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是商品
马克思认为:黄金能作为货币与其他商品相适应,只是因为它早就作为商品与它们相对应。黄金作为货币商品,具有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作用;作为普通商品,具有其独特的使用价值,与一般商品一样,其价值取决于生产黄金所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但是价值隐藏在经济的深处,它只是在交换价值的形式下才表现出来。关于交换价值,可以理解为一种商品交换另一种商品时的比例体系,这种比例也就是购买力。黄金的购买力(如其他任何一种商品的交换价值一样)取决于生产一个单位黄金所需的劳动消耗与生产另一个商品所需劳动消耗的比。由此明确,如果釆金的劳动消耗比生产其他商品的劳动消耗下降得快(换言之,采金的劳动生产率增长得快),那么黄金的购买力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就必然下降。如果其他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增长得快,那么黄金的购买力就有上升的趋势。
但是这个规律只提供了一个关于黄金交换价值(或者购买力)形成的抽象图像,在实际经济中,它还要受黄金生产的其他因素,以及整个经济因素的影响。
怎样理解“劳动消耗”和劳动生产率呢?劳动消耗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劳动者在采金时消耗的活性劳动;物化劳动,包括楼房、机器、运输工具、电子等。生产率由两部分的总成绩组成。它取决于许多因素,首先是矿藏的贮量和含量,技术进步和工人素质。另一方面,劳动消耗与劳动率还取决于黄金如何出售及其购买力。在劳动价值和购买力之间,不仅有一个直接的,而且有一个反作用的关系。
举例如下:由于某些原因黄金的购买力低下,生产者(股份公司、集团)关闭贫矿和利润小的矿山,以此来减少产品的单位消耗。
黄金购买力低可能有各种原因,它可能是供过于求,也可能是有意识地保持其低价购买力,为了在其他商品价格都上涨的时候,使黄金的美元价格维持不变。由此而形成的黄金购买力,它方面形成黄金的信用纸币价格,另一方面形成其他商品的价格。但是只要黄金还是货币,它的价格就与其他商品的价格有本质的区别。一个商品的价格就是它以货币表现的价值;在金本位制下就是以黄金表现价值。但是黄金不能用自身来表现价值,在这种情况下它就没有价格。简单地说黄金价格就是一个尺度,是表示一定重量黄金的硬币名称。用另一种表达方式来说,它就是货币单位的含金量。在金本位制下出售黄金,不意味别的,只能意味用金条兑换硬币或用硬币兑换纸币。买卖黄金的目的只是改变其形式。但是,当信用纸币不再能兑换货币黄金并且是交往中的惟一一种货币形式时,那么以这种货币所测定的黄金价格与其他商品便没有区别。黄金贸易与其他任何一种商品的贸易在许多方面便没有什么不同了。
黄金的价格和购买力的最后一个基础是它的价值,即为开采黄金所消耗的一切,按生产其他商品所需消耗来衡量,这个规律在市场上通常由供求关系来实现。为了能对黄金的购买力作出预测,必须保持黄金生产及其消费的具体条件。
地壳和海洋里蕴藏着几百万吨黄金。但是在现阶段的技术、条件下,值得工业化开采的储量是很少的,开采量还受到价格水平的限制。如果黄金价格跃上每盎司1000美元时,从经济核算角度上说,那些在今天的价格条件下工业不愿问津的金矿也会有人来开采。据美国矿山管理的权威性资料,资本主义世界的可以工业化开采的黄金储量为3.5万吨,其中南非占2.5万吨。按今天的开采量计算,这个储量可开采30~40年。
在我们已经知道的三个方面的消费(国家储备、私人收藏和工业及首饰工业)中,表面看来第一方面是一清二楚的了:黄金在形式上被废除了,甚至被大拍卖了。那么它对各国政府和中央银行还有什么用处呢?如果说第一方面的消费不会再有需求的结论还为时过早,在世界政局和经济形式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各个国家和中央银行都在关注或者积极地运作黄金储备以应付时局的变化。
对金饰的需求正如经济理论家所说的那样,是有弹性的,是因收入而变化的。这种需求主要在收入高的阶层。当然,这种需求是一个在经济上和社会上十分复杂的现象。尽管如此,可以预测,黄金购买力的进一步提高是可能的。
黄金价格经常被说成是政治和经济状况的“晴雨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时,往往是黄金上涨,纸币贬值,通货膨胀,政治局面不稳定。但是在商品经济的社会里,黄金的价值不会彻底消失。马克思曾经说过:“黄金的第一功用是使商业界得到能表示价值的材料,即表示作为同值、同质和同量的商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