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新石器时代(约1万年至4000年前)人类就已经认识了黄金。千百年以来,拥有着如此悠久历史的黄金以怎样的姿态出现在人们的面前,又被人们赋予怎样的功能?让我们了解一下黄金演变的历程。
(一)皇权垄断时期
在19世纪以前,黄金基本是帝王独占的财富和权势的象征,或者是神灵拥有,成为供奉器具与修饰保护神灵形象的材料。因黄金价值很高,产量极少,运送成本较高,铸造困难的特性,从而使得黄金的价格很稳定,这决定了其具备充当货币功能的属性。虽然公元前6世纪就出现了世界上的第一枚金币,但普通平民很难拥有黄金。黄金矿山也属于皇家所有,当时黄金是由奴隶、犯人在十分艰苦恶劣的条件下开采出来的。正是在这种基础上,黄金培植起了古埃及和古罗马的文明。16世纪殖民者为了掠夺黄金而杀戮当地居民,毁灭文化遗产,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了血腥的一页。抢掠和赏赐成为黄金流通的主要方式,自由交易的市场交换方式无法发展,即使存在,也由于黄金的专有性而限制了黄金的自由交易规模。
(二)金本位时期
1816年,英国颁布金本位制度法案,开始实行“金本位制”,黄金开始转变为世界货币,能够自由铸造、自由兑换和自由输出入。到19世纪末,世界上主要的国家大多数都实行了“金本位”。
随着金本位制的形成,黄金担当了商品交换的一般等价物,成为商品交换之中的媒介,黄金的社会流动性增加。黄金市场的发展有了客观的社会条件与经济需求。在“金本位”时期,各国中央银行虽都能够按照各国货币平价规定的金价无限制地买卖黄金,然而事实上仍然是通过市场吞吐黄金,所以黄金市场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应当指出,这是一个受到严格控制的官方市场,黄金市场不能获得自由发展。所以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全球只有唯一的英国伦敦黄金市场是国际性市场。
20世纪之初,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大大地冲击了“金本位制”;到20世纪30年代又爆发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使“金本位制”彻底崩溃,世界各国均纷纷加强了贸易管制,禁止黄金自由买卖与进出口,公开的黄金市场失去了存在的基础,伦敦黄金市场关闭。一关就是15年,一直到1954年重新开张。在这期间一些国家实行“金块本位”或者“金汇兑本位制”,极大压缩了黄金的货币功能,使其退出了国内流通支付领域,然而在国际储备资产中,黄金依然是最后的支付手段,充当世界货币的职能,黄金仍然受到国家的严格管理。1914-1938年间,西方的矿产金大多数被各国中央银行吸收,黄金市场的活动比较有限。以后对黄金的管理虽然有所松动,然而长期人为地确定官价,而且国与国之间贸易壁垒森严,因此黄金的流动性极差,严重地抑制了市场机制,大大地阻碍了黄金市场发育。
(三)布雷顿森林系时期
1944年5月,美国邀请参加筹建联合国的44国政府的代表在美国布雷顿森林举行会议,签署了《布雷顿森林协议》,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二个国际货币体系。在这一体系当中美元与黄金挂钩,美国担当以官价兑换黄金的义务。这是“金本位制”崩溃之后的人类第二个国际货币体系。在布雷顿货币体制之中,黄金不论在流通还是在国际储备方面的作用均有所降低,而美元成为了这一体系中的主角。但因为黄金是稳定这一货币体系的最后屏障,因此黄金的价格与流动都依然受到较严格的控制,各国禁止居民自由买卖黄金,市场机制无法有效发挥作用。伦敦黄金市场在该体系建立十年之后才得以恢复。
但是好景不长,20世纪60年代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财政出现了巨大的赤字,美元开始贬值,各国都纷纷抛售自己手中的美元,去抢购黄金,使得美国黄金储备急剧减少,伦敦金价暴涨,布雷顿森林体系渐渐地瓦解。
(四)黄金非货币化时期
1973年,黄金迎来了它非货币功能的时代,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正式取消黄金双价制,这意味着国际货币体系中黄金非货币化的法律过程已完成。
国际黄金非货币化的结果,使得黄金成为能够自由拥有与自由买卖的商品,黄金从国家金库走进了寻常百姓家,其流动性大大增强,黄金交易规模不断地增加,所以为黄金市场的发育和发展提供了现实的经济环境。黄金非货币化的20年也正是世界黄金市场得以发展的时期。可以说黄金非货币化使各国逐渐放松了黄金管制,是当今黄金市场得以发展的政策条件,然而需要指出的是,黄金制度上的非货币化和现实的非货币化进程存在着滞后现象。虽然国际货币体系中黄金非货币化的法律过程已完成,然而黄金在实际的经济生活中并未完全退出金融领域,当今的黄金分为商品性黄金与金融性黄金,世界各国放开黄金管制不仅使商品黄金市场得以发展,同时也促使金融黄金市场快速地发展起来,黄金被当作一种公认的金融资产开始活跃在投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