现实困难,丰富信贷产品,改进信贷流程,帮助拓宽融资渠道,有效缓解了小微商家因缺少抵质押和经营数据而难以获得融资的问题。
其四是创新银行运营模式。以上三家银行都采用“没有存款,没有网点,没有现金柜台,全面在线化、数字化获客及展业”的模式。没有物理网点,前期固定资产投入轻;不需要大幅揽储,平台业务规模轻;没有过多的线下风控和防范需要,因此管理体系上较轻,总体呈现出轻量化运营的特点。与此同时,为了扩大服务半径,几家银行纷纷对外连接,将数字金融能力对外输出,进一步提升整体行业的数字化能力,提升金融融通效率,为银行业发展开辟了崭新模式。
《中国经营报》:近年来金融机构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注入,对于民营银行的发展而言,金融科技有哪些意义?
赵卫星:金融科技将是目前民营银行实现弯道超车的强大引擎动力,也是能够让银行站稳脚跟、实现差异化发展的核心推动力。金融科技带来的是银行产品、风控、运营的全方位变革,可以弥补物理网点和人力资源的严重不足,可以有效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为批发式开展小微企业和个人业务奠定基础,也可以助力民营银行达到优化银行收入结构、提高经营效率等目的。
目前各项技术在金融领域的运用愈加成熟,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深入应用,数字化监管的日益成熟,以及各类公共数据的整合,我们认为金融科技可以在合规的范围之内发挥出更大的能量,也能助力金融风控更加精准,效率进一步提升,最终能够实现“人人都有云授信”这样的局面。
资金来源及拓客双重限制待解
《中国经营报》:与其他金融机构或非金融机构的合作已经成为民营银行发展中的常态,你怎样看待这种合作关系?如何开展合作?在合作中,民营银行需要哪些资源,又能给合作机构输出哪些资源?
赵卫星:我们认为,在这样的时代下,合作是一种常态,也是一种积极健康的发展模式。银行、金融科技公司、其他金融机构、场景平台机构,大家在合规的边界之下,各自发挥自己的长处与优势,在共赢中求发展。
合作不仅可使民营银行在发挥自身核心竞争力的优势时,弥补资本金不足的缺陷,还能让同业金融机构拥抱互联网金融,形成优势互补,同时在场景获客、用户体验等多个方面能让民营银行拓展产品和服务范围,提升对客户的竞争力。
截至到目前,新网银行已经与200多家金融机构达成了战略合作,与多家科技公司达成了深度的场景合作。“数字普惠、开放连接”是新网银行的特色化经营,我们希望依托金融科技能力、大数据风控技术和高效的互联网开放平台运营模式,向合作伙伴提供连接服务,让更大范围内的用户和需求、产品和服务进行连接并适配,做金融服务领域的“开放连接器”,并进一步服务小微群体、支持实体经济、践行普惠金融。
《中国经营报》:新时代背景下,基于互联网模式运营的民营银行在经营发展中有哪些困难和挑战?
赵卫星:以基于互联网模式运营的民营银行为例,目前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及挑战。
如资金来源限制重重。“一行一店”模式使得吸存能力弱,线上获取资金的重头戏——个人账户I类账户的远程开户并未放开,各家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来自于股东资本金及同业资金,但监管规定同业负债不得超过银行负债总额的三分之一,很难有稳定的资金来源,进一步影响了互联网银行的资产规模。
在这样的背景下,有银行探索出了一条“联合贷款”的新模式,即通过按比例联合出资、各自多重风控、风险各担的创新模式,直接面向个人消费者(一般是30万元以内)和小微企业(一般是100万元以内)提供在线信贷服务。该模式可以让缺乏资金来源的互联网银行,获得较为低廉的资金,从而降低给小微企业的贷款利率,有助于缓解民营企业、小微企业“融资贵”问题。但此模式目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除了资金方面的限制,在获客层面,目前头部民营银行依托股东优势获取海量客户资源,如微众银行、网商银行纷纷依托微信、支付宝等大流量入口,实现低成本获客。但其他并未依托强股东资源的银行,随着进一步发展壮大,如何多元化提高获客能力仍有待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