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从什么角度来说,我国股票指数期货交易制度都显得有点另类,比如说对客户每天的开仓数量作出严格的限制,当天开仓当天平仓,要征收惩罚性的手续费。这样的制度安排下,股指期货交易自然十分清淡。其价值发现以及风险管理作用,也就难以得到有效体现。相对于当今轰轰烈烈的商品期货市场,股指期货市场多多少少有点被边缘化的味道。
当然,以前的股指期货交易不是这样。尽管按照标准的市场化运作要求而言,在制度设计上也是存在一些缺陷,但大体还说得过去,其基本功能还是可以发挥的。但在2015年的“股灾”中,由于股指期货顺势出现大跌,并且因为其自身所具备的特殊性,跌幅相对还更大一些,这就引起了一些市场人士的不满,认为股指期货成为恶意做空者的舞台,甚至还认为是被“敌对实力”利用来扰乱金融市场的工具。一时间,要求关闭股指期货的声音不绝于耳。也就是在这种舆论的压力下,有关方面基于稳定市场的迫切需要,根据各方面的一些意见,对股指期货交易进行限制,于是也就出现了前面提到的这些现象。
现在,限制股指期货交易已经有一年多了。期间市场有过两天四熔断这样的大跌,但更多的时候是在一个不大的区间内小幅波动。这就是说,没有证据表明,在限制了股指期货以后,市场自然会稳定下来。当然,对股指期货加以限制,是否是市场后来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也没有确切的依据予以证实。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的确有人开始提出,现在增量资金不愿意大举入市,与不能利用股指期货作为对冲手段有着密切关系。作为大资金,在运行的时候需要有风险控制与补偿机制来提供保障,而正常的股指期货交易恰恰能够在这方面发挥作用。在没有股指期货的背景下,大资金对进入股市自然是犹豫。于是,市场上也就出现了一种要求取消对股指期货交易限制的呼声。
最近,则有大量转自海外媒体的消息称,股指期货交易将会逐步放开,并且给出了具体的时间表。对于这样“出口转内销”的消息,目前还没有看到有关部门的评论。不过坦率地说,从尊重市场,让股指期货回归市场化运行的角度来说,放开对股指期货交易的限制是必然的,而且晚放不如早放。但是,应该明确的是,这是为了实现“将市场还给市场”的目的,而不应该是想借此来影响大盘走势。
很明显,股指期货作为一种工具,其功能不小,但是对市场的作用,应该是中性的,即不偏袒做多,也不偏袒做空。所谓有了股指期货,大资金就会蜂拥而入的说法,其实是经不起推敲。因为大资金入市,首先看市场点位是否合理,有没有上涨机会,而不是有多少安全保证,毕竟它所从事的就是风险投资。事实上,境内开设股指期货交易以后,很长时间没有对交易有太多的限制。在那些时间里,人们也没有看到大资金因此而快速进入。其实,决定资金是否入场,有没有股指期货只是众多因素中的一个,并且远不是决定性的因素。
另外,在现行制度框架下,在交易的组织上,股指期货多多少少是对做空有利一些。其主要体现在对套保交易是有所倾斜,在现货市场没有真正做空机制的情况下,这相当于单方面给做空方增加筹码,因此此时放开股指期货交易,是否会被认为是向市场发出某种暗示,也许还真是一个问题。所以,尽管我们说放开是趋势,但有其必然性。何时放开,究竟怎么放,还是要慎重研究。
笔者看来,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似乎也没有必要把是否放开股指期货看得太重要。股市的涨跌在本质上取决于经济,股指期货的波动,本质上还是服从于现货。因此,没有必要将放开股指期货交易视为什么利空,当然也没有必要将其视为利多。有条件的投资者,掌握点股指期货的交易技巧,给自己增加一种交易手段,那才是有意义的事情。
某教授的一个观点“中国股市已经被人为操纵”,甚至以“中国散户直接持股市值占股票总市值比例超过80%”为依据,提出“证监会应该暂停股指期货交易”,并貌似很有见地提出“只有中国居民户直接持股市值比例下降到30%以下时,才能再次开放股指期货”。
这一观点和结论,被各大媒体传得甚嚣尘上,其实细看这一篇博文,你会发现,这位作者提出的观点和结论之间,没有必然的逻辑依存关系。就如同这位作者前不久提出的“股指万点不是梦”是一个模式,有观点、无论据、无逻辑,或为感性而发罢了。
本是懒得卷入这种看似口水战中来的,但是某些公知人群,的确是仗着一知半解,仗着影响力,在制造胁迫论。针对期货工具的争论,从来都没有停过,而在国内,由 于各种制度衔接、理解片面,造成了对于期货工具的妖魔化,甚至恐慌化。拿某些公知常用的口吻来反指责一下:你们这无异于是在开制度倒车,十足的因噎废食。
期货市场的两类参与人群
首先需要理解的是,期货市场参与的人群有两类。
一类人群是为了规避风险而来的人群,普遍意义上把这一类人群称为套期保值需求者,他们追求的目标,是要把不确定的风险,通过期货工具转移出去,从而获得稳定的收益。
以股指期货市场而言,这一类人群,就是持有一定数量股票的投资人,当买入股票并开始产生利润开始(例如已经有50%的利润),并且对后期股票市场走势并不确 定,这个时候,这一类人群就有两个选择:一是获利了结,现货市场抛出自己的股票;其二是目前普通投资者不太常见的操作的办法,那就是可以在股指期货市场 上,对应股票所属板块(沪市、深市、中小创业板)不同,IH(上证50股指期货)、IF(沪深300股指期货)、IC(中证500股指期货),分别去做开 空仓动作。
无论是股票现货继续上涨(现货扩大盈利、期货承担部分亏损),抑或是股票开始下跌(现货盈利缩小、期货头寸盈利),这一动作的意义,在于投资者能够固化自己前面50%的利润收益,并且是在不抛出股票现货头寸的情况下。
一个简单的例子过后,大家可以设想一下情景,是没有股指期货下完全靠买入、抛出股票现货,对股票市场造成的波动大,还是有股指期货工具下从容应对要来得更好。很明显,理性的判断,应该是有风险转移工具要来得靠谱。
期货市场除了投资人群以外,另一类十分重要的人群就是投机人群。可 能一听到投机人群,很多人就会觉得是个贬义词,因为新中国将“投机倒把”界定为坏人范畴,已经深入几代人的心灵乃至灵魂。期货市场的投机人群,是除了套期 保值头寸以外,凭借自己专业知识判断涨跌趋势后,进行买入、或者卖空操作投资于交易机会的人群。这一类人群之于投资市场的意义在于,他们为市场交易提供了 流动性,只有交投活跃,你在某个时间节点想要的套期保值有对手盘响应,白话而言就是你买得到、卖得出,这个市场才是充分有效的。
投机人群愿意去博取未来可能的投机收益,愿意去承接当下、未来的价格波动不确定性,扼杀投机人群,其实在等同于扼杀需要套期保值的人群,因为投机流动性的失去,想买买不到、想卖卖不出的局面下,谈什么套期保值呢。
从这维度去理解,期货市场的两类人群就是:愿意做空、愿意做多两类人。与传统股票、商品市场而言,涨跌趋势都可以成为投资人的赚钱手段,同时严格按照规则去 使用期货工具,对涉及大宗商品的现货企业,对冲实体经营中的原材料、产成品价格反向波动风险,是有现实意义的。纵观国际,哪一个成熟的大宗商品领域百年老 品牌,没有使用期货工具对冲风险,绝对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不健全的市场现状
我认同某教授“中国散户直接持股市值占股票总市值比例超过80%”的现状认知,但是这位教授不是朝着完善制度的方向呼吁,而是反其道呼吁加强管制,实在是不 能将其言论与公众利益挂钩。很想反问:你明确知道期货工具的确切作用吗?你确实是为了广大散户投资者的利益在着想吗?你确定不是想害死更多投资人?恕我们 做现货出身的,书读得少,说话嗓门大了点。
1、股指期货参与制度不健全——参与者限制
股指期货是你想参与就能参与的吗?答案是否定的。
要参与股指期货,大体条件如下:
一、保证金账户可用余额不低于50万元;
二、具备股指期货基础知识,通过相关测试(评分不低于80分);
三、具有至少10个交易日、20笔以上的股指仿真交易记录,或者是最近三年内具有10笔以上商品期货交易成交记录(两者是或者关系,满足其一即可);
四、综合评估表评分不低于70分;
五、中期协无不良诚信记录;不存在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和交易所业务规则禁止或者限制从事股指期货交易的情形。
按照相关规定,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得成为期货经纪公司客户: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期货交易所、期货保证金安全存管监控机构和期货 业协会的工作人员;证券、期货市场禁止进入者;未能提供开户证明文件的单位;中国证监会规定不得从事期货交易的其他单位和个人。
面对连公知都拿出来强调的“中国散户直接持股市值占股票总市值比例超过80%”的现实条件,众多的散户投资人,就直接被拒绝到股指期货投资门槛以外去了,为 什么?大家不会忘记了吧,存款保险制度出来的时候,设定的保证佩服门槛就是50万,因为这覆盖了99.6%的帐户安全,我们的散户投资人,绝大多数不就是 这99.6%帐户下面的子集合么?
从这个角度去理解,股指期货的套保对冲功能,是远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起码连人人平等参与这一条都没有做到。
2、股指期货参与制度不健全——开仓、持仓量限制
能够查询到的规则,根据现行交易管理当局的规定,机构做股指期货只能进行套期保值,且机构做多的额度为600手。此外,按照规定,投资者可以根据有关规则和自身需要申请套期保值,多头套期保值的额度可以超过600手。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自2015年8月31日(星期一)起,对沪深300、中证500、上证50股指期货各合约单日开仓交易量超过100手的,认定是单日开 仓交易量较大的异常交易行为,此前认定标准是600手。同时自8月31日结算时起,将沪深300、中证500、上证50股指期货各合约,非套保持仓的交易 保证金全部调整为合约价值的30%。
类似的制度管治,就好比给市场带上了枷锁手铐,让你动弹不得。那些有巨额股票现 货持仓的机构(我们说的巨额是指至少几十、上百亿基础的机构),现货套保头寸需要艰难实现曲线套保,面对市场波动得不到套保的现货头寸,就只能面对市场波 动时,变成现货市场惨烈杀跌的悲剧,相信7月、8月股票现货市场连续惨烈的杀跌,会让许多人30年以后还能对子孙吹牛:这么不健全的市场惨剧老子都看过 了,还有什么不能面对?
类似的制度管治,让投机不能出来承接价格潜在波动,不为市场提供流动性支持,或者能力减弱,那现货市场的波动是否会更加激烈呢?
3、股指期货——远未覆盖到
这个事实,要从某知名股票私募投资公司近期的一则公告说起。该机构极力在对公众说,我们没有做股指期货,连帐户都没有。这起码说明两个问题:一是规模上百亿 的股票现货投资机构,没有对冲工具,完全靠趋势判断去做,市场检验以后,希望不要成为围殴的目标;二是期货公司工作没做到位,这么大的机构投资者教育,没 有做好,机会很好,快去拿下这个大单客户,为现货市场抛股票减少几分压力。
话说到这里,也该结束了,基本逻辑、功能 及现状,给大伙儿描述了也分析了,问题的主动性在决策层。公知借着影响力,凭着当下的敏感期,装着一知半解的知识,的确造出了舆论压力,但是决策层,如果 不是朝着完善市场运行机制的方向去做,还真不如就遂了愚昧者愿,关了这鸟市场,随洒家一起下乡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