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碰虚有其表的二流企业
一个二流的企业最有可能一直是二流的企业,而投资此企业的结果也可能是二流的。
—巴菲特
“股神”巴菲特把符合自己投资期望的优秀公司称为“希望钻石”,认为即使只拥有其中一小部分,也远远胜过拥有一整颗华而不实的人造水晶。
所谓的优秀公司,是指那些经济效益好、管理层卓越、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价值型企业。巴菲特的投资策略是以较低的价格收购它们,如果与管理层成为合作伙伴,则期望拥有其80%以上的股份;如果控制性收购无法成功,则购买这些公司的股票。
巴菲特的投资思维就是,无论如何都要向好企业靠拢,而将弄虚作假、劣迹斑斑的企业拒诸门外。因为在巴菲特看来,这些企业都只不过是人造水晶而已,华而不实。在这一点上,巴菲特是有过前车之鉴的。
巴菲特一直认为,最差的公司是那种发展很快,需要投入大量资本来维持,但利润少得可怜甚至根本赚不到钱的公司。而航空公司就是其中的一类。
因为,据巴菲特的观察,从第一架飞机诞生那天开始,航空业就是个烧钱的行当。投资者把大捧钞票投入到这个无底洞中,预期的利润却可能永远拿不到。
1989年,巴菲特决定认购美国航空的优先股。支票上的墨迹未干,这家公司的股价就开始螺旋式滑落。
接下来的10年里,这家公司遭遇了破产,而且是两次。
1991年,巴菲特将投资美国航空公司称为不可抗力的错误,同时声明:我们在和一个信用不良的公司打交道。
这次投资教训让巴菲特终生难忘。每当有人提到“带轮子的投资”时,他都会敬而远之。
在认识到错误之后,巴菲特并没有很快出售股份。1998年,美国航空终于偿清负债,开始大规模回购普通股,巴菲特赶紧脱手,险成赢家。
但是,巴菲特始终承认投资美国航空公司是个重大的失误。
“一个二流的企业最有可能一直是二流的企业,而投资此企业的结果也可能是二流的。”巴菲特的这句话及其实践案例告诉我们,寻找价值型公司才是投资成功的稳妥之道。而对那些虚有其表的企业,我们还是不碰为妙。
不过,要想在希望钻石和人造水晶中作选择,有时也并不那么容易,因为廉价水晶往往有闪亮华丽的外表,甚至以假乱真,而希望钻石并不是时时刻刻都能被你注意到的。这就需要我们擦亮眼睛,理性分析,谨慎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