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投资是一种具有风险的投资方式。中国股市既造就了一批百万富翁、千万富翁,也使很多人血本无归、倾家荡产。在中国股票市场中令投资者惨遭损失的因素通常有如下几种:
一、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差
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是使股票价格变化的重要因素。经营业绩好的公司,其股票价格大多会上升;经营业绩差的公司,其股票价格通常会下跌。如中川国际在1996年中期出现巨额亏损,其股价从12元跌到6元,一路持有该股票的投资者就会遭受惨重损失。
二、上市公司违规被处罚
上市公司由于违规而受到各种处罚,常常使股票价格大幅度下跌,从而使投资者损失惨重。
2007年4月4日,因天价合同事件停牌多日的杭萧钢构(600477),经证监会进行立案调查,其股价异动涉嫌违法违规。其股票复牌后,曾一路上涨,然而到了2007年4月25日和26日,杭萧钢构通过上证所发布“说明公告”,称公司与中基公司所签合同的第二笔材料采购款项目前尚未收到,此举导致杭萧钢构股价大跌,许多投资者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三、投资者购买高价股
许多投资者在较高价位上购买股票后,欲等行情继续上涨到有利可图时再迅速拋出,但如果高价捧到手后而抛不出去,就会被套牢而蒙受惨重损失。
比如1996年深市的湘中药,从5元启动,数日内拉高到12元,之后,股价连续暴跌7天,股价跌回到7元,许多在12元价位上购买股票的投资者全部被高位套牢,惨遭重大损失。
四、有可能扩股的股票
上市公司通过各种方式扩股,已成为一大“利空”,容易使投资者遭受重大损失。
如石化扩股使股价从4元跌至2.58元,成为沪市第一只跌破发行价的股票,很多在4元价位上购买石化股的投资者遭受了重大损失。
五、从事透支交易
在中国的股市上,为了减少投资风险,严禁股民从事透支交易,但有些股民为了获取高额利润,和证券商勾结,从事透支交易,其结果是可能使投资者赚取高额利润,也可能使投资者遭受惨重损失。假设某投资者用自有的10万元去购买股票,如果股票价格下跌40%,投资者损失4万元后,还拥有6万元,但如果投资者用10万元去透支购买30万元的股票,此时若股票价格下跌40%,投资者将损失12万元。
六、股市整体下跌
近些年中国股市有过几次整体下跌,其中,第三次大跌发生在2001年7月30日,这是中国股市上的又一次“黑色星期一”。在之前的2001年6月中旬,财政部推出国有股减持方案,当天大盘较前5日的平均点位微跌了约1.1%;7月24日,新股发售正式首开“减持”先河,从这天开始股指向下破位,并以加速度下跌,到7月30日,沪深股市创下1999年7月以来最大的一次跌幅,沪深股市遭遇“黑色星期一”。
这一次大跌的背景是:2001年上半年,中国证券市场突破三年多的箱体顶部,创下历史新高。恰在此时,泡沫论开始流行起来,在轰轰烈烈的市盈率大讨论中,“中国股市市盈率太高”、“中国股市没有投资价值"等观点以及“赌场”、“黑市论”、“推倒重来论”和“千点论”严重影响了投资者对中国股市的信心。
第四次大跌发生在2004年4月7日以后,沪指在创出1783点的阶段性新高后,进入长达5个月的下跌周期,到9月13日跌至1259点,跌去29%。这一轮大跌的背景是:国民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期,能源需求量大增,基础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扬。继房地产投资过热之后,汽车需求量扩大,导致钢铁能源、采掘业等基础性行业产品需求量大增,市场价格逐步上扬,行业获利率提高。
由于涉及到的钢铁、能源和采掘类股票在二级市场上多属于大盘蓝筹,以基金为代表的机构纷纷提出价值投资理念,上述三类行业的上市公司股票大幅上涨,以至出现“二八”现象,占股市约八成的股票没有上涨,但此三类股票却涨幅惊人,涨幅大多在一倍以上。
此轮下跌的主要原因是:A股市场对过去几年国内经济过热的一次集中释放。
第五次大跌也是最近的一次大跌发生在2007年2月27日,中国股市出现“黑色星期二”。当日沪深股市放量暴跌,两市超过1300只股票下跌,跌停个股超过800只,占参加交易的全部1327只个股的六成五。其中,沪指暴跌268.81点,跌幅8.84%,一举下破2800点;深证成指下跌797点,跌幅超过9%。当日市场恐慌气氛愈演愈烈,拋盘不断,到收市时两市总成交量高达2007.56亿元,创出历史天量。
中国股市的这次暴跌甚至被认为影响到国际股市,当日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盘中一度狂泻近550点,其跌幅可谓五年多来最为惨重的一次,同时纳斯达克指数亦下跌了近百点,使得美股当年的涨幅获利丧失殆尽;欧洲股市周二则全面收低;港股受内地股市暴跌拖累下挫,恒生指数收盘时跌去360点,盘中最多曾跌去465点。中国股市地震,全球股市同时大幅震荡,这在中国股市17年的发展史上是几乎是前所未有的