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年代的黄金大牛市
1971年,在损失了大量黄金储备后,美国政府宣布退出布雷顿森林体系,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此后的黄金价格完全脱离了政府定价模式,由市场供求关系来决定,黄金冲破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牢笼控制,成为由市场供求关系定价的自由黄金,随后黄金价格飞速上升,至1973 年因美元大幅贬值的诱导,再次引发了欧洲各国抛售美元抢购黄金的浪潮。在这个市场浪潮的冲击下,西欧和日本的外汇市场不得不关闭了17天。经过各国之间的紧急磋商最后达成协议,西方国家放弃固定汇率,实行浮动汇率。同时黄金兑换价格涨到100美元/盎司大关,是原来官方所规定兑换价格的3倍。
在同一时期,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通胀率再次急剧升高。加上美国黄金市场的建立和发展,美国公民在被禁止数十年后,重新获得拥有黄金的权利,交易商和个人
投资者认定这些将极大地增加对黄金的需求,因而倾囊买进。金价继续不断攀升,新的历史最高价格不断被刷新。最后黄金价格在美国黄金市场对美国公众开放的当天,黄金价格才冲顶回落。此时的黄金价格是200美元/盎司。(对这个市场现象,熟悉股市规律的投资者应该都不陌生,“利好 兑现、见顶回落”! )
1975——1976年,高通胀率引发了美国和其他国家严重的经济衰退,高失业率和破产风潮是当时最突出的世界经济景象。为了平抑市场对黄金的投机需求,美国财政部宣布拍卖部分黄金储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同出此举,并且要求成员国使用“特别提款权”作为记账单位,取代原先使用的黄金。当美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黄金进入市场销售时,黄金市场价格创出了低价102美元/盎司。但此时拍卖中的黄金总是被踊跃认购的头单所消化。
1977年黄金价格出现大幅反弹,此时通货膨胀重新成为世界各国的焦点,很快金价在1978年又超越了前次高峰的200美元/盎司。
1979年,黄金市场出现了买方力量大有不管任何人抛出多少黄金就吃下多少黄金的气势,迫于强大的市场购买力的压迫,美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被迫压缩了原定的黄金拍卖计划,不久就彻底放弃了这项计划。
1979年上半年黄金价格引人注目地涨过了360 美元/盎司,但随后出现的超越众人想象力的黄金暴涨令世人瞠目。1979 年夏季,世界通货膨胀情况迅速恶化,美国政府的债务也以惊人的速度增长,从1970 年的4000亿美元,经过9年时间翻了一番后继续增长,接近1万亿美元。
1979年下半年,黄金价格不断刷新一个个 百元整数单位,400 美元/盎司、500美元/盎司、600美元/盎司、700美元/盎司,一个个令人炫目的、以前市场各方都不敢想象的价格被市场力量迅速创造着......
1980年1月,当前苏联入侵阿富汗的事件发生后,黄金价格被推上了有史以来的历史最高价: 852 美元/盎司。
黄金价格从布雷顿森林体系开始崩溃时的官方固定兑换价格35美元/盎司,一直上涨到852美元/盎司,期间只用了不到10年的时间,总体涨幅高达24倍之多。
黄金大牛市后的20年熊市价格调整
任何金融产品的价格经过爆发性的大牛市暴涨后,都会大幅回落,股票、石油、房地产等都是这样,黄金也不例外。在创造出令人炫目的852 美元/盎司的价格后,黄金价格出现大幅震荡性回落,同时美国的通胀率从接近20%降到1982年的5%左右,黄金价格随之跌落到300美元/盎司才止住。
在黄金短暂的爆发性飙升牛市随后的二十多年里,黄金价格出现了长时间的回归。同时世界经济通胀的压力减小了,进入了经济发展的最好时期,美元经过大幅贬值后,再次坚挺起来,充当了世界货币的角色。也许因为黄金20世纪70年代末的牛市涨幅太大了,所以后来的价格调整周期也就非常漫长。
从1980年后,黄金价格-直处于熊市下降调整通道中,这种价格调整绵延了漫长的二十多年。但毕竟黄金的特殊性质和功能是不一般的, 价格的波动还是相对温和的,平均来讲黄金价格在每盎司300~450美元波动,在1999年8月黄金价格创下了251美元/盎司的熊市最低价格,如图1.38所示。
21世纪开始的黄金大牛市
1999年8月黄金价格创下了251美元/盎司的熊市最低价格后,开始震荡上涨,开始了新一轮的大牛市。
第一波上涨是从251开始的,到2004年4月上涨到430,然后略作调整,调到371,又开始上涨,到2006年5月上涨到730,如图1.39所示。
第二波上涨是从2006年6月的541开始的,到2008年3月上涨到1032.09,如图1.40所示。
第三波上涨是从2008年10 月的681开始的,到2011年9月上涨到1920.30,如图1.41 所示。
从金价波动的历史规律来看,金价中长期基本上围绕三条主线而运行,即避免美元贬值与通货膨胀。事实上,这也正是本轮黄金牛市持续十多年的主导因素。简单点说,只要这些因素未发生本质变化,黄金牛市的基础便依然存在。当然,我们应该明白任何投资行为都有风险,投资黄金同样如此。虽然黄金是硬通货,但投资者仍不能放松风险防范那根“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