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道超车”是赛车运动员获胜的关键,但要求高、难度大。炒股也一样,投资者欲在大盘和个股进入“弯道”时实现市值的顺利“赶超”,同样要求有极高的技法。投资者如果只知道“埋头行驶”,不懂得“抬头看路”,就难以发现“弯道”,更不可能利用“弯道”实现“超车”。
赛车比赛有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过弯道时,原来领先的车手可能因弯道而落后,落后的车手可能因弯道而领先。赛车如此,炒股也不例外。国庆长假期间,笔者对今年前9个月的操作和“业绩”进行了“盘点",除了与以往一样,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误的教训外,Q的“弯道超车”术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让笔者这个有着10多年股龄的老股民叹服不已。
今年头7个月,大盘一直在标准的上升通道运行。但许多股民觉得,即使满仓持股,也很难跑赢指数。Q也一样。自今年年初至8月4日(大盘创出版弹新高当天) ,沪指收盘点位从1820. 81点“一鼓作气”涨到了3471. 44点,涨幅高达90.65% ,但同期Q账户里的资产总值仅上涨84. 99% ,落后大盘5.66个百分点。
但在随后近两个月大盘深幅调整一“弯道行驶”期间,Q却不跌反涨,成功“超车"。大盘因“驶入弯道”,使得今年以来的涨幅(计算至9月30日收盘,下同)由原来的90.65%降到了52.65% ;Q则因“弯道超车”,今年以来的收益由原来的84.99%上升至88.03%,超过指数35.38个百分点。不到两个月,Q就从原来的落后大盘5.66个百分点,“后来者居上”反超指数35.38个百分点,实现了投资收益的“弯道超车”。
投资者或许会问:从8月4日到9月30日-41个交易日,“弯道超车”41.04个百分点的背后,究竟有过怎样的操作?
循着“行驶轨迹”,笔者发现,Q的“弯道超车”大致经历了四个环节:
1、"出仓”
大盘历时近两个月的“弯道行驶”,始于8月4日的3478 点。此前一天是周一,记得当时中证报在头版发表了一篇题为《扎实做好后续工作平稳启动创业板》的社评文章,特别提到“养家糊口的钱不能用来投资股票”。
看到文章后,笔者的第一感觉是,创业板的推出已进入了“倒计时”,市场风险正在逐步加大。从文章传递的信息看,有关方面也不希望市场始终在平坦的“高速路上”只进不退,加上大盘从1664点开始上涨以来还未出现过像样的调整,控制仓位应成当务之急。
这一想法得到了Q的认同。Q也隐约感到,大盘随时都有可能“驶入弯道”,如果再不“出来”恐怕又会像以前一样错过难得的减仓良机。于是,Q决定先抛重仓股同方股份,找高点“出来”再说。当天,Q以17.68元的价格作了卖出同方股份的委托,因委托价高出当天最高价0.02元没有成交。第二天(8月4日),Q再次委托,仍没有成交。直到8月5日,17. 60元的竞价委卖才顺利成交。
时隔两天(8月7日),Q又将3900股百大集团获利了结。至此,除450 股中海集运依然留在Q的账户外,其余9成仓位均在大盘见顶后的一周之内“出仓”完毕,为Q成功实现“弯道超车”奠定了基础。
2、"纠错”
9成仓位“出来”后,现在看来谁都会说“这是对的”,甚至会说“要是全部出来更好”,但在当时,连Q自己都不清楚此时的操作“是对还是错”。因此,志忑不安的Q还于8月13日,再次将先前抛出的同方股份买了回来,仓位又升到了8成。
第二天,风云突变。当天早上,3条新闻让Q深感不安。一是《财政部:防范信贷资金进入股市楼市》,二是《李嘉诚呼吁:不要借钱炒股》,三是《李嘉诚:拒绝现在入市》。Q感到大势不妙,便在上班前再次采用集合竞价方式,以“保本价”委托卖出头一天刚刚买入的全部同方股份。结果,在同方股份冲高过程中,Q的委托顺利成交。收盘后发现,当天两市果然双双暴跌。由于出手“既快又狠”,Q卖出的同方股份的成交价反而比前一天涨了0.18元,再一次帮Q"逃过一劫”,也为Q成功实现“弯道超车”发挥了关键作用。
3、"考验”
即使在大盘处于“弯道行驶”阶段,两市仍会有不少涨停的股票出现在涨幅榜上。此时,每当看到别人的股票连冲涨停,而自己的资金却不“下蛋”,许多投资者会坐卧不安,有的常常因激动甚至冲动陷入追涨杀跌的泥潭。
面对这种特殊的“考验”,一种简单易行的“转移视线法”打新股,再次帮Q躲过了两次大“劫”。一次是8月10日,委托申购光迅科技。资金还未解冻-8月12日,两市再次暴跌,幅度均达4%以上,显然,此时的Q已经“躲”了起来。另一次是9月25日,申购创业板新股上海佳豪。同上一次一样,虽然最终结果仍无功而返,但却再一次“躲”过了随后两个交易日大盘和个股的连续大幅下跌。
4、"风控”
在大盘近两个月的“弯道行驶”中,Q也操作过3只股票,分别是百大集团、同方股份和华夏银行。从结果看,既有微利的,也有不赚不亏的,还有平价卖出赔些手续费的。好在没有一只股票被套,最终都能“进得去、出得来”。究其原因,既有运气的成分,又有操作的因素,但关键在于心态——操作时较好地做到了风控第一,获利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