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入正文之前,让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个有趣的猴子实验。把5只猴子关在一个笼子里,笼子上面有一串香蕉,实验人员装了一个自动装置,如果侦测到有猴子要去拿香蕉,立刻就会有热水喷向笼子,这5只猴子就会被热水淋湿。首先有一只猴子想去拿香蕉,立刻就会有热水喷出来,所有的猴子都被热水淋湿了。每一只猴子都去尝试了,结果每一次所有猴子都被热水淋成落汤猴。
猴子们获得一个共同的认识:不能去拿香蕉,否则就会被热水淋湿。后来,实验人员把其中一只猴子换掉,把一只新猴子A,关到笼子里。这只猴子A看到香蕉,立刻想要去拿,结果被其他猴子揍了一顿,因为其他猴子不想因为猴子A去拿香蕉而被热水淋湿,所以制止猴子A去拿香蕉。猴子A试了几次,被打得晕头转向,还是没有拿到香蕉,所以这5只猴子就没有被热水淋湿。
后来,实验人员再把其中一只猴子换掉,换一只新猴子B,关到笼子里。这只猴子B看到香蕉,当然也是立刻想要去拿,结果也是被其他猴子揍了一顿,那只猴子A还打得特别用力,这是明显的报复行为。猴子B试了几次,也是被打得晕头转向,只好作罢。
后来,所有的旧猴子都被换成新猴子,实验人员也把侦测系统撤掉了,即使这些猴子去拿香蕉,也不会有热水喷向笼子。但是,这些猴子都不敢去拿香蕉,它们已经不知道为什么不能去拿香蕉,只知道如果自己去拿香蕉,就会被其他猴子群殴。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第一,经验是如何形成的。
第二,经验主义会害死人。
经验来自于人们切身的体验,它们都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总结出来的规律,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措施。这就像为什么森林中的动物很少会在自己的领域中被猎人抓住,因为它们已经知道如何保护自己。所以,经验在最初的时候,无论是对个体还是对群体,都是在发挥一种积极的作用。人类社会的发展,正好是经验的传递所推动的。无论是语言、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都是每一代人的经验和知识的汇聚和传递,才可以让其不断地发展。年轻人刚进入一个行业的时候,想要提升自己的最好方法,就是向有经验的前辈取经,为自己的未来发展节省许多时间。
但是,经验就像所有事物一样,也会经历生老病死的过程。经验从最初的积极作用,慢慢就会变成一种发展的阻碍。就像那些猴子一样,虽然刚开始阻止新猴子拿香蕉可以避免其他猴子被淋湿,但是后来不会有热水喷向笼子,那些猴子还是不让其他猴子去拿香蕉,就成为一种错误的障碍。年轻人在获得经验之后,虽然可以让自己迅速人门,但是如果想要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经验反而会成为阻碍。
首先,个体的经验是非常有限的,你很难期望一个生活在炎热南方的人,可以拥有寒冷北方的生活经验。同样,一个在钢铁业发展的人,他的经验经常就是局限在钢铁业之中;一个只负责内勤的工作人员,也很难去了解应该如何去做销售。其次,群体的经验也是非常有限的。例如:哥白尼撰写关于“日心说”的《天体运行论》的时候,大多数人依然相信“地心说”。所以,局限于已经认知的知识,会让人很难正确思考。
18世纪英国著名的运输商人亚契·琼斯,拥有英国第三大轮船运输公司。依照多年的运输经验,每一年的10月是运输的淡季。所以,在1965年,亚契·琼斯和往年一样,将自己大部分轮船都送到船厂进行维修,几乎停止了10月的业务,然后自己到法国度假。但是,当年因为政府关系,10月 反而成为茶叶运输的繁忙月份,其他运输公司在事先听到茶叶运输的风声,于是提前做好准备,接到大量的原本属于亚契.琼斯的业务。这也直接导致亚契.琼斯被后面几家运输公司超越,他自己也因为这件事,郁闷成疾,不久就去世了。
有时候,我们无法突破有限的经验去理解周围的事物,总是会带来惊人的灾难。有时候,当我们突破经验的局限时,则会获得惊喜。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欧美各国奉行凯因斯理论,加强国家对于经济的干预,所以各国经济普遍出现高失业率和高通货膨胀的困境。到了50年代,有“利伯维尔场经济理论教父”之称的米尔顿·弗里德曼,则对这种以往被奉为经典的理论发起攻击。他认为,国家干预经济是错误的,进而得出著名的“弗里德曼”理论:最优的政策是货币发行的增长率始终保持一个不变 的速度,政府应该放弃对经济的微调而代之以这种固定的规则,进而避免干预利伯维尔场。米尔顿·弗里德曼的理论,让他成为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和美国总统里根的座上宾,让货币主义对美国和英国等国的经济政策产生重要的影响,他也成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
人类生来善于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必然会将知识变为经验,又将经验变为局限。如果我们想要再往前走一步,就应该跳出经验,抱着体验的心态去探索,才可以有所突破。
提高效率,给自己喝一杯咖啡的时间我当然喜欢喝咖啡而不喜欢工作,唯一可以实现这种愿望的方法,就是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
你是否整日埋头苦干,却经常郁郁寡欢?你是否经常为了那些已经计划却没有做的事情而烦恼不已?你是否突然有一天发现,自己只是为了忙碌而忙碌,却忘记自己到底是为什么而忙碌?是啊,我们到底想要做什么呢?其实,很多人想要的,只是一个幸福而快乐的生活。这也正是他们去工作的原因,但是随着工作越来越忙碌,他们发现自己距离理想的生活不是越来越近,而是越来越远。
为什么我们不可以一边工作,一边享受工作呢?很多人认为他们需要工作来创造生活条件,为了获得更好的物质条件,他们把更多的时间投人到工作中,包括那些原本应该用来享受生活的时间。但是,我们必须要这样做吗?
如果你可以在6小时内做完别人8小时的工作,你将会获得同样的收人和剩余的两个小时。所以,财富除了与时间有关,更与效率有关。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大家拥有同样的时间,但是效率却会因人而异,成功的差异也正好取决于效率的高低。
关于效率最经典的事例,就是亨利·福特的流水线生产。在创造流水线生产之前,每一个汽车底盘的装配时间是12小时28分,使用流水线生产方式之后,所用时间缩短到1小时33分,汽车产量逐年增加。亨利·福特的这个发明,不仅让他成为“汽车大王”,而且直接推动美国汽车行业的发展。
英国作家菲利普曾经说:“效率是做好工作的灵魂。 ”虽然年轻人充满激情,但是他们在刚步人社会的时候,就会对生活和工作产生疲倦感。他们总是以为只是偷懒一会儿,殊不知,每一天的时间就在这样的偷懒中慢慢消逝。
所以,与其在工作中偷懒,不如提高自己的效率,为自己留出喝一杯咖啡的时间。尤其是在现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中,快节奏的工作已经,大大压缩了我们的思考时间。为了让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完美,我们就要在有限的工作时间内,提高思考效率和工作效率,才可以更好地完成任务。如果我们想要获得成功,就必须提高工作效率,加快工作过程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