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指数在3500点,是从4300多点给打下来的,当时出台了一个印花税从1%调整到3%的政策,而且查出广发证券借壳上市的违规问题,对市场形成了巨大的冲击。指数出现了两个跌停很多股票是五个跌停,一路就杀下来了。这个时候我正好去接手办《华夏时报》,我们第二期是2007年7月7日上刊的,7月5日提前出版了,大标题就是“2007被压抑的牛市猜想:5000点或者6000点”。
那个时候敢旗帜鲜明地说指数会涨到5000点或6000点的,我想不多。我们记者在采访很多专家、学者时,大家都不肯明确地说这话。勉强说这话的,还是被我们威逼利诱说了这话的,只有我的朋友金岩石同志老金2007年年初就说过股市会涨到5000点那时他心里也有点打鼓,因为很多人说指数会从3500点跌到2800点,这轮行情就没有了。当时我说,老金说的话有道理,5000点也许会出现。
我刚才说了,3500点是我的一个坐标系,我觉得股改之后行情对应的中轴应该就是3500点,往上走得急了一定会回来,往下调整得急了也会回来。为什么说5000点也是合理的呢25000点的合理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我并不是认可5000点是理性的或者有价值的,而是说5000点是个也许会出现的点位。因为股票涨的时候一定会涨过头,跌的时候也一定会跌过头,如果认为3500点是合理的价值中枢,出现5000点的高位也是很正常的。关键是2007年6月的时候敢不敢坚持这样的判断。年初你也许认同老金说的,认为5000点可能出现,到了6月,指数跌落到3500点的时候,你还敢不敢坚持原来的看法?你对原来的看法有没有修正?我让我们的报纸做了这么一个头版头条,旗帜鲜明地说出指数的高位不会在4300点,一定会在5000点或者6000点。为什么这样斩钉截铁呢?这要从2007年年初说起。
在2007年年初,指数走到3000点的时候,投资者都知道,有一场大争论。伴随着牛市一定会有不断的争论,这恐怕也是个规律。比如,指数走到2000点时就有人说上证指数有泡沫,当时叫“泡沫论”;走到3000点时,有人说3000点是头,有人说300点是未来行情的底,叫“头底之争”。“头底之争”大概持续了两个月的时间,表现在指数上面,就走了一个将近两个月的平台,围绕3000点上上下下。那么3000点一旦突破,会出现什么情况呢?空头会变成多头。原来认为这是顶的人会追涨,叫“空翻多”,原来在3000点被压抑的那部分做多的情况会变本加厉地迸发出来,所以指数会有点宜泄的空间,我们判断会在50%左右。
也就是说,没人干预的话,上证指数从300点可以一口气涨到4500点真到4500点之后,按照市场自然发展的规律来讲,投资者是不会再往上追的,因为每个投资者都会对自己的钱负责任。不要把投资者想象成没有脑子、只知道挣钱的人,实际上大家都是非常谨的,自己对自己的钱最负责任。
如果没有“5·30”,这一波行情的高点可能就在4500点,“5·30却改变了这一切。在“530”之前,管理层非常着急,怕股市失控,涨个没完没了。天天涨怎么是个头?也开了很多研讨会,征集大家的意见,要不要干预,干预的话又采取什么样的手法来干预等5月11日,我专门写过一篇杂谈,说政府干预股市应该遵循“四项基本原则”政府不是不能干预股市,但是要遵循四个基本原则:一是间接的原则,不要直接去干预;二是有限的原则,不要什么事情都包办代替,市场的问题还是交给市场自己在交易过程中去完成;三是谨慎的原则,就是能不干预就不要干预,实在不行了再干预;四是依法的原则,干预一定要在法律的框架内进行。谨慎、有限、间接、依法,这是政府干预股市的四项基本原则。
这篇文章发表于2007年5月11日,当时我已经清楚地知道政府干预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像“530”这样的干预,我还是没有想到。不是说“530”提高印花税不对,也不是说不能查出广发证券的事,而是说宜布这些应该给广大的投资者充分的消化时间。比如,印花税的提高发生在晚上11点半以后,这个决定做得太晚了,公布的时候已经是半夜了,很多人都没有充分的时间去理解、消化,所以导致5月30日股市暴跌,从4300点一路直下到3500点。很多人的股票是五个跌停,损失非常惨重我印象非常深的是,我以前的很多同事到五个跌停板的时候,哭着喊着要卖股票,谁却都不听,那一段时间之内是精神崩溃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