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自己看成是企业分析师
在投资时,我们应把自己看成是企业分析师而不是市场分析师,也不是宏观经济分析师,更不是证券分析师。
—本杰明·格雷厄姆
长期资本管理公司曾经是一家主要从事量化套利投资活动的对冲基金公司。自1994年创立之后,它一度业绩骄人,年均赢利40%以上,声名显赫。
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来袭,该公司受到重大冲击。在倒闭前,由于投资失败,长期资本管理公司损失惨重,这时有人向巴菲特发出了求救的信号。
尽管这家公司人才济济,不少人也和巴菲特私交甚好,但巴菲特还是拒绝了。因为在他看来,该公司的运营策略和管理方针存在问题。一是过度凭借杠杆操作。该公司的创始人约翰·梅里韦瑟被称为“华尔街套利之父”,是投资领城有名的高杠杆融资专家。二是该公司过度依赖教学统计。
因此,虽然巴菲特认为低杠杆借债的确能给投资人带来较高回报,但在面对并不理想的管理团队时,他采取的却是慎之又慎的策略,最终避免了血本无归。
投资者不仅要严格考察投资对象,仔细研究公司的财务状况和实际价值,更重要的是全面掌握公司高层的管理策略与经营理念,选择优秀的经理人和管理层。这才是避免资本打水漂的正确投资理念。
在这一点上,巴菲特选择投资目标的方式及其理念,就是我们进行投资的指导。
作为本杰明·格雷厄姆的入门弟子,巴菲特从他的老师那里学到了一个简单但最重要的原则:“你一定要将股票视为公司的一部分,而不要将其视为变化莫测的东西,也不要听信于你的经纪人或者邻居。如果你能够仔细检视公司,深入理解企业的价值取向,你就能从中获利。”本杰明·格雷厄姆另一个直抵价值投资者本质的原则是:“在投资时,我们应把自己看成是企业分析师而不是市场分析师,也不是宏观经济分析师,更不是证券分析师。”这一原则同样为巴菲特所信奉。
巴菲特曾经谈到过自己对这些原则的亲身实践:“每当查理(查理·芒格,巴菲特的投资伙伴—编者注)和我为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购买普通股时,我们对待交易的态度就好像在购买一家私营企业。我们研究企业的经济预期,研究执掌企业的管理人员以及我们可能支付的价格。”
巴菲特对企业的深层次理解,充分体现在他选择的企业名单中:从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到国民赔偿公司和火灾及海运保险公司,从可口可乐公司到中国石油。这一系列投资成就,看起来超乎寻常,其实巴菲特获得它们依靠的只是普通的事情,关健是如何把这些普通的事情处理得异乎寻常地出色。
首先,要见怪不怪,以务实的态度面对生活的真实面貌。其次,简单,明智,等待,不犹豫。就像巴菲特表明的:“我们简单地希望一些明智的事情发生,而且当它发生的时候我们就行动。”
巴菲特认为自己的任务就是要把精力集中于自己所能知道的很重要的事情。如果某件事情不重要,或者不可能了解它,就将这件事情一笔勾销。
关于如何判断出一家企业很优秀,巴菲特认为有如下几方面的标准:一是该企业的销售、费用、利润等业务线索简单、可以被了解,企业经营历史稳定,长期前景看好;二是拥有理性的经营者,会将多余现金投资于成本报酬率较高的计划,并且对股东诚实坦白,也不盲从他人;三是现金能力和毛利率较高,市场价值差额超过企业当期保留盈余的总和。
巴菲特说过:“我们的注意力在公司的赚钱能力和从现在开始的未来5年、10年的收益上,如果我们认为它的价格跟赚钱能力比很高,我们就买,这样赚钱的公司是我们所关注的;如果我们不了解,我们就不投资。这并不是说我们对每种股票都持同种观点,我们要确定我们选的是对的,但是对于不懂的(股票)我就不投资。如果有1000只股票,对999只我都不了解,我就只选那只我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