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创业团队,一起打天下的兄弟,刚开始可能不会计较股份分配的问题,巴不得五个合伙人各20%,以显示一起分享的理念。但以下十种股权结构,投资人是很慎重作出选择的!请各位创业者注意:
1、临时拼凑的超豪华团队:
为了吸引投资人,临时拼凑了两三个BAT背景、华为、海归等背景的创业团队成员,但创业团队并没有经过磨合,也没有建立起底层的信任基础。创业团队看似豪华,但适配性很差,磨合过程中出现很多内讧内耗,后来公司融资时出现些波折,团队就分道扬镳了。
2、大股东背景很神秘
有的说是上市公司,有的说是政府大佬,总之非常不清晰。
3、创始人不是全职投入
有的是大学教授兼个职,拿出专利试一把,有的创始人同时操盘几个项目。
这10种股权结构,拿不到投资!
4、团队股权没有分期兑现机制
比如有家公司,早期启动资金才50万,有个合伙人出20万占公司40%股份。但干到半年从公司离职。由于没有约定分期兑现与回购机制,中国公司法与公司章程模板也没有解决退出机制的问题,导致公司不能按照合理价格合法回购退出合伙人的股份。这对长期投入的经营团队既不公平也不合理。所以经营团队应该发放限制性股权,要设定分期兑现机制,和全职服务期限挂钩(通常4年)。
5、股份退出机制有缺陷
经营团队退出,退出机制(主要为股权回购范围与回购价格)不健全或约定不明,这会给公司未来遗留巨大的股权纠纷。
6、之前稀释掉了大量的股权
有的经营团队由于很缺钱,通过几次融次,结果创始人过早稀释大量股权,会导致创始人动力不足,经营团队心里失衡,未来团队缺少足够股权空间,投资机构慎重进入,也会影响到公司未来的融资与上市。
7、代持股权不透明
有的创始人为外部资源方代持了大量股权。但为了不影响公司融资,创始人并没有向投资方披露股权代持情形。随着公司的估值越来越高,他发现要解决股份代持问题的成本也越来越大,直到最后无力解决。这样会导致后期解决成本巨大,不合规代持会严重影响到公司未来的上市。
8、预留股权激励的比例不合理
有时候创业公司引进很牛的核心合伙人,总共发出去近三成的股权。公司后续引进核心合伙人时,如果预留激励股权不够用,原则上是所有股东共同同比例稀释股权。因此,在公司下一轮融资完成之前,投资方已经被稀释掉大量股权。
9、注册资本很高,但没有实缴
当投资机构进入时,也没有建议公司减资。融资完成后,到了章程约定的出资时限,经营团队没法完成出资,就找了外部中介机构垫资处理。经营团队的主要贡献在人力出资。公司注册资本虚高,投资基金如果不辅导公司合法合规解决,经营团队很可能通过垫资等不合规方式解决,这会影响到公司债权人利益引发纠纷,公司大额资金抽逃也经不起财务审计。这会严重影响公司后续融资、挂牌或上市,最终影响的是投资方的退出。
10、家庭不如
典型的例子就是父子不和,夫妻不和,闹矛盾,要分家产,要闹离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