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黄金市场改革起始于1993年。这一年,国务院63号函确立了黄金市场化方向,中国黄金市场逐步建立。此后,一系列金市的新政相继出台,包括启动黄金报价制度,金店开业也由传统的审批制变成了备案制。
2001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取消黄金“统购统配”的计划管理体制,在上海组建黄金交易所。2002 年10月30日,上海黄金交易所正式开业,标志着中国黄金交易市场的建成,中国黄金市场走向全面开放。中国黄金投资市场经过漫长的50多年的限制政策之后终于向普通百姓敞开了大门,中国的黄金业开始走向市场化,中国黄金市场的市场化改革进入了“快车道”。
2002年上海黄金交易所开业后,国内的个人炒金业务开始运作;2004年12月,经中国银监会批准,中国银行成为国内首家获得开办个人黄金业务的商业银行; 2005年7月18日,上海黄金交易所的黄金交易正式向个人开放,个人投资者可通过银行,直接参与国内黄金市场进行实物黄金投资。个人买卖“真金”已成为现实。
2007年9月,经国务院同意,中国证监会批准上海期货交易所上市黄金期货。2008年1月9日,黄金期货正式登陆.上海期货交易所,成为继锌、菜籽油、线型低密度聚乙烯期货成功推出之后,证监会批准的第四个期货新品种。经过这么多年的等待,黄金期货终于揭开了红盖头,它标志着中国黄金市场的开放进入了新的阶段,黄金在中国彻底变成了大众化投资品种。
随着政策逐步开闸,中国黄金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与此同时,中国的黄金产业也突飞猛进,产量不断上升。贵金属咨询机构黄金矿业服务公司(GFMS)最近表示,中国2007年的黄金产量跃升至276吨的创纪录高点,较2006年上升12%,超越了南非272吨的产量而跃居全球头号黄金生产国。而1949年,中国黄金产量仅为4. 5吨。
与美国经济的颓势相比,中国的黄金投资显然有更多的利好支撑。近年来新探明的金矿资源,使中国黄金产业后劲十足。继2006年在滇黔桂、陕甘川等地区探明黄金储量超过650吨后,2007 年至今,中国境内陆续新发现五座大型、特大型金矿。
我国黄金市场基础雄厚,潜力巨大,必将成为与伦敦、纽约市场并列的世界黄金市场第三极。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大黄金生产国、第三大黄金消费国。国人对黄金消费、黄金投资的热情节节攀升,而且随着实物黄金、纸黄金、黄金期货、黄金信托等多种黄金投资品种相继出炉,中国黄金市场体系正在逐步完善,国际黄金市场的“中国因素”也将越来越明显。
近年来,南非、美国和澳大利亚等主要黄金生产国的黄金产量逐年:下降,而以中国、俄罗斯、秘鲁和印尼为代表的新兴产金大国正逐渐逼近传统黄金生产国。我国在2006年就已经超过澳大利亚,跃居世界黄金生产第三位,产金量占全球黄金总产量的10%。2007 年,我国黄金产量达276吨,而2006年一2010年中国的黄金产量累计将达1300吨。
我国黄金产量增长主要受到两个方面因素影响: 一方面,在金价高企的刺激下,新的黄金开发热潮已经出现,生产能力迅速扩张,另一方面,我国经济持续增长,极大地促进了有色工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副产金的大幅增长。这两方面趋势是可延续的,因此,在传统产金国减产的情况下,我国成为第一大产金国将指日可待。
据英国黄金矿业服务有限公司(GFMS) 的资料显示,2006 年我国黄金需求为259.6吨,年增长3%。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和印度的全球第三大黄金消费国。我国人口众多,但人均黄金占有量少。随着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我国黄金消费的巨大潜力将逐渐释放,世界黄金消费第一市场的地位也并非遥不可及。与稀缺性的黄金资源相比,这种消费力量是可持续性的,会对未来我国黄金市场的发展提供更强大的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