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不是玄学,投资者首先要弄清楚自己在做什么,再看看别人在做什么。
——伯顿·G马尔基尔
在华尔街,几乎90%的分析师都自认是基本分析派人士;但在中国股市上,几乎90%的分析师都喜爱用技术图表来测评市场。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技术分析究竟是科学还是玄学?这些都是市场感兴趣的话题。
规避风险是投资人门的基本功。浏览一下相关书籍,我们可以看到,很大一部分书籍都在不厌其烦地向投资者传授这一基本功;听一下投资界知名人士的经验之谈,我们也可以发现,很多人都在谅谆教导大家如何避险获利。
人人都知道规避风险是必需的投资技能和策略,但是究竟该如何规避风险?不管说得多么玄、多么高深莫测、多么复杂、多么精确,对于投资者来说,没有基本的理性思维,风险总是会准时找上门来。
基本分析派人士大多认为“股市趋势不可知”。彼得·林奇认为:“预测股市未来一两年的走势,这根本是不可能的。”巴菲特也说:“让我再重申一遍:对我而言未来永远是不清楚的。”既然巴菲特认定股市趋势是无规律、不可测的,那么,他当然不相信技术分析学说。他甚至挖苦说:“我一直觉得,股市预测的唯一价值在于让算命先生从中渔利。”
面对市场的随机性和失序状态,《漫步华尔街》的作者、投资大师伯顿·C.马尔基尔对投资者发出了富有启示意义的警告:“投资不是玄学,投资者首先要弄清楚自已在做什么,再看看别人在做什么。”
投资说起来就这么简单,理性领头就成功了一半,但要想做到知己知彼,不冲动、不盲目,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拉尔夫·纳尔逊·艾略特原来是一名供职于餐馆、铁路公司的会计师,进入投资领域后,他成了技术分析的大宗师。1927年,50多岁的拉尔·纳尔逊·艾略特退休回家养病。1929年,美国股市大崩盘爆发。拉尔夫·纳尔逊·艾略特亲眼目睹崩盘前后的剧烈变化,于是搜集了华尔街股市75年的资料,专心研究起股市规律来。经过不懈努力,拉尔夫·纳尔逊·艾略特终于在1934年提炼出一套完整的股市波动结构。1938年,他出版了《波浪理论》一书。1946年,也就是在其逝世两年前,他完成了关于波浪理论的集大成之作——《自然法则:宇宙的秘密》。
波浪理论集哲学、数字学、神秘学于一身,揭示了股价波动的自然法则。波浪理论看起来很完美,用起来却无从下手,其最大的难题就是如何区分或界定不同级别的波浪。因为辅助技术指标存在着失灵钝化的现象,波浪还会出现延伸再延伸的情况,这更加使操作者在面对市场现实时束手无策。波浪理论传至中国后,人们就曾戏言其“洪湖水,浪打浪,何人搞得清是何浪”。
像这样的“玄学家”的谆谆教导,我们还是少听为妙。毕竟在股市中是真刀真枪地实践,并非闭门造车。在这个资金的战场上,孙子兵法的“知己知彼”远胜过赵括的“纸上谈兵”。
投资是真金白银、真刀真枪的事情,越是“悬乎”的话越不值得相信。套用一句巴菲特的话:“我绝对不会投资那些我看不懂的公司。”
投资是一门科学,不是玄学,更不是深不可测的“神学”。每一位热爱投资的人只要潜心研究,就都能够收获颇丰。即使在一定时间内没有收益,也有进步的乐趣;即使在市场中经常摇摆,也有追逐目标的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